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指肠在解剖学上位置深 ,周围有许多脏器。又由于流经它的消化液量大、刺激性强 ,一旦发生损伤 ,诊断和处理较为困难。十二指肠损伤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 2 .5%~ 5.0 % [1,2 ] ,多合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约占闭合性腹部损伤的 0 .2 %~ 0 .4 % ,儿童损伤的发生率高于成人。腹部钝性损伤是引起十二指肠损伤的主要原因 ,车祸所致的腹部挤压伤最为常见 ,偶为一般外力所致 ,尤其在儿童[3 ,4 ] 。1 损伤的部位及分型、分类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以第二部最为多见。Flint[5] 把十二指肠损伤分为四类。Ⅰ类 :十二指肠浆膜层…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位置较深,周围解剖关系复杂,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十二指肠损伤时,常合并周围其他脏器损伤,导致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探查也易漏诊,术中处理困难,加上供应血管为终末动脉,损伤后血供不足,愈合差,术后并发症多而重,病死率高,诊断和处理及时与否对预后影响较大,据统计,伤后24h以内手术者;死亡率5%-10%,超过24h者,死亡率40%~50%[1],现将我院普外科2006~2007年共收治的10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胰腺十二指肠损伤的病例逐渐增多,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结构,一旦发生胰腺十二指肠损伤,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诊断、治疗往往比较困难,易发生漏诊及误诊,而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夏河县人民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9例胰腺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损伤占腹部损伤的4% ~ 5%,严重的十二指肠损伤虽不多见,一旦发生,病情多凶险,容易漏诊且并发症多,处理起来较困难,死亡率极高[1].据报道在损伤24h内死亡率约5% ~ 10%,超过24h可达40% ~ 50%.死亡原因主要为十二指肠瘘导致感染、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本院2006年至2010年收治严重十二指肠损伤8例,均行憩室化手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脏器损伤 ,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 3%~ 5 % [1]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交通车辆的增加 ,交通事故逐年增加 ,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因十二指肠位置隐避其损伤后症状不典型 ,且常合并其它部位或器官的损伤 ,故早期诊断与治疗比较困难 ,术后并发症较多 ,病死率较高。我院自 198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 4 8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8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 4 8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2例。年龄 14~ 6 2岁 ,平均 38岁。⑴损伤原因 :枪…  相似文献   

6.
胰腺十二指肠深居腹膜后 ,损伤机会甚少 ,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 2 .8%。但其手术前诊断困难、手术中易漏诊及手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尤其是胰腺十二指肠合并伤 ,处理不及时将产生严重后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0 - 2 0 0 3年共收治 9例病人 ,占同期腹部损伤手术组病人的 4 .1% (9 2 18例 ) ,占同期十二指肠损伤手术病人的 5 2 .9% (9 17例 )。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8~ 36岁。本组病例均为手术治疗的胰腺十二指肠损伤 ,临床病理分级为IV级 (严律南分级法 )。1.2 损伤的原因 闭合性腹部损伤 8例 (腹部挤压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漏诊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1993~2003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漏诊治10例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占同期收治十二指肠损伤的55.6%(10/16).漏诊原因为(1)合并其它脏器损伤,掩盖伤情合并肝脏破裂1例,胰腺损伤 ,胃破裂3例,空肠破裂3例;(2)伤情轻十二指轻微裂伤1例;(3)年轻医生经验不足;(4)手术探查不仔细;(5)早期缺乏特异性检查.结论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漏诊率高,术前重视受伤特点进行腹部平片、CT等检查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大部分位于腹膜后,损伤临床相对少见,占腹部脏器损伤的3%~5%[1],一旦损伤后果严重.2000年3月至2009年8月我科共收治十二指肠破裂15例患者,我们采用十二指肠破裂修补后加用生物纤维蛋白胶结合带蒂空肠袢覆盖,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位置特殊,其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较困难,我院1991年7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16例,现将诊断及处理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行手术,2例术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损伤,3例疑诊手术中证实,其余均为剖腹探查确诊.9例痊愈,1例死亡,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术前全面详细体检及X线摄片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及时剖腹探查及术中选择合理术式是提高十二指肠损伤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位置较深,周围解剖关系复杂,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十二指肠损伤时,常合并周围其他脏器损伤,导致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探查也易漏诊,术中处理困难,加上供应血管为终末动脉,损伤后血供不足,愈合差,术后并发症多而重,  相似文献   

12.
鄢德宏  张忠 《中国保健》2008,16(5):154-155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早期确诊率.方法报道19例十二指肠损伤诊治体会.结果十二指肠损伤诊断困难,处理困难,并发症多而重.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术式,充分减压,能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率和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78~2002年间收住的十二指肠损伤19例临床经验.结果 19例中14例(74%)为严重多发伤,全部经手术治疗.行十二指肠修补术10例.修补加十二指肠憩室化3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改良憩室化再简化手术2例.治愈17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损伤,感梁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正确处理和恰当的术式是救治严重多发伤十二指肠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11年我院收治的1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腹探查术是唯一能够准确诊断十二指肠损伤的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手术应个体化,尽量选择安全有效、简单可靠的术式.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困难,尽早明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对本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占腹腔内脏器损伤的3% ~5%[1],往往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处理较困难。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5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7~69(45±3)岁。其中车祸伤11例,坠落伤2例,挤压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1h至7d。十二指肠多段伤3例;单处伤水平部6例,球部2例,降部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2008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15例的临床治疗经验.结果 15例患者术前仅确诊4例;术中确诊9例;术中漏诊、延误诊断1例,误诊率为13.33%.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40.00%,治愈14例,治愈率为93.33%,死亡1例.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合理的手术是治疗的关键.而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和术后营养支持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降低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损伤治疗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早期手术,但此病诊断有一定困难,原因在于①临床少见.②多发合并其它脏器伤而被其症状掩盖.③受伤时间短,破口小而溢出内容少.④病情重且复杂,不允许全面细致检查.⑤少数迟发12h以后,故难以急时确诊.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仅占腹部闭合性损伤2.3%~5%,早期明确诊断困难,极易漏诊误诊,同时外科处理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严重。本人收集本院1980~1998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病例15例,就诊断与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损伤约占腹内脏器伤的1~8%,我院近年来451例腹内脏器伤中,十二指肠伤13例,占2.88%。十二指肠分球部、降部、横部及升部四部分,除上下两端因有腹膜环绕肠管而游离外,其余均位于腹膜后,周围有较多重要脏器如肝、胃、胰头及结肠。因此,十二指肠伤常合并有多器官损伤,多为严重腹部多器官伤。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伤,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十二指肠与肝、胆、胰及大血管毗邻.因此,十二指肠损伤常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损伤。同时十二指肠接纳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手术难度大,损伤后愈合能力差,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作者总结本院及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自1991-08-2003-05问采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治疗十二指肠损伤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