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高脂蛋白血症伴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而与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呈负相关,临床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能够拮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保护因子”,因而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脂蛋白血症伴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呈正相关,而与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呈负相关.临床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能够拮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保护因子”,因而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质代谢的变化及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联系。方法病例组为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60例。空腹12h抽取静脉血离心,检测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hs-CRP浓度和血脂各指标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CRP浓度与TC、TG、LDL-C浓度呈正相关,hs-CRP浓度与HDL-C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不但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较强的预测因子,而且也能够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 39例 ,对照组 2 3例 ;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血清HDL C含量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可能是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监测血清HDL C水平 ,对其进行调控 ,对降低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与脑梗塞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塞患者 5 7例 ,对照组 30例 ,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腔隙性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18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102例设为观察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7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浆血清SF、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CRP),以及与SF的相关性。根据SF值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血清SF升高组(SF300 ng/ml)和血清SF正常组(20~300 ng/ml),分析患者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以及与SF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硬化患者TG、TC、LDL-C、CRP、SF等浓度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DL-C明显低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浓度与TC、TG、LDL-C、CRP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SF浓度与HDL-C浓度呈负相关(P0.05);血清SF升高组患者IMT、斑块评分、Crouse积分明显高于血清SF正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浓度与IMT、斑块评分、Crouse积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F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与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标如TC、TG、LDL-C呈正相关,与HDL-C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分泌激素作用于脂蛋白代谢的多个环节,能够影响脂蛋白的合成降解,为了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患血脂代谢情况,以及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在甲亢患血清中的改变,我们选择了57例无合并症的甲亢患和50例健康人,分别测定了健康人和甲亢患治疗前后的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为人类的主要死因之一,各项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DM)及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血脂是AS形成的病理基础。血清胆固醇水平(Ch)与AS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与AS呈负相关,甘油三脂(TG)是否与AS有相关性颇有争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人由于脂质代谢的紊乱,常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往都强调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近年来发现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冠  相似文献   

10.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 C )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 ,ASCCD)有明显的负相关[2 ] ,苯妥英钠是目前已知的惟一能明显提高血清HDL C浓度的药物 ,此类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 ,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苯妥英钠对血清HDL C浓度的影响 ,旨在探讨中小剂量苯妥英钠作为提高血清HDL C的有效剂量及以之作为预防ASCCD的可行…  相似文献   

11.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指标已引起临床的普遍重视,但其测定方法学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自动化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化学修饰法,抗体包裹法和选择性抑制法的原理,并对它们的方法学性能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及其载脂蛋白具有直接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文就它们的相互关系及目前进展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尿酸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CHD患者和80例正常人血清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HD组血清尿酸及总胆固醇(T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A水平与冠心病(CH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高尿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CHD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氧化氮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3在武装警察部队陕西总队医院完成。①选择临床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离退休老年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太极拳组、空白对照组,20例/组,均自愿参加本项实验。②太极拳组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60~120min,共18个月。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方式的锻炼,正常作息。③太极拳锻炼18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水平。结果:40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的老年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太极拳组血清一氧化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含量均明显升高(t=1.9382,1.9108,1.8248,P均<0.05),三酰甘油明显降低(t=1.9825,P<0.05),总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太极拳锻炼可以提高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一氧化氮的含量,调节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血清新蝶呤浓度与不稳定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共同的发病机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其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决定斑块的易损性或不稳定性。有关炎性标记物与不稳定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是血清新蝶呤与冠脉病变不稳定性之间的献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的血清新蝶呤浓度,结合冠脉造影(CAG),揭示血清新蝶呤浓度与不稳定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磁处理酒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证明,饮用经磁处理的白酒和黄酒,可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中分子物质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降低。磁处理酒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和防止早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载脂蛋白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血清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胸主动脉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以及有氧运动调节血脂代谢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l0周游泳运动后,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血清NO浓度,血清及肝脏SOD活性;应用冷Schiff组织化学法结合计算机模拟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胸主动脉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脂质过氯化阳性反应区呈紫红色。常规HE染色;胸主动脉矢状面油红-O大体染色。结果 运动组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P&;lt;0.01);血清NO浓度(P&;lt;0.01)及SOD活性(P&;lt;0.05)高于对照组,但肝脏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胸主动脉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血管壁及内膜损伤程度相对较轻。结论 有氧运动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生物活性形式的NO浓度及SOD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可能属独立于血脂调节作用以外的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夏宇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255-257,284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的浓度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改变意义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了100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95名健康对照组中Cys C、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GFR)数值,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组中Cys C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肌酐清除率或GF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ys C浓度相对于IL-6或hs-CRP浓度进行校正后,通过协方差分析,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的血清Cys C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1);血浆Cys C浓度相对于GFR进行校正后,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其它指标呈负相关(r=-0.44~-0.78,P<0.001)。结论血清Cys C浓度可以作为诊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清Cys C、IL-6、hs-CRP浓度,并结合肾小球滤过率(CRP)数值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9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冠心病组65例,脑血栓组30例)血清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其中冠心病组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重度和轻度两组。结果 冠心病:组和脑血栓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OX—LDL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胆红素水平越低,OX—LDL越高。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能力减弱,LDL—C氧化修饰形成OX—LDL增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动脉硬化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 (CP)感染与冠心病 (CHD)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 170例CHD组及 5 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P特异性抗体IgG ,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结果 CHD组CP阳性率 74 .11% ,对照组 2 4 %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CP阳性的CHD患者血清TC、TG浓度高于CP阴性患者 ,HDL浓度低于CP阴性患者。结论 CP感染和CHD发生有密切关系。CP可能通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干扰血脂代谢而影响CH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