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我们用8种动物的红细胞以及4种血型人的红细胞进行吞噬作用的观察。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分离出混有3种杆菌的虫株,进行实验。分别将2,000个阿米巴滋养体和180~240×10~3个人、猴、狗、猪、兔、小鼠、大鼠和鸡的红细胞,以及A、B、AB和O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由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人工软骨组织对家兔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收集兔软骨细胞(4周龄),用培养液悬浮,经离心管体外培养成组织工程软骨,然后植入兔膝关节股骨负重面的缺损(5 mm×4 mm)部位,观察2,4,8,12周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后第8周,移植部位填充物与宿主已完全整合,缺损处表面光滑;组织学显示,缺损部位新生软骨与所移植软骨有较好的连续性,并且缺损底部有软骨下骨及海绵状骨生成;对照组(未移植组),从组织学观察到缺损部位呈纤维样修复,未见有由新生软骨细胞形成软骨组织.结论用体外培养的组织工程软骨做移植物修复家兔关节软骨组织深层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松质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负载兔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BMG载软骨细胞,体外培养12d后植入同种异体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植入BMG或不作任何植入。移植前用胰蛋白酶处理关节软骨缺损。术后2、4、8、12、24周行解剖显微镜、组织学、电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MG术后8周降解。实验组术后24周关节软骨缺损以软骨组织修复,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愈合良好。Safranin-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其基质有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电镜观察表明修复组织软骨细胞及基质与正常关节软骨一致。BMG对照组以部分软骨组织修复,空白对照组以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松质骨BMG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天然细胞支架,其负载软骨细胞移植能修复同种异体兔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女性难治性SLE病人进行APBSCT。采集的干细胞的单个核细胞计数平均为1.6×108/kg[(0.07~2.6)×108/kg]。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50mg·kg-1·d-1,-5~-2d)静脉滴注及兔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10mg·kg-1·d-1,-3~-1d)静脉滴注。从移植前后皮肤红斑的变化,尿的改变,SLE相关的免疫指标的变化,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8例病人均获得成功植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的平均时间为9.5d,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0d,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4d,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平均时间为30d,血红蛋白含量平均在移植后第28天升至100g/L。移植后SLE临床症状均消失,尿蛋白转阴,自身抗体大部分转阴。移植相关并发症中,均出现血清病样预处理反应,2例出现严重的低血压;4例有出血性膀胱炎;2例出现败血症;4例发生霉菌感染;2例发生间质性肺炎。随访时间2个月~2.5年。结论APBSCT治疗SLE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观察病例及时间有限,远期疗效还需更长时间的观察。对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SLE病例,该法不失为一种更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实验感染利什曼原虫后草原兔尾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草原兔尾鼠 ( L aguruslagurus Pallas,1773 )对利什曼原虫的敏感性已有报道 [1 ] ,本次实验目的在于了解草原兔尾鼠感染利什曼原虫后血清抗体的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2 0只草原兔尾鼠 ,来自本所医学动物昆虫研究室驯化繁殖的封闭群实验动物 ,6~ 8周龄 ,平均体重 2 5 g。1.2 利什曼原虫虫株 :婴儿利什曼原虫 90 1株 ( MHOM/ CN/90 / ss- 90 1) ,1990年从新疆鄯善县可可亚乡 1例 5岁病人骨髓中分离 ,在金色仓鼠体内传代保存。1.3 血清 :三 N培养基收集婴儿利什曼原虫 90 1株前鞭毛体以 ( 2× 10 7) / …  相似文献   

6.
通过动物移植实验,观察并分析了可能引起微囊包裹胰岛移植失败的各种因素。设计和方法 以300~350g的雄性近交Lewis小鼠为胰岛供体;以290~320g的雄性近交白化体Oxford小鼠为移植受体。受体小鼠用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以诱发糖尿病(以出现明显多尿、多饮症状,血糖>20mmolL且持续4周以上为糖尿病受体小鼠)。将糖尿病小鼠分为3组,每组4~5只,分别行微囊包裹的胰岛移植,并分别在移植术后4周、8周及移植失败后2周[平均为(15.3±2.3)周]取回移植物。另用6只同系非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并于移植术后8周取回移植物。切除供体小…  相似文献   

7.
兔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的主要病理改变在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中水占湿重的 80 % ,在关节软骨的生化组成中所占比例最大 ,水与蛋白多糖及胶原相结合共同提供了软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内环境。在OA时 ,关节软骨内的各个生化组成部分都在发生“退变” ,本实验观察了兔骨关节炎不同时间点内关节软骨的含水率 ,旨在研究伴随软骨退变程度的加重 ,关节软骨含水率的动态变化情况。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48只新西兰大白兔 ,6个月龄 ,雌性 ,体重 (2 5 0± 0 10 )kg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模型组…  相似文献   

