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仲爱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F0003-F000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资料,回顾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中芷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化学药物损伤、物理性损伤、社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坊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加强身心锻炼,可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的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分析以往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因素和防护措施。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血源性危险因素、化学性损伤、针刺伤、皮肤黏膜暴露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中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重点是针对血源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到每一台手术都要认真了解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手术室暴露性职业危险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及时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玲  崔雪华  黄劲华 《中外医疗》2009,28(35):113-114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订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过程的实地观察和我院士职业暴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各个环节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强化"标准预防"理念,可减少职业暴露伤害。结论根据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提出职业教育防护措施,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的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对手术室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必须有充分认识,努力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防护能力,并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本文就手术室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应采取的正确有效防护措施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淑珍 《当代医学》2013,(18):130-13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策略。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临床观察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及归纳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的种类及暴露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和心理性因素。针对性提出提高自我健康防范意识、完善手术室防护措施和建立体检和休假机制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相关危害的发生。结论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较多,针对性的预防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孙玲玲 《大家健康》2016,(4):225-226
目的:介绍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风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科学有效的医疗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实践,对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主要来自于X射线、锐器伤、噪音污染、化学污染等方面,应通过规范操作,加强自我防护等措施来降低职业危害对护理人员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中常见的暴露性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重点是针对血源感染的危险性、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具体到每一台手术都要认真了解术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危害种类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因素等.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防护意识.结论: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手术室暴露性职业危险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后,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及时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室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职业暴露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防护措施,提高了职业安全的主动防范意识,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应对防护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刘咏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95-4996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强度大,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工作环境中存在许多的污染因素,职业暴露风险较其他科室护理人员高。因此,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暴露危险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极为重要。 1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物理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较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概率高。因此,手术室护士感染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12.
姜燕  朱小萍 《吉林医学》2012,33(8):1722-172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现状,分析发生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了职业安全管理,有效地防止了职业感染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结论:手术室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工作环境的不安全不仅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也严重损害手术室护士的生活质量。因此,应采取必要的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供应室医务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策略。方法:对10例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其职业危害及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安全干预措施。结果:调查报道分析表明,锐器损伤、噪音干扰等危险因素明显高于烫伤、血液污染等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规则制度,对保障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在门诊补液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探究其职业暴露防护的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补液室工作的护理人员50名,对这50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结果:门诊补液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其中物理因素的危害较大,尤其是被利器刺伤。结论:对门诊补液室护理人员施行一系列防护措施,有利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并且很好的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以便完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的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原因分析,总结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结果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不论管理人员还是护理人员都应达成共识,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不断的完善护理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观察,针对手术室常见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力求将职业危害降至最低限度。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是可以通过行之有效地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和自我防护对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临床观察,对手术室护士存在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自我防护对策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因素主要为感染性或生物性危险因素、物理性损伤、化学药物损伤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制定有针对性的自我防护对策,能让职业危害有效减少。结论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讲,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身心锻炼、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能让职业暴露危害有效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以下简称县计生站)医护人员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分析,使县计生站医护人员得到更好的防护.方法 找出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积极防护.结果 对县计生站常见职业危害的防护能力明显提高,减少了危害因素造成的伤害.结论 重视县计生站医护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所受的伤害,并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是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董惠娟  刘志荣  康琼 《吉林医学》2013,34(24):5024-5024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对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伤害因素,提高手术室护士对于急诊手术的防护意识,减少护士职业危害的危险。方法:分析急诊手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与管理,进行总结探讨。结果:急诊手术的职业危害因素很多,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来减少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危险。结论:手术室护士要重视急诊手术的职业防护,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以减少职业暴露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损害。方法: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暴露的现状,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和认真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可很大程度上降低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医院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对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