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文战  彭素岚 《光明中医》2014,(8):1729-1731
外感咳嗽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但往往咳嗽迁延不愈。中医药在治疗咳嗽方面,具有较好疗效。本文根据作者临床经验结合其他医家观点,从病因病机、辨证方法及方剂用药等方面论述外感咳嗽的论治经验。  相似文献   

2.
陈士铎治疗咳嗽,首辨外感内伤,并且注重内伤,对于外感咳嗽,仍重脏腑不足,内外兼治,用药轻灵,质地柔润。陈士铎临床上治疗咳嗽多从内伤求治,内外合邪,兼夹而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脏腑虚损、气机不调为病机之关键,在辨证时注重脏腑间关系,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佐金平木等诸法同用。外感咳嗽在疏散外邪的基础上,仍参以调和脏腑之法,内外调治。其从脾胃虚寒,土不生金;顽痰停滞,肺气虚损;肝木刑金,肺肾阴亏;郁热咳嗽;气阴两虚;肺燥咳嗽等方面辨证治疗。陈士铎居处江浙一带,病者以感受温邪为多,故治疗以温热伤津、气阴不足、脏腑虚损立论,时时注意顾护阴津,补脾生津,多用滋阴益气之法,用药考究,以清润之品为多。  相似文献   

3.
介绍天津市已故名医任宝成治疗咳嗽的经验。从辨证和施治两方面列举咳嗽的主要证型和理法方药,并进一步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别阐述感冒咳嗽、肺炎咳嗽、哮喘、百日咳的临床治疗经验,概括性总结任老对各种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以及对各种咳嗽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4.
慢性咳嗽属"久咳"、"顽固性咳嗽"范畴,由外邪、内伤及先天不足等所致;本虚标实,兼以久病入络致瘀。治疗宜辨证求因、成方论治;五脏辨证,从肺、从肝、从脾、从心、从肾论治,随证用药;辨病立方、对症选药;针药并用、内外同治。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35-236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总结论述王有鹏教授运用辨病-辨证-辨体论治小儿CVA的经验:明确辨病,规范防治,指导全局;辨证分期治疗,精准用药;辨体论治贯穿治疗始末,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运用中医药治疗温病瘟疫有较好的疗效。在冬、春季流感发作期,尤其在热性传染性疾病中,发挥了突出的临床作用和治疗效果。卫气营血辨治在温病学派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阐明了温病病机传变的一般规律,呈现出阶段性的证侯特点。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治疗体会,对温病的发生发展、病机的传变和辨证用药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认为温病瘟疫的发生,有其内在的本质因素;温病的发展传变迅速,往往不遵循着卫、气、营、血的发展辨证规律,往往是各种证候兼夹出现;治疗上宜营卫、气血、表里兼顾,同时要顾护正气津液。  相似文献   

7.
阮期铭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运用补肺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咳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他认为,顽固性咳嗽病因病机复杂,总体上顽固性咳嗽"久病必虚"。补肺汤加减是治疗顽固性咳嗽,辨证属"虚"或"虚中夹实"的有效方剂,只要辨证准确,将取得事半功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临证指南医案>一书记载了清代名医叶天士独特的辨证及用药经验,包括体质辨证、摄补法及补奇脉法等3个方面.体质辨证是对<内经>体质学说的延伸和发展,明确了一些常见体质类型的特点、病机及用药规律.摄补法是叶天士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通过补益法和固摄法相结合,达到补虚扶正、涵藏肝肾的作用.补奇脉法是叶天士独特的学术经验,认为奇脉病多有失血失精病史,奇经八脉隶属于肝肾,通过血肉有情之品补益肝肾,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一种症状,可以因外感、内伤等许多疾病引起。其病位虽然在肺,但也可因其他脏腑的病变而波及于肺。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往往可以使咳嗽转剧,导致病情进展。笔者多年来通过对该症的护理,有了一定的体会,现总结如下:1辨证观察首先应仔细观察咳嗽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