8.
肺移植后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及相关并发症影响肺移植成功率和远期疗效。建立恰当的肺移植IR动物模型可为探究减轻移植肺损伤的机制和策略奠定基础。动物选择迄今,用于建立肺移植模型的动物有小鼠、大鼠、兔、犬和猪等。1997至2006年报道的动物实验中,2/3选用啮齿动物,其体积较小,饲养成本低和用药剂量少,实验成本较低;且小鼠的生物试剂类型较多,无需另外制备。不过,由于动物体积较小,因此手术过程中易损伤其他器官,操作困难。家兔手术操作较简单,但术中易猝死。犬和猪等大型动物手术过程简单,可用于监测呼吸、血流动力学的实验和某些临床应用前的验证性试验,然而成本较高[1-2]。另有少数研究采用长尾猕猴、羊及牛等[3]。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mHCN4基因修饰后异体心外膜下移植区细胞形态学的演变情况,探讨细胞移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细胞移植3天、1周、2周、4周组(每组各10只)。开胸直视下将0.2 ml含1×106个/毫升转染mHCN4基因的兔MSCs悬液注入兔左室游离壁心外膜下,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EGFP及mHCN4表达。结果共有46只兔完成实验。对照组表现为轻微炎症反应,动态演变不明显。移植组术后3天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移植细胞多为圆形,与周围心室肌界限明显;术后1周时移植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见部分细胞呈短梭形;术后2周时炎症细胞及移植细胞进一步减少,梭形移植细胞数量增多;术后4周时存活移植细胞形态基本呈长梭形,与周围心室肌界限较模糊。免疫荧光于术后3天时即可检出EGFP和mHCN4阳性表达;术后2周时移植细胞形态已呈典型长梭形,与正常心室肌细胞相邻生长。结论mHCN4基因修饰的兔MSCs心外膜下移植后存活细胞从圆形逐渐伸展为梭形,可成功表达EGFP和mHCN4通道蛋白,到术后2周时形态已接近于心室肌细胞。  相似文献   

10.
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脐血移植 (CBT)在恶性血液病长期造血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及其他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用CBT治疗恶性血液病 11例。供者均为患儿同胞 ,并于产前HLA配型 ,其中 9例完全相合 ,2例 4个位点相合。预处理选用Bu/Cy方案。仅用环孢素A(CsA)预防GVHD。脐血平均采集量 14 1(76~ 2 0 8)ml,输入有核细胞 (NCs)中位数 3.5 (1.5~ 10 .0 )× 10 7/kg。 结果 :9例造血重建 ,ANC >0 .5×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17(13~ 4 2 )d ,>1.0× 10 9/L中位时间为 2 1(16~ 5 0 )d ,PLT >2 0× 10 9/L中位时间为 2 6 (2 1~ 4 8)d ,>5 0× 10 9/L的中位时间为 4 5 (31~ 80 )d。DNA微卫星位点检测 ,2 8~ 90d呈现完全嵌合。其中 3例发生Ⅰ~Ⅱ度急性GVHD ,1例Ⅲ~Ⅳ度急性GVHD ,3例发生慢性局限性GVHD ,2例未植活。结论 :①同胞HLA相合脐血移植安全、有效。②CBT造血恢复时间与输入有核细胞数有关 ,最好NCs≥ 3.5× 10 7/kg。③Bu/Cy方案副作用小 ,是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案。④HLA相合者仅用CsA即可预防GVHD。  相似文献   

