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心理抑郁及焦虑状况,分析心理状况与疼痛感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因灼口综合征就诊患者135例及10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对象进行问卷测试.对BMS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进行分级.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BMS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其与疼痛感受的相关性.结果:BMS患者SAS值及SDS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AS值及SDS值在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BMS患者具有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其心理抑郁及焦虑的严重程度与患者临床疼痛的主观感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牙科焦虑程度与人口统计学因子、特质焦虑等的关系.方法:采用柯氏牙科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相关调查表对230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30名研究对象(20-82岁)牙科焦虑量表得分的平均分为(9.0+/...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术前宣教对正颌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行正颌手术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20例。术前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三维可视化术前宣教方法配合常规术前书面宣教,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书面术前宣教。宣教后,填写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2组患者的自评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分别有9例患者出现术前焦虑,11例患者出现术前抑郁;试验组分别有1例患者出现术前焦虑,1例患者出现术前抑郁。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前出现焦虑患者人数下降6.7%(P<0.05),术前出现抑郁患者人数下降8.3%(P<0.05)。结论: 三维可视化术前宣教有助于改善正颌患者术前焦虑及抑郁心理,降低患者出现术前焦虑及抑郁的几率,促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评估与治疗模式.方法选取唇腭裂患儿家长100例为唇腭裂家长组,正常人34例为对照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2组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唇腭裂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治疗,比较唇腭裂家长组心理治疗前后生活事件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治疗前唇腭裂家长组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牙科畏惧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对人性的信心以及自信。方法:选取329名牙痛患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信赖他人量表(FP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得到各评分值,用牙科畏惧(DF)量表筛选出畏惧症患者,将无畏惧症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与畏惧症患者进行比较,并根据年龄段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科畏惧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男女患者在牙科畏惧症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女性的畏惧程度较男性要严重。青年组和中年组畏惧症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青年组的状态焦虑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科畏惧症患者具有异常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心理因素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探讨心理因素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生、发展间的关系及其可能存在的物质基础。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6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门诊就诊的RAU患者3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择30名无重大系统性疾病及口腔黏膜疾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2组受试人群的心理状态。于上午9—10点间安静状态下抽取受试者的全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受试者血浆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的标准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分析,实验组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值2组间无显著差异。心理量表和血浆肾上腺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显著相关。结论: RAU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因素变化,同时伴有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心理学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02例为实验组,健康者102名为对照组,采用SIMH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RAU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查。结果RAU患者均存在心因性躯体化症状,最常见为睡眠障碍,存在中、重度焦虑(75.49%)和抑郁(85.30%)症状。SCL-90结果显示,RAU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值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心理因素对RAU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调查。结果:TMD患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得分;MMPI测试结果显示,在MMPI十项临床量表中,患组在其中的疑病(HS)、抑郁(D)、癔病(HY)、精神病态(PD)、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社会内-外向(SI)七项中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另外,患组有26例临床量表中的一项或多项得分高于常模分数,说明TMD患的人格有偏离现象。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的情绪障碍以及人格特征在其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适形前臂桡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颊部不规则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面颊部外伤或肿瘤导致的不规则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设计个性化、适形前臂桡侧皮瓣游离修复缺损区,观察患者术后短期内皮瓣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2周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8例患者的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厚度、色泽无明显差异,无牵拉及不对称,外观与功能修复效果满意,满意度为88.89%。结论:利用适形前臂桡侧皮瓣游离修复面颊部不规则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术后短期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改善明显,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81例诊断为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用自评式量表分析临床病例中人格、焦虑、抑郁、重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与TMJDS的关系,结果表明,焦虚与抑郁可能是TMJDS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心理学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对40例非咬合因素引起的颞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进行心理学研究,了解TMD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方法对40例TMD患者进行心理学病因、心因性躯体化症状观察,并对与TMD患者相配对的正常组进行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分析。结果40例TMD患者主要的心理学病因有恐癌症、疑病症,工作紧张,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所有患者均存在心因性躯体化症状,最常见为睡眠障碍;存在中、重度的焦虑(75%)和抑郁(90%);SCL90量表主要是焦虑、抑郁、敌对和躯体化(P<0.01)。