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疸的分类始自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之分,称为五疸。仲景对黄疸的治法亦所述甚详,法度严谨,现总其大要,概述如下。1邪气郁表,解表发汗退黄黄疸初起,邪气都于肌表,当分辨其虚实。若病耶在表,表虚不固,伴见汗出、脉浮等症,治当调和营卫,扶正祛邪,方用桂枝加黄芪汤。正如“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金蒉要略·黄疸病》篇)。若阳黄兼有表实,此外有表邪而里有湿热之证,伴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等症,治当解表散邪,清利湿热,选用麻黄连翘…  相似文献   

2.
有关黄疸的认识,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仲景。《金匮要略》对本病论述尤为详细,且独立成篇,进行系统地辨证论治,颇有特色。书中根据病因、症状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疽、黑疸和女劳疸四种,按病机又分为湿热、火逆、淤血、寒湿、虚劳五种。自从元代罗天益概括为阳黄、阴黄两大类以后,后世医家均按此辨证论治,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但不论是阳黄或是阴黄,对于其病机均认为是木郁土壅(或土壅木郁),即湿热蕴蒸或寒湿阻滞,渍脾遏肝,使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黄疸病的临床认识以及治疗过程中《金匮要略》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从黄疸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阐述了《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临床认识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金匮要略》中指出黄疸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湿热发黄、燥结发黄、寒湿发黄、虚劳发黄、火劫发黄以及女劳发黄等六个方面,其中以湿热发黄为主。在《金匮要略》中黄疸病主要被分为四类,包括谷疸、酒疸、女劳疸以及黑疸。《金匮要略》认为黄疸病的主要病因为湿热发黄,因此,临床治疗黄疸病时应以辨别患者湿热的多少为主,从而选择对症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结论:《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的论证内容十分广泛,其内容涉及到了病因、分类、辨证、临床治疗以及预后等,对现代临床黄疸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湿热论治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实邪是肾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因素,也是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起到肾病发动机的作用。本文以中医湿热理论为坐标,通过分析湿热在肾病中的临床表现、形成机理、治法特色,说明中医对肾病湿热证的认识和治疗自有体系,但研究方法单一、疾病病位难以确定、疗效不能突破等难题有待进一步努力。最后提出肾病湿热证属于络病供各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病名、病因的探讨一般而言,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可按“伤酒”、“胁痛”、“酒癖”等论治;而酒精性肝硬化则属“酒癖”、“酒臌”等病范畴。早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症并治》中记载的酒疸就类似于西医的酒精性肝病(ALD)。中医学认为,过量饮酒后,酒毒湿热内蕴,肝脾损伤,气血不和,痰浊内生,气血痰湿相互搏结,停于胁下,为本病发病之关键,而素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中医辨证及病机演变酒精性脂肪肝:证属肝气郁结。病机演变多为“伤酒”阶段,纵酒首先伤及脾胃,连及肝木,肝脾同病,而致脘胁胀满或痛。此阶段可归纳为酒伤肝脾,聚…  相似文献   

6.
黄疸也称黄癉,以目黄、身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症状。其中目黄是确定本病的主要依据,若仅身黄而目不黄者不属于黄疸病。《内经》中对本病早有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湿热相交,民当病癉。”又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也明确指出“目黄者,日黄疸”。黄疸病的分类始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分黄疸、谷疸、酒  相似文献   

7.
湿热证的致病原因与外因、内因有直接关系,外因多为外感湿热病邪.湿热病邪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受饮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如南方多见湿热证.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嗜酒以及过量输液,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均能伤脾败胃,造成湿浊中阻或郁而化热.湿热证形成的内在因素,包括中气的虚实,阳气的盛衰,体质的强弱和内湿的有无等.即所谓:“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相似文献   

8.
从湿热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尿多由精的生成异常外泄所致。在蛋白尿形成的病机演变中,肺、脾、肾三脏虚弱是关键,但邪气的留滞对该病的影响不容忽视。就邪气而言,最主要的有水湿、湿热、瘀血。湿热是导致慢性肾病最基本的实邪因素。因慢性肾病无论何种类型和哪个阶段,多有尿液的异常。尿液混浊正是湿热为病的显著标志。因此从湿热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浅谈湿热与慢性乙型肝炎姜学连,张卫国,董惠萍,赵岩(附属医院中医科,256603)关键词湿热;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属于中医学的“胁痛”、"黄疸”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湿热之邪密切相关[1].近年来不少医家在文献...  相似文献   

10.
黄疸 ,是以身黄 ,小便黄 ,尤以目黄为主证的疾病。“黄疸”最早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 ,其云 :“目黄者曰黄疸”。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均未论及。仲景禀承《内经》要旨 ,集秦汉证治大成 ,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火逆发黄、瘀血发黄、寒湿发黄、湿热发黄诸种类型。笔者在学习《伤寒论》的基础上 ,仅就湿热发黄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方治 ,浅书已识。谬误之处 ,望希指正。1 湿热发黄的病因病机“湿热郁蒸”而发黄 ,作为湿热发黄的病因病机而言 ,虽被历代医家所公认 ,然对原文中的“瘀热在里”的看法不一 ,注释有别。成无己认为“胃为土而色黄 ,…  相似文献   