11.
粒细胞输入     
败血症时输入粒细胞,其疗效已经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予以肯定。由于临床和输入方法上的困难,以致治疗应用受限。粒细胞系总数约为100~250×10~8/kg,其中一半在骨髓内,可从一健康的粒细胞供者血中获取粒细胞9~16×10~8/kg/d。粒细胞在血中的生物学半寿期为6~7h,在组织中则2~3d仍具吞噬功能。血管系中的粒细胞约7×10~8/kg(40%)处于循环状态,而60%则在脾和附于毛细血管壁及小静脉壁上。从供者血中获取粒细胞2~8×10~8/kg时,即可发生粒细胞分布的迅速改变,而不致使循环血中的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 BU / CY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用 BU / CY预处理方案行 Allo- 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 5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 4例 (CR13例 ,CR2 1例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 1例 (CR1 )。预处理方案 BU/ CY:BU4m g/ (kg· d)× 4,CTX6 0m g/ (kg· d)× 2。其中 2例 AL L 分别加米托蒽醌 40~ 5 0 m g。用 G- CSF10 μg/ (kg· d)× 5 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 ,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中位数 6 .48× 10 8/ kg〔(3.5~ 7.0 )× 10 8/ kg〕。 CD34+细胞中位数 6 .6× 10 6 / kg〔(4.0~9.6 6 )× 10 6 / kg〕。结果 :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 ,粒细胞 >0 .5× 10 9/ L,中位数 13d;血小板 >30× 10 9/ L,中位数为 13d;血小板 >5 0× 10 9/ L,中位数为 15 d。发生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 1例 ,白血病复发死亡 1例 ,CMV肺炎死亡 1例。其余 3例分别无病生存 11、9、7个月。结论 :Allo- PBSCT具有造血重建快 ,采集干细胞方便 ,供者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匹兹堡大学Starzl移植研究所于1990~1997年曾施行小肠移植98例104次,计单一小肠移植35次、肝-肠移植48次、组合式多脏器移植15次和再次小肠移植6次。新的免疫抑制剂(tacrolimus)的引进虽使小肠移植成为现实,但其长期大剂量的应用限制了此项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自1995年采用了两项改进,一是避免移植巨细胞病毒(CMV)阳性供体器官至CMV阴性受体病人,二是应用嵌合理论以增加受体的耐受原(tolerogen),即采自供体的骨髓细胞3×10~8~5×10~8/kg于移植小肠血供建立后20分钟和2~12小时注入受体。作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观察对家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转染BMP7基因的软骨细胞(5×109个/L)接种于胶原-纤维蛋白凝胶的支架中,培养14 d后移植于家兔膝关节软骨表面,直径为5.0 mm,深达软骨下骨板的全层软骨缺损部位.移植后4、8、12周处死家兔,通过创面形态观察、组织形态的光镜观察、BMP7基因在移植部位的表达,评价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 转染BMP7和未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培养物的体积分别为9 mm × 9 mm×2 mm和8 mm×8 mm×2 mm.转染BMP7基因组移植于家兔膝关节软骨后4、8、12周,均有软骨缺损修复作用,且移植部位有红褐色BMP7 mRNA和棕红色BMP7蛋白表达.移植后12周修复效果佳.优于未转染BMP7基因组.结论 转染BMP7和未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均有修复作用,但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修复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检测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间接法ELISA,研究猪Ⅱ型胶原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过程中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取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所有动物均在股骨外髁钻直径5mm、深3mm的软骨缺损区,深达软骨下骨,其中实验组在缺损区植入Ⅱ型胶原;另一组不植入Ⅱ型胶原作为对照。术前及术后每隔2周收集血清直至第12周,采用间接法ELISA检测血清中Ⅱ型胶原抗体。结果实验组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术后第8周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关节软骨缺损可引起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一定水平的Ⅱ型胶原抗体。Ⅱ型胶原移植不但可以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还可以降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减少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4例患者,确诊至移植时病程6~18个月。经化疗2~7次后作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冻存。动员方案用环磷酰胺、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当WBC≥4.0×10~9/L时开始采集单个核细胞(MNC),连续采集3~4天,当MNC>2.0×10~8/kg和CD_(34)>2.0×10~6/k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HLA位点不相合的非亲缘脐血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的疗效。方法 :采用 5~ 6个HLA位点相合的非亲缘脐血移植治疗SAA患者 1例。输入脐血单个核细胞数为 4.72× 10 7/kg。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 (5 0mg/kg·d-1× 4)、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2 0mg/kg·d-1× 4)和全身照射 (3Gy)。用环胞素、骁悉和泼尼松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移植后白细胞下降至零 ,持续 12d ,中性粒细胞分别于移植后第 2 4天和第 2 6天恢复至 0 .5× 10 9/L和 1.0× 10 9/L ,血小板分别于移植后第 2 8天和第 82天达到 2 0× 10 9/L和 5 0× 10 9/L ,DNA短串重复序列PCR检测证实为持续稳定的供者造血。随访 12个月未发生急慢性GVHD。结论 :非亲缘脐血移植是治疗重型再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79~1986年开展带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移植(下称髂骨移植)14例,带血管髂骨—皮肤瓣移植(下称髂骨—皮瓣移植)6例,均获成功。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均为男性。年龄9~52岁,平均26.8岁。受区均为小腿。其中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例,胫骨骨折不愈合12例,胫骨和皮肤缺损6例。供骨区为同侧者18例,对侧者2例,移植骨块最大8×3厘米~2,最小5×2.5厘米~2,平均6.5×2.5厘米~2。移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HA)关节腔注射对骨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及滑膜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6只大耳白兔行单侧前交叉韧带切断术,术后5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关节腔注射1%HA0.3ml,每周1次,连续5周,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0周观察两组动物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光镜下的病理改变,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关节软骨及滑膜中MMP-1、MMP-3及TIMP-1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软骨退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实验组滑膜中MMP-3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40±0.10vs0.62±0.13),而软骨中的MMP-3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MMP-1和TIMP-1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软骨及滑膜中的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A能有效地减轻早期OA关节软骨的退变,其对早期OA的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滑膜MM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膝关节腔内注射疗法对兔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关节内注射羧甲基壳聚糖(CMCTS)对兔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耳白兔行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术后5周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关节内注射2%CMCTS0.3ml,每2周1次;B组关节内注射1%透明质酸钠(HA)0.3ml,每周1次;C组关节内不注射药物。术后11周处死动物,观察各组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的大体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股骨内髁退变软骨中MMP-1和MMP-3的mRNA表达。结果CMCTS和HA注射组软骨退变程度较不用药组明显减轻,CMCTS注射组软骨MMP-1、MMP-3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HA注射组和不用药组。HA注射组软骨MMP-1和MMP-3的mRNA表达与不用药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MCTS能够明显抑制OA软骨MMP-1和MMP-3的mRNA表达,明显减轻软骨退变的程度,CMCTS对早期OA软骨有修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