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端粒酶在卵巢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诊断,鉴别,预后评价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PCR-ELISA法检测73例卵巢肿瘤组织,22例癌旁组织,24例癌性腹水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恶性卵巢肿瘤,癌性腹水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7.5%(49/56)和79.2%(19/24),较良性肿瘤11.8%(2/17)和正常卵巢组织均有显著差别(P<0.05),癌旁组织也有明显的表达(4.5%),而15例正常卵巢组织无一例检测阳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性质鉴别,监测良性肿瘤的恶化及预后估计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rtactin(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TT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TTN蛋白的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P<0.01)。CTTN蛋白(P<0.05)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T分期(浸润深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CTTN阳性患者的预后差于CTTN阴性患者(P=0.014)。结论:CTT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增加,并与结直肠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可能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myc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60例结直肠息肉组织、30例结直肠癌旁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增生性息肉及癌旁黏膜组织。c-myc蛋白高表达与结肠癌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c-myc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大小以及息肉有蒂或无蒂相关(P〈0.05)。[结论]c-myc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有关。主题词: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肿瘤;c-myc;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spinster homolog 2,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经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13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NS2蛋白的表达。另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的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行RT-qPCR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高(81.20% vs. 22.60%,χ2=69.136,P<0.001)。RT-qPCR结果显示SPNS2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t=3.974,P<0.001)。SPNS2蛋白过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NS2阴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优于阳性患者(χ2=13.080,P<0.001)。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表明,SPNS2异常表达会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SPNS2作为一种新型结直肠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监测术后肿瘤侵袭转移的指标及诊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及TRAP-PCR银染法对肾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51例肾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48例,阴性3例;51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端粒酶阳性2例,阴性49例,二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肾癌端粒酶活性与其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肾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极高,可作为肾癌诊断的分子水平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沈宁辰  王觅柱 《癌症进展》2023,(11):1184-1187
目的 探讨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方法 取3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瘤旁5 cm处正常组织、3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癌旁5 cm处正常组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SPO3、β-catenin、Bcl-2相关X蛋白(BAX)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RSPO3、BAX、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RSPO3的表达与β-catenin、BAX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RSPO3、β-catenin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结直肠腺癌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RSPO3、β-catenin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结直肠腺瘤瘤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癌组织中RSPO3、β-catenin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AX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结直肠腺癌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BAX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结直肠腺瘤瘤旁正常组织,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AX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结直肠腺癌癌旁正常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MUC1和Gal-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Gal-3蛋白在8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另取癌旁正常组织20例及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意义.结果 结直肠癌中MUC1和Gal-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结直肠腺瘤组织(P<0.05).MUC1和Gal-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84,P<0.05);MUC1、Gal-3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MUC1和Gal-3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存期相关,联合检测可能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端粒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性检测58例TCC组织、10例癌旁膀胱粘膜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TCC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86.2(50/58),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旁组织中只有1例端粒酶阳性;正常组织中端粒酶均为阴性。结论 TC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癌旁膀胱粘膜组织。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端粒酶活性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端粒酶活性的强弱分布不同。端粒酶活性可作为TCC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垂体瘤转化基因1(human pituitary-tumour transforming gene,hPTTG1)与存活素(sur-vivin)在直肠癌、直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机制。方法:收集2006-2008年间我院直肠癌手术标本60例,直肠腺瘤10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10例直肠腺瘤、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PTTG1与survivin的表达,分析两者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在直肠癌、直肠腺瘤与癌旁正常组织中,hPTTG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8/60)、20%(2/10)和0(0/10);hPTTG1的表达在直肠癌与直肠腺瘤之间及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90%(54/60)、80%(8/10)和20%(2/10)。survivin的表达在直肠癌和直肠腺瘤组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直肠癌中hPTTG1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分型关系密切(P〈0.05)。直肠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60例直肠癌中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CEA、肿瘤所在直肠部位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hPTTG1和survivin可能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直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14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7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82.2%,癌旁组织为30.1%,结直肠腺瘤组织为21.7%,正常结直肠组织为6.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结直肠癌转移风险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肠癌中MAD2和p16的表达,探寻在大肠癌、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AD2表达,并对大肠癌组织中MAD2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和正常组织中p16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MAD2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6.7%vs. 39.6%vs. 22.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D2表达与肿瘤分化和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未见MAD2基因突变。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p16阳性表达率为16.7%,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MAD2和p16表达异常是大肠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MAD2可能是大肠癌预后的一种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刚强  谭云山  侯君 《实用癌症杂志》2010,25(2):143-145,149
