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液保存液对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结果的稀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采供血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血液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采供血机构对梅毒抗体的检测大多采用一遍ELISA方法和一遍TRUST方法,初次检测阳性的结果必须经双孔复查后确定最终结果;复查大多采用原抗凝管标本与血袋辫血同时检测的模式,而辫血里的血液保存液对TP—ELISA的血液检测结果是否存在稀释干扰,以及干扰的程度如何,值得深入研究。笔者选用血液保存液和小牛血清对高浓度梅毒阳性样本和2NCU/ml梅毒质控血清进行稀释,分析混入不同的稀释液与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之间的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最适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RPR)法对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30例非梅毒患者分泌物、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TP)检测,比较4种检测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FQ-PCR检出92例检出率90.20%,TPHA检出86例检出率84.31%,TP-ELISA检出88例检出率86.27%,RPR检出70例检出率68.6%。30例非梅毒患者FQ-PCR检测全阴性,TPHA检出2例阳性,TP-ELISA检出1例,RPR检出6例阳性。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诊断首选FQ-PCR进行分泌物或溃疡创面渗出物检测TP-DNA,其次选用TPHA和T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RPR在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3.
3种试剂检测梅毒抗体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莉  孙波  隋丛强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6(2):108-108,110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研制快速、简便、灵敏且特异的诊断方法成为当前的主要研究课题。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可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抗心磷脂抗体,即非特异性抗体,也称反应素,主要检测方法有性病研究室玻片试验(VDRL)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等,这种抗体滴度与梅毒活动有关,临床上主要用于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另一种梅毒螺旋体抗体,即特异性抗体,主要有IgM和IgG。IgM抗体有助早期诊断和判断疗效;IgG抗体出现较晚,即使患者经足够的抗梅毒治疗,血清反应仍保持阳性。主要检测方法有荧光螺旋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等,用于梅毒的确认试验。上述方法有的受试验条件限制,有的操作复杂,实际推广较为困难。笔者采用酶免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旨在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可用于诊断早期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3种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茂良  周仁芳  王珏  何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0):1255-1255,1263
目的:比较3种不同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TRUST、TPPA、ELISA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98.33%、98.89%。特异性分别为78.86%、96.57%、90.86%。同时发现ELISA检测时存在假阳性。结论:TRUST不适合作为梅毒的诊断。ELISA可作为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一种理想筛查方法。但对ELISA阳性标本应做TPPA检测,对ELISA检测阴性的标本则不需要TPPA确诊。  相似文献   

5.
姚金梅  屠明敏  滕敏  陈晓刚  郭仁勇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9):F0003-F0003,F0004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螺旋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抗原物质的微生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复杂的免疫反应.本文对163例梅毒患者的血清同时采用较常用梅毒螺旋体血球汇集试验(TPHA)、抗心磷脂抗体测定(亦称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双抗原央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 ,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12月100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TPPA和TRUST试验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并比对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003份患者血清标本中TPPA法检出梅毒抗体血清学阳性420例(41.87%);TRUST法检出梅毒抗体血清学阳性226例(22.53%),两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PA法的特异性优于TRUST法,可用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TRUST滴度分析可作为疗效观察,判定复发或再感染指征。两方法结合检测对加强梅毒监测,有效控制梅毒流行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狄静  卫芳  苏娅玲  肖泽颖 《职业与健康》2014,(10):1368-1370
目的了解贵州省凯里市高危人群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到黔东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07—2012年共检测324份血清,梅毒抗体阳性193例,阳性率59.57%。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Ρ〈0.01)。18-50岁年龄段的就诊人数及梅毒抗体阳性人数最多,阳性率也较高(仅次于61岁以上年龄组)。结论该市梅毒的传播严重地影响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应采取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综合防控措施,以控制梅毒传播。  相似文献   

