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皮肤损伤的病因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萍  李蓉  黄赛菊 《家庭护士》2006,4(8):12-13
新生儿皮肤损伤是儿科临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皮肤损伤护理的侧重点不同.注重新生儿皮肤特点和产生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专案对降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4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治的47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按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操作和护理。选取2016年5-6月诊治的住院新生儿407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专案,通过分析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如加强培训、细化工作流程、给予个性化关爱、实时督促和反馈等。比较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皮肤粘贴伤是目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划伤或割伤;观察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仍较频繁,但其发生性质和原因有所改变;护理专案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专案对降低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病房2016年1—12月收治的21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2017年1—12月收治的208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专案,通过成立护理专案改善小组,对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运用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量表、加强科室培训、制定规范使用医用粘胶的标准化流程及特殊情况下的皮肤保护、将其纳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实时督查反馈等。比较两组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护理专案的实施,观察组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两组中早产儿均是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结论护理专案的实施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得到全科医护人员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重预防是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方法:通过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采取新生儿皮肤评估、合理选择血管、科学安排护理人员等措施,防范新生儿皮肤损伤。结果: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明显减少。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皮肤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能有效地减少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何敏 《全科护理》2015,(3):199-20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689例住院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将实施风险管理后的929例住院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进行护理风险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分别为13例和38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监护室住院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快速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52例新生儿作为为对照组,对皮肤损伤行常规治疗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住院的5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针对皮肤损伤的原因,制定湿性愈合治疗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新生儿进行皮肤损伤的湿性愈合护理,可有效提高皮肤损伤愈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策略。[方法]将2018年8月—2018年10月入住新生儿科的21例重症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对医源性皮肤损伤采用统一、规范的预见性集束化护理;回顾性总结2018年5月—2018年7月入住新生儿科的16例重症新生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采取预见性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重症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预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科成立RCA小组,运用RCA法剖析导致新生儿皮肤损伤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制定并执行改进措施。结果:实施RCA后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RCA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发生,提升新生儿科的护理质量,为护理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王丹华 《当代护士》2022,(11):67-69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接收的78例危重症新生儿,将2019年7月—2020年6月接收的39例危重症新生儿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20年7月—2021年6月接收的39例危重症新生儿纳入观察组(给予风险预警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观察组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应用于危重症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提高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连衣挽具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1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才英  石得璋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389-2389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在新生儿产伤骨折中位于锁骨和肱骨骨折之后[1],据MORRIS等[2]报道发病率约为0.13%,最多见的原因是产伤,很少合并神经及血管损伤.用多种外固定和肢体牵引疗法均可治愈.但新生儿皮肤幼嫩,各种外固定及皮牵引均有损伤皮肤的危险,且护理及维持复位有一定困难.笔者1994-2005年采用连衣挽具(Pavlik)法治疗新生儿骨折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