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前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测定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生儿因其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如何早期发现并控制感染,成为新生儿科医师常常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临床病例通过血清前白蛋白(PA)及C反应蛋白测定,结合传统的感染检测项目,其在对新生儿早期发生感染及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P感染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8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5%、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魏炜明  魏文树 《海峡药学》2009,21(9):121-122
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文献调研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在胆道感染中的应用。说明喹诺酮类药对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胆道感染有效,其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是可预防的。  相似文献   

5.
孙恭慧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17-2217
通过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关系做进一步分析,以探讨其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确诊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因此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进行准确诊断,对临床上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笔者对627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检测,结合其临床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4):798-800
目的:分析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及其治疗对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5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其呼吸内科感染的部位、相关因素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对策。结果:50例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侵入性诊治、患者年龄、近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及并发症等因素均与感染有关,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生1例患者病死,其余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临床引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因素各异,需加以重视;应针对其感染的具体情况,结合药敏试验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阙肖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50-751
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对于各种医院感染的准确诊断,必须采取相应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而根据检验结果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微生物检验经验,简要分析了其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继发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其确诊率和治愈率。方法对32例肺结核继发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应用HRZE(S)或KOPL化疗方案结合抗真菌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治疗。结果痰菌转阴者16例,痰菌阴转率50%;除1例白色念珠菌感染外,其余31例转阴。结论肺结核继发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在临床上只要及时有效的应用HRZE(S)或KOPL化疗方案结合抗真菌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治疗,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克林霉素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为克林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医院用药实际,查阅和分析了近几年来酌有关文献。结果:克林霉素制剂品种繁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感染、口腔感染、皮肤科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等。结论:使用克林霉素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痘,采取正确的给药方法,谨慎联合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婴幼儿哮喘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61例婴幼儿哮喘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西医组31例和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医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缓解期加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治疗。随访1年,观察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哮喘发作次数,并行免疫功能检查。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哮喘发作次数分别为(4.53±1.59)次/年和(1.53±0.97)次/年,西医组为(6.87±1.48)次/年和(2.48±1.06)次/年;中西医结合组血清IgG、IgA浓度,CD3、CD4细胞亚群及CD4/CD8明显高于西医组,而CD8亚群低于西医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用于婴幼儿哮喘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可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哮喘发作次数,并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与血清蛋白结合对抗生素抗菌活性的影响是人们争论的问题。人们认为抗生素的药理作用与感染部位游离药物浓度有关,但还不清楚是否低蛋白结合率抗生素其抗菌作用优于高蛋白结合率抗生素。本文应  相似文献   

13.
瞿新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223-224
目的探讨术后切口脓肿分支杆菌感染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感染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86例术后切口感染病理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慢性化脓性炎症,前者见于所有病例,后者见于75例(88.1%)。脓肿分支杆菌感染的肉芽肿有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结核样肉芽肿3种形态,其出现率分别为73.3%、29.2%、61.3%。86例行抗酸染色,其中28例(32.6%)抗酸杆菌阳性。结论多数脓肿分支杆菌感染的组织学与结核等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临床感染病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9,(3):457-460
目的:探究和分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控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手术患者522例临床资料,统计和分析引起患者手术室医院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结果:522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室医院感染32例,其感染率为6.13%;其中,呼吸道系统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部位;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肥胖、年龄>60岁、手术时间>60 min、伴有慢性阻塞性疾病、接台手术等均是导致发生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患者年龄>60岁、伴有慢性阻塞性疾病和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和接台手术,经组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并给予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 围产儿感染是其死亡原因之一,占围产儿死亡的5~20%。因此,预防及早期发现宫内感染、积极治疗新生儿感染,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为早期发现宫内感染,我们检测了332例新生儿脐带血IgM数值,对IgM异常增高者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认为脐带血IgM的增高,可做为诊断宫内感染的免疫学指标,并找出我院新生儿IgM的界限值,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创伤弧菌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同时检索2010—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以"创伤弧菌感染""护理"为关键词,结合文献复习该病早期诊断、处理及护理分析.结果 2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在经早期诊断、患肢皮肤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右侧胸腔感染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4例贲门癌患者术后右侧胸腔感染死亡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出现胸腔及肺部感染,且发现较晚,造成难以控制的胸腔并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贲门癌术后胸部感染的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迅速去除病因,有效阻断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才能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颅脑损伤患者,针对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结合中医疗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治愈率、致残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尿崩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损伤,能够明显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组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科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以期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东莞市虎门中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9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种类及发生感染的原因,结合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实际及相关文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该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3.9%(4/109),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高,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影响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全身疾病、诊疗环境等。实施的有效措施有健康宣教,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等。结论眼科院内感染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需加强预防措施的实施,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结核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原因,为预防与控制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结合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年结核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04例患者中有20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92%,发生感染20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1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为72.35%,泌尿道感染(8.79%)次之;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6.91%,G-菌次之占37.04%;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与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结核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