8.
两种梅毒检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益君  陈米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2):1484-1484,1492
目的: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梅毒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方法对梅毒病人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对梅毒病人的诊断存在显著性差异。TPP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结论: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对治疗和防治性传播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法对临床梅毒病人皮疹渗出液、全血、血清样本中的梅毒螺旋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皮疹渗出液检出率最高(30/30),全血样本检出率较低(8/20)。血清样本26例仅检出1例。在12例早期梅毒病人中。PCR检测全部阳性。结果提出PCR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梅毒检测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人类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病程复杂,可威胁全身各个器官,危害性极大。同时由于梅毒不能在体外培养,严重限制了梅毒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因此,针对不同时期症状病人的准确检测,明确其传染性和致病性程度在梅毒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应用于梅毒实验室检测的暗视野显微镜检(Dark field)、基于反应素的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动聚焦显微镜(Focus-floating microscopy,FFM)等最新检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总结。通过比较各种检测方法在发病的不同时期敏感性,综合分析影响检测的各方面因素,总结了以FFM为基础的梅毒综合检测流程。为梅毒的早期诊断,准确诊断以及梅毒的分期检测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感染现状与特征,探索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0年珠海市医疗机构检测的梅毒螺旋体阳性孕产妇及新生婴儿信息, 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接受梅毒螺旋体检测的产妇共195 414人,筛查率为99.50%;总阳性检出率为0.12%。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共44例(19.38%),其中死胎6例(13.63%)、死产2例(4.55%)、早产22例(50%)、低出生体重19例(43.18%)、新生儿先天梅毒1例(2.27%)。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时期为产后(OR=4.884)与梅毒螺旋体感染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结论 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仍较高,应进一步加强珠海市孕产妇梅毒螺旋体的筛查工作,并进行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TPPA法测定梅毒血清学标志物室间质评样本结果。方法采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45例梅毒血清学标志物室间质评样本及77例临床标本,并加做原血清检测。结果对于室间质评样本,我室定性检测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与标准血清的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血清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定性检测(P〈0.05)。结论对于临床标本必须加做原血清标本避免TPPA法导致的漏诊。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时期梅毒孕妇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梅毒螺旋体DNA (TP DNA) 的传染性。方 法 分析2015年1~12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132例梅毒孕妇及其所产婴儿,孕早中期治疗组 (56例)、孕晚期治疗组(54 例) 及未治疗组(22 例) 梅毒孕妇及其分娩婴儿于分娩后24h 内检测血清 TP DNA,分娩1周后检测妇阴道分泌物TP DNA。结果 不同治疗时期,孕妇产后血清TP DNA 阳性率 (χ 2=16.76,犘<0.05)及阴道分泌物TP DNA 阳性率(χ 2=12.39,犘<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 同治疗时期, 婴儿血清TRUST 阳性率(χ 2 =43.50,犘<0.05) 与TP DNA 阳性率(χ 2 =25.70,犘<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孕妇TRUST 水平的增高,所分娩婴儿血清TP DNA 阳性率有增高趋 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26,犘<0.05)。结论 梅毒孕妇及早规范治疗,可以降低血清、阴道分 泌物的传染性,有效阻断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关键词:梅毒;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DNA;妊娠;新生儿;性传播疾病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1 0018 0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梅毒螺旋体重组酶介导核酸扩增(RA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梅毒螺旋体poly 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引物组合优化,筛选建立梅毒螺旋体RAA检测方法,利用质粒标准品评估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检测HIV、HBV、HCV等血液传播疾病病原体,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建立的梅毒螺旋体RAA方法的灵敏度可达10拷贝/反应,在最低检测限仍有较好的重复性,检测时间少于20 min,最快2~3 min即可观察到扩增信号,与HIV、HBV和HCV及正常血液样本无交叉反应。结论 建立的梅毒螺旋体RAA方法灵敏、快速、特异性好,适用于基层实验室和口岸现场快速检测梅毒螺旋体。  相似文献   

15.
外科患者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血清梅毒感染情况,为外科手术医生提供加强自我防护的依据。方法: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结果:6589例外科住院患者,RPR阳性者48例,阳性检出率为0.73%。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的RPR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丽水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的流行分布状况与趋势,以确定重点监测对象,为出入境卫生检疫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的18848名丽水出入境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2005~2006年间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进行初筛,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疑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2007年起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疑集试验(TPPA)进行普查,TPPA阳性者再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实验(TRUST)进一步检测。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对梅毒感染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梅毒感染者211人,检出率为1.12%,其中男性检出率为1.17%,女性检出率为1.07%,各年龄组中以60岁以上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8.87%: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要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行为干预,特别是加强性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降低这一人群的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韩全德  韩冰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13-1314
甲苯胺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是传统的梅毒检测方法,其操作简便,快速易读。但因其为非特异性血清学实验,手工操作,肉眼判读结果,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差,故常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是近年来用于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血清学实验。笔者用2种方法对临床1350例患者标本进行了检测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我国的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主要采用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对国际旅行人员进行梅毒筛查,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法(TPPA)进行确认。但是非特异性方法对潜伏期和三期梅毒患者不敏感,可能存在漏检。近几年来,许多国家采用TPPA法直接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大大提高了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曾有我国赴国外的劳务人员出境后被查出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而被当地拒绝入境居留。鉴于此,笔者于2005年对5364份国际旅行人员利用TPPA、RPR、TP-ELISA三种方法进行了梅毒抗体筛查,并对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实验室诊断的方法。方法:梅毒螺旋体病原体的检测以及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测(非特异反应素抗体检测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的检测)的方法。结果:感染梅毒后可检出阳性结果的试验顺序通常是FTA-ABS试验→非特异性试验→TPHA试验,但在以早期诊断为目的情况下,可以几种方法同时进行,常用的是一种或两种非特异性试验和一种特异性试验联合检查。结论:一般选用VDRL和RPR试验与TPHA试验配合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免疫印迹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血清为标本,通过免疫印迹技术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梅毒产妇所产新生儿血清,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为对照检测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对阳性新生儿进行18个月跟踪检测。[结果]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梅毒产妇所产26例新生儿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而通过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呈现阳性者为23例;经过18个月跟踪检测,26例血清阳性的新生儿均被诊断为先天梅毒。[结论]免疫印迹技术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敏感性高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该技术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