11.
陈宝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1):1002-1002
茵陈蒿汤又名茵陈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本方是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等三味药组成,方中用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之苦寒,清解三焦之邪热;大黄泄热通便,化瘀破结,共奏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黄疸病汉代张仲景从病因病机将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和女劳疸等.近代则多从临床表现、特别是黄疸的色泽将其分为阳黄和阴黄.凡阴黄者,多由寒湿所致,其临床表现为黄色晦暗、四肢逆冷等寒湿诸证,治用茵陈四逆汤等.而阳黄者,多由湿热所致,其临床表现为黄色显明、身热口干等湿热诸证,治疗根据其湿热之偏轻偏重方用茵陈五苓散或茵陈蒿汤等.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发黄、热重于湿之阳黄证,且被后世看作治疗阳黄证的代表方.但是,使用本方时务必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茵陈的用量一定要大,一般可用至30~60克,或者更多.第二,必须先煮茵陈20~30分钟,然后再纳入余药,以便更好地发挥茵陈褪黄的作用,否则难以取效.  相似文献   

12.
黄疸型肝炎属中医的“黄疸”范畴,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病,多因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笔者认为病邪瘀结于血分是本病的病机焦点,故应从瘀辨治。 1 化瘀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之淋浊、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白淫等范畴。笔者临证多年,对该病有一些认识,现浅探如下。1病因病机 青壮年相火偏旺,湿热偏盛,扰乱精室,清浊混淆,精离其位而成本病。湿热为其发作的主要诱因。湿热日久,伤及脾肾,或肾虚及脾,湿热内生。脾气虚则湿愈难化,肾气伤则精易下泄;由实转虚,虚实互结而发本病。肾虚温存是其主要病机。肾虚是本,湿热是标。2分型论治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其独特之处,临床分型较多,如湿热型、肝郁型、脾虚型、肾虚型、寒湿型、血…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虽无肝炎的名称,但在《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早就有与本病相似的记载.如“湿热相交,民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善怒”,“伤寒七八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按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黄疸”、“郁证”、“胁痛”、“痞块”等病证范畴。目前运用祖国医学研究本病的途径颇多,对该病的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亦不尽相同。本人根据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结合临床实践,浅谈慢性肝炎从脾论治的体会。1慢性肝炎病机责之于脾关于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目前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是由于湿热毒邪残留,日久蕴结不解,致使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过乱。其病理是一个正虚邪易侵,邪侵正益虚,正虚邪愈恶的复杂过程。概而言之,不离“虚”、“湿热”、“血瘀”三个方面。慢性肝炎的证候虽然复…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1666~1745)在祖国医学史上不仅以温病学家著称,而且对内科杂病亦颇有建树。对于疸病的治疗足可开人心窦,以为后学津梁。现就《临证指南医案·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剪录数案,归纳成八法,试析之。 一、宣腑湿热法 疸有阳黄阴黄之异,病位有在脏在腑之分,虽病因皆以湿得之,但湿之转化具有双向性,一从火化为阳黄治在胃,一从寒水为阴黄治在脾,治脏治腑二者不容混淆。临床所见阳黄者多,治腑的方法也较纷繁,医者常用攻下,或者执一清利,每致阴阳两伤而变生他证。叶氏深明其理,提出:“当宣腑湿热,但不宜下”,如:  相似文献   

17.
对湿热病的治疗,医家们多宗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湿热病之专著(湿热病篇)(下称《湿篇》),其对湿热病的辨证治疗,除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内容外,更有依病邪侵犯的浅深层次而进行辨证施治的内容。探讨(湿热病篇)的湿热病辨证规律,既能加深了解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在湿热病辨证施治中的作用,又能开拓、启迪湿热病辨治的思路。1对湿热病邪馒犯的浅深层次的认识“湿热之邪,不自表入里,故无表里之分”,言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的途径不是由表入里,是与伤寒相比较而言的,但虽说湿热病邪侵犯人体“无表里之分”,却正如…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临床证治系列讲座第6讲小儿肝炎宋祚民,李建,宋文芳北京中医医院(100010)西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中医医院肝炎为现代医学名词,中医无直接相对应的病名,一般多归入“黄疸”、“胁痛”、“瘕”、“积聚”等病中。可分为湿热、邪郁少阳、脾虚湿困、气滞血瘀等证...  相似文献   

19.
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 ,湿热是最常见致病因素之一 ,但是 ,根据历代妇科著作 ,湿热除了与带下关系较密切外 ,其他各种妇科病几乎很少涉及。笔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体会到 ,湿热不但能致带下 ,同时亦为月经不调、崩漏等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湿热在病理学方面所占的地位 ,才能对妇科常见病的本质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从而提高妇科病的治疗效果。1 湿热与带下湿热所致带下 ,前人论述较多。本病多由湿热蕴蒸胞宫、冲任受灼、带脉失司而成。治疗湿热带下 ,一般选用清热、健脾、利湿的方法。清热药可选用金银花、连翘、黄芩、…  相似文献   

20.
对168例尿石症防治分析,结合古代医家论述和现代医学尿石形成研究,提出尿石病机并非是“湿热煎熬”,而是肾阳亏虚,阴寒凝聚。尿石形成之后,郁阻气机,阻滞水道而内生湿热。因此湿热是尿石之标,是尿石之病理产物。采取温肾化气法为主可有效防治尿石形成与复发。尿石症是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南方各省尿石症住院人数位居泌尿外科之首[1]。其发病率高,治愈后复发率亦高,有报道4~5年后约50%的患者至少有一次复发[2]。尿石症属中医学“石淋”、“腰痛”范围,对其病机认识,皆为“湿热煎熬”成石,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