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C型骨折给予锁定加压钢板与外固定支架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研究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随访期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术后4及12个月的GW评分。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3.62%,与对照组70.21%比较优势显著(P0.05);两组随访期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4个月GW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GW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C型骨折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可显著强化近期疗效,但与外固定支架相比不能显著提升远期疗效,故应结合临床遴选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桡骨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患者,其中32例(C19例,C221例,C32例)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外固定支架组),32例(C14例,C223例,C35例)采取掌侧锁定板治疗(掌侧锁定板组),收集术前、术后以及术后6个月的腕部正侧位片,术后随访均>12个月,并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同时分别记录两组间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分析两组在术后复位质量、腕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结果从术后的X线片上看,两组在桡骨尺偏角及尺骨变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掌倾角方面,掌侧锁定板组为7.6°,外固定支架组为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支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掌侧锁定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结束后,两组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板治疗术后更接近解剖复位;两种治疗方法在恢复腕关节功能的远期效果一样;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掌侧锁定板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采用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测量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个月以上时间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4个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无正中神经刺激症状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16例,可5例,优良率83.3%,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2.4mm掌侧双柱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尚可、并发症少,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189-191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锁定钢板组33例和外固定组32例。外固定组行外固定支架治疗,锁定钢板组行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并比较掌曲、尺偏等腕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和Jakim评分进行比较,对比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锁定钢板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6个月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明显优于外固定组(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掌曲、尺偏等腕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外固定组(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外固定组,疼痛评分和Jakim评分均优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提升康复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较手术前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4%,桡骨远端恢复优良率为94.3%。经随访未见有伤口感染和骨不连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较好。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6月收治的采用LCP钢板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为LCP组,同期收治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为外固定架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以及腕关节的恢复情况等.结果 LCP组术后6个月时掌倾角大于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住院费用多于外固定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相当,但LCP钢板治疗术后影像学效果好,外固定架组的手术时间短,花费少.  相似文献   

7.
LCP经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掌侧植入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总结从2006年8月~2009年8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掌侧植入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4例。手术采用掌侧入路,复位后于掌侧植入(LCP)钢板,在C臂X线机透视下检查桡骨长度、桡骨关节面、掌倾角及尺偏角复位情况,满意后植入锁定螺钉。术后第1天开始被动活动手指及腕关节,1周后主动加强手指及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全部获得随访,平均10个月(6~22个月)。DR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所有病例未出现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例98.37%。结论坚强内固定下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措施。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坚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将9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锁定加压钢板组,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外固定支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0.05)。采用外固定支架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部位术后恢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老年者临床以T型锁定骨板行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9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老年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病床单双号分组,观察组人数46例(T型锁定骨板内固定)、对照组人数45例(支架外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恢复疗效佳,且骨折愈合用时短,尺偏角、掌倾角恢复好,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老年者临床以T型锁定骨板行内固定治疗,疗效理想,术后尺偏角、掌倾角恢复好,骨折愈合用时短。  相似文献   

10.
宋备战  陈胜利  张志辉 《江西医药》2013,(12):1199-1200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桡掌侧入路切开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植骨填充骨缺损或塌陷部位以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正常掌倾角和尺偏角,采用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随访观察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矫正角度。结果本组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以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5%。结论桡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闭合复位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这段时间内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选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对A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选择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恢复时间、掌倾角及尺偏角作为判定依据,跟踪随访并对比两组患者24周后的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意义。结果①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患者出现钉道感染1例,钉道渗液2例,固定松脱1例,并发症发生率8%;B组患者出现钉道感染3例,钉道渗液3例,固定松脱1例,并发症发生率14%。②骨折平均恢复时间:A组患者为(10.3±1.8)周,B组患者为(10.8±1.6)周。③A组患者掌倾角为(7.23±1.98)°,尺偏角为(18.89±4.08)°;B组患者掌倾角为(8.13±2.67)°,尺偏角为(20.78±3.45)°。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患者的骨折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掌倾角及尺偏角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与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有显著效果,前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后者相比更低,两种治疗方法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天国  洪先觉  洪继均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86+189-186,189
目的 研究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分析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骨折愈合时间为2~7个月,平均(3.8±1.1)个月.X线复查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桡骨长度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恢复正常,掌倾角-5°~12°,平均9.1°±0.7°;尺偏角3°~16°,平均1 0.1°±0.5°.术后关节活动度掌屈54°~80°,平均62.8°±0.5°;前臂旋前45°~79°,平均57.1°±0.4°;旋后40°~75°,平均54.5°±0.8°.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优41例,良21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6.1%.术后锁定螺钉松脱3例,关节面间隙或残留台阶2例,正中神经支配区域麻痹2例,桡骨轴向缩短1例,排斥反应1例.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内、外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19例,其中11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Ⅰ组),另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Ⅱ组),比较2组患者预后Dienst评分情况。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等测量,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ienst评分标准,Ⅰ组优6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Ⅱ组优5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采取内、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临床应用时仍需根据各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合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复位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56例,根据复位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尺偏角、桡偏角、掌倾角、尺倾角、桡骨茎突长度大于或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有利于腕掌关节功能的及时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统计患者随访情况,术后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接骨板、螺钉松动;桡骨远端掌倾角平均7°,尺偏角平均13.5°;4例患者术后桡骨短缩除为4 mm,其余均<2 mm。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症状, X线检查显示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根据Dienst功能评估:优3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91.3%。结论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肯定,术后疗效与骨折的分型、切口的选择、内固定的选择等有关。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同时达到外侧柱的稳定,根据指征,植骨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9例应用掌侧入路结合掌侧锁定T形或斜T形(LCP)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行术后积极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经术后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及X线测量指标行综合评价,39例术后平均掌倾角10.2°(7~16°),平均尺倾角24.3°(20~33°),无轴向短缩及关节面错位;功能评价:优22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应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是一种固定可靠、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及背侧辅助切口复位植骨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及背侧辅助切口复位植骨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关节炎、正中神经损伤、腕及手指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根据Gerland and Werley评分系统评分,优24例,良6例.结论 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掌侧锁定钢板结合外支架及背侧辅助切口复位植骨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刘林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9):113-115,119
目的 探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肢尺偏角、尺桡骨高度差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8例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 =46),采取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者纳入研究组(n=6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骨折复位指标(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尺桡骨高度差),术前及术后8周腕关节功能(Cooney腕关节评分法)评分,术后8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桡骨掌倾角较术前明显减少,桡骨尺偏角及尺桡骨高度差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且研究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尺桡骨高度差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患者腕部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屈曲/伸展活动度及握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术后8周内,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高龄患者复位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宜广泛应用于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本院77例(80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综合评价患者满意度、疼痛、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外观有无畸形、X线改变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4)周。术后X线显示,掌倾角-2°~13°(平均8.41°)。尺偏角12°~24°(平均19.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6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开展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开展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骨折恢复情况、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1.47±2.02)周短于对照组的(14.28±3.1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桡骨缩短、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桡骨缩短、尺偏角、掌倾角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桡骨缩短(0.31±0.10)mm小于对照组的(2.89±0.81)mm,尺偏角(20.19±4.13)°、掌倾角(7.15±1.82)°均大于对照组的(10.44±3.02)、(1.87±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患侧背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