结论 非咬合因素引起的TMD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学病史、躯体化症状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心理量表分析可进一步明确心理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心理行为治疗对这类TMD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因口腔癌进行手术治疗患者123例作为治疗组,选取85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活事件量表(LES)对两组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活事件量表(LES)的评分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的焦虑状况有明显差异,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在负性事件刺激量及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在手术后短期内患者心理状态可有部分改善,长期的心理改善仍需进一步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分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6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DS)调查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一般临床资料量表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资料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6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平均SDS评分(51.01±5.86)分,抑郁发生率为48.48%;平均SAS评分为(48.11±5.33)分,焦虑发生率为61.21%。年龄越大、疼痛部位越多、病程越长、VAS评分越高、每次疼痛时长越长、发作频率越频繁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SAS评分越高,疼痛部位越多、病程越长、VAS评分越高、每次疼痛时长越长、发作频率越频繁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SDS评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疼痛部位、病程、VAS评分、每次疼痛时长、发作频率进入回归方程,解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的程度R~2分别为0.425和0.478。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多伴有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双支或者多支病变、病程长、疼痛重、疼痛频繁且持续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出现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于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均采用标准直丝弓固定矫治。干预组予以正畸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仅进行常规正畸治疗。治疗前后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心理。干预组心理状况改善明显,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进而影响正畸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行改良儿童牙科焦虑面部表情量表(a face version of the modified child dental anxiety scale,MCDASf)中文版的研制,评价MCDASf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为该量表在我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心理测量学中量表的跨文化适应程序对MCDASf量表英文版进行翻译、回译和文化调试,建立MCDASf中文版.选取250名幼儿园及小学的大于4岁且小于12岁儿童间隔3周前后两次填写的MCDASf量表,检测MCDASf中文版的信度.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临床抽取大于4岁且小于12岁就诊儿童248名,治疗前填写MCDASf中文版和改良中文版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同时根据国内学者修订的Venham临床焦虑与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对这些儿童口腔诊疗行为进行分级,以验证中文MCDASf量表的效度,及儿童焦虑水平与就诊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信度检测同时完成两次测评的为245人,量表填表完整率98.0% (245/250);效度检测共有246名有效完成了MCDASf中文版量表的填写,量表填表完整率为99.2% (246/248).该量表内部一致性克龙巴赫α系数(Cronbach's α coefficient)为0.814,重测信度为0.907.MCDASf中文版量表得分与改良中文版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的得分、与儿童Venham临床行为分级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0.675(P<0.01).结论 MCDASf中文版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儿童口腔临床测量儿童焦虑程度的一种较好的简单自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DD与口腔正畸学的关系 ,获得口腔正畸临床BDD的流行病学 :以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等因素与BDD的相关性 ,以进一步规范口腔正畸治疗学。方法 :以《整形美容受术者心理状态自评量表》为量表模版 ,参考国内外得到公认的相关躯体变形障碍量表和问卷 ,编制出适合口腔正畸临床的《面部躯体变形障碍自评量表》 :使用该自编量表随机对口腔正畸科的临床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样本量为 191例。结果 :使用《口腔颌面部躯体变形障碍自评量表》对 1例 15岁以上 (包括 15岁 )正畸初诊患者的调查显示 ,正畸临床患者普遍存在一般体像心理问题 ;有BDD倾向者占 15 .18% ,大部分表现为轻度 ;学历与自评分高低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而性别、社会经历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正畸临床中应重视患者的体像心理问题 :有必要在治疗前对患者作出有效的心理评估 ,筛检出BDD高危人群 ,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和医疗纠纷。初步认为《口腔颌面部躯体变形障碍自评量表》为有效的心理评估及筛检BDD高危人群的工具 ,但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口腔鳞癌患者焦虑、抑郁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反应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 76例口腔鳞癌患者测评 ,比较口腔鳞癌患者与全国常模组在SDS评分、SAS评分≥ 5 0分百分比之间的差异 ,并比较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患者的预后及原发癌组与复发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的差异。结果 口腔鳞癌患者SDS评分平均为 5 0 .18、SAS评分平均为 4 9.85、≥ 5 0分百分比分别为 5 9.1和 5 4 .8,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 ,有焦虑、抑郁情绪者预后不良 ;复发癌组较原发癌的焦虑、抑郁程度严重 (P <0 .0 1)。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是口腔鳞癌患者常见的情绪反应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而复发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尤甚 ,提示口腔鳞癌患者需进行心理治疗 ,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戴固定矫治器是否会对青少年错畸形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面影响。方法选取150例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分别在就诊当日(T1期)与固定矫治器戴入1周后(T2期)填写心理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根据T1与T2期2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固定矫治器戴入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结果129例患者完成了调查。女性患者T2期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较T1期有明显升高;非自愿就诊和拔牙矫治患者在T2期焦虑与抑郁评分升高,与T1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戴固定矫治器所引起的不适与不便可使青少年女性患者、非自愿就诊和拔牙矫治患者产生一定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牙科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口腔患者牙科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和口腔焦虑测量量表(Dental Anxiety Scale, DAS)问卷对3000位年龄在25~35岁的口腔门诊患者进行牙科焦虑和特质焦虑的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特质焦虑与牙科焦虑相关(P<0.05 ).结论 特质焦虑患者比非特质焦虑患者更容易表现出牙科焦虑,且特质焦虑患者的牙科焦虑症状比非特质焦虑患者的牙科焦虑症状更不易减轻.为此, 口腔医生应对特质焦虑患者的牙科焦虑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种植患者术前焦虑症状况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38例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版Croa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牙科恐惧量表(dental fear scale,DFS)及STAI问卷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种植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MDAS得分超过12分占59.42%(82/138),其中性别、收入、口腔健康自评状况、是否为初次就诊及既往种植史等项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MDAS评分及DFS评分与S-AI量表呈正相关(P<0.05),与T-AI不相关。结论: 口腔种植术前患者易焦虑,焦虑症水平影响因素较多,与S-AI呈正相关,牙科医师需重视口腔种植术前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