目的探讨MAD2和p27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AD2表达,并对大肠癌组织中MAD2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和正常组织中p27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A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6.7%VS39.6%VS22.9%),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AD2表达与大肠癌肿瘤分化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未见MAD2基因突变。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为81.3%,大肠癌中其阳性表达率为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D2和p27基因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MAD2可能是大肠癌预后的1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POU5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142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86例癌旁黏膜组织存档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组织中POU5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POU5F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POU5F1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胞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47.2%(67/142),高于癌旁黏膜组织的23.3%(2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U5F1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远处转移、CEA、CA50及CA199均无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中POU5F1高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6.4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POU5F1表达为影响OS的独立因素。结论 POU5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且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及OS有关,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预测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域5(HMGN5)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眉山市人民医院2005年4月至2010年10月手术切除的17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78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以上组织中HMGN5的表达水平,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HMGN5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组织HMGN5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分级、TNM分期和肿瘤大小)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HMGN5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的HMGN5阳性表达率为6875%(121/176),高于癌旁组织的2692%(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HMGN5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均无关,与TNM分期有关,其中Ⅲ、Ⅳ期组织的HMGN5阳性表达率为8105%(77/95),高于Ⅰ、Ⅱ期的5432%(4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N5阴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60个月,长于阳性表达者的370个月(P<005)。 结论HMGN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差、TNM分期较晚,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结直肠癌诊断及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Ⅰ~Ⅲ期结直肠癌中L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100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采用MaxVisionTM2法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Livin在Ⅰ~Ⅲ期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64/100)、16.7%(5/3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术前CEA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Livin表达和TNM分期是影响Ⅰ~Ⅲ期结直肠癌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Livin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研究报道甲硫腺苷磷酸化酶(5’-methylthioadenosine phosphorylase,MTAP)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出现异常表达。本研究检测MTAP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MTAP启动子甲基化的改变,探讨结直肠癌MTAP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启动子去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定量PCR检测50例结直肠癌及癌周正常组织中MTAP 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MTA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多聚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ed PCR,MSP)检测正常肠粘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MTAP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情况。结果: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TAP mRNA的相对水平显著低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TAP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粘膜(98.00%vs.85.00%和12.50%,P〈0.05),结直肠腺瘤与正常结直肠粘膜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SP检测16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50例结直肠癌组织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是93.75%,75.00%,32.00%。结直肠癌中甲基化率较腺瘤和正常组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MTAP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瘤和正常组织,MTAP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MTAP启动子去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CLK1)和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DCLK1和Bmi-1在74例CR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RC组织中DCLK1和Bm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和62.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27.0%和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LK1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Bmi-1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DCLK1与Bmi-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59,P=0.026)。结论 DCLK1、Bmi-1在CRC组织中高表达,其阳性表达可能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能为CRC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大肠癌组织及36例结肠腺瘤组织,以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F-κB、TNF-α及IL-6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结肠腺瘤组织中NF-κ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 %(46/60)、46.7 %(28/60)、83.3 %(30/36),TNF-α的阳性率分别为70.0 %(42/60)、36.7 %(22/60)、66.7 %(24/36),IL-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0.0 %(48/60)、43.3 %(26/60)、61.1 %(22/3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肠癌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TNF-α及IL-6的表达密切相关; NF-κB、TNF-α的表达与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相关,IL-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相关。结论 NF-κB及下游的炎症因子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NF-κB途径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端粒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30例大肠癌中,端粒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P〈0.005)。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将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通过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来协助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肠癌中MAD2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AD2表达,并对大肠癌组织中MAD2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免疫组化方法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中MAD2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6.7%vs39.6%vs22.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D2表达与肿瘤分化和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提示肠癌组织中MAD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癌组织中未见MAD2基因突变。结论基因MAD2表达异常是大肠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AD2可能是大肠癌预后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