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中胃的疾病及肠、胰腺等的部分病症 ,为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该病常因饮食失节 ,情志失调或感受寒凉而诱发。近年来 ,情志刺激因素所致的胃脘痛越来越多。因而 ,笔者在临床中以舒肝理气法为主治疗胃脘痛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其归纳为以下 4类。1 舒肝理气和胃法该法主要适用于肝胃不和证。临床常有两种表现 ,一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症见胃脘疼痛 ,泛酸嘈杂 ,嗳气 ,两胁胀痛 ,烦躁易怒 ,舌红 ,苔薄黄 ,脉弦或弦数。常用的药物如柴胡、郁金、白芍、香附、川楝子、焦栀子、黄连、苏梗、佛手、麦芽、枳壳等。代表方如四…  相似文献   

2.
<正>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临床胃痛常有胀痛,刺痛、灼痛,隐痛,剧痛等不同性质的表现,并伴随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气吐腐,便秘或便溏等消化道症状,若病程日久,还可见面黄消瘦,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中医病症之一,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上消化道疾病出现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胃脘痛进行辨证,辨病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之胃脘痛可以包括胃、十二指肠部位所发的多种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各种类型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十二指肠球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的部分症型等。临床常以上腹部的疼痛、呃逆、腹胀、泛酸为主要表现,笔者自1980年以来,以铲肝和胃之法,辨病辨症从肝、脾、胃三脏共治证角度治疗胃脘痛(包括以上诸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证,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理论对38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了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  相似文献   

5.
答:胃脘痛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临床上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证,均会出现胃脘痛。不同的病理因素和病理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胃脘痛又有暴痛、胀痛、刺痛、隐痛等不同的特点,临床上须常握其特点,予以辨证施治。1 暴痛:以胃脘部剧烈疼痛,痛势急迫为特征,多属实证,有寒热之分。寒则因寒邪犯胃或饮食生冷所致,可  相似文献   

6.
邓红 《陕西中医》2000,21(6):265-266
<正> 肝胃不和是指肝木犯胃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胃脘痛为主要表现,其中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肝、胆囊、胰腺、脾等脏器的疾病。临床多只着眼于柴胡疏肝散之类证,殊不知其证有虚有实,证型非一。王多让主任医师从医40年,其学验具丰,以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此类疾病有其独特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兹将其整理介绍如下: 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官,其性急而多动,因此肝病必犯脾胃。同时脾胃属土,脾胃之虚又必招致肝木来犯,使脾胃更虚。故吾师认为肝木犯胃之胃脘痛非一证也。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脾胃病,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潘洋教授认为胃脘痛多由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及久病失治误治所致,临床常用散寒和胃、运消和胃、清化和胃、温阳和胃、疏肝和胃及散瘀和胃等方法治疗。该文主要总结潘洋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临证经验,并附医案1则。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的食疗与中药验方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证候的病证,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病。胃脘痛可分在上脘、在中脘、在下脘的不同。疼痛的性质可有胀痛、刺痛、隐痛、灼痛、绞痛、闷痛。疼痛的时间可为持续性、阵发性。疼痛对按压的反应有喜按、拒按,甚至可有反跳痛。伴  相似文献   

9.
刘仕昌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玲  李迎敏 《新中医》1995,27(7):10-10,9
刘仕昌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陈丽玲,李迎敏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刘仕昌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病中均可见到此症。该症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刘老在临床中从...  相似文献   

10.
胃运动功能障碍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嗳气、反酸、早饱、食欲不振等症状。胃镜检查无肿瘤、溃疡、糜烂等胃部器质性病变,综合检查也无胃外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其属中医痞证、嘈杂、胃脘痛范畴。根据笔者的临床体会,胃运动功能障碍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肝郁脾虚,胃失通降为其病机。肝郁脾虚可以概括胃运动功能障碍的本质,抓住肝郁脾虚就等于抓住疾病的主线。基于上述理论研制出胃新胶囊,现将其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8例胃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胃新胶囊治疗组55例中男…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采用四合汤(香附散、百合汤、丹参饮、失笑散)治疗以气滞寒郁为主证的胃脘痛,疗效满意。 胃脘痛病位虽在胃,但与肝关系至为密切。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尤易引发忧思恼怒,致肝木横逆犯胃,气机不畅,不通而痛,故而该证为胃脘痛之首,且易挟寒则发,因寒性收引,更使疼痛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2.
答: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本病多由饮食失节,寒温不调,损伤脾胃;或情志抑郁,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寒,寒邪凝滞所引起。胃脘痛主要涉及胃、肝、脾等脏腑。临床应根据患者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伴有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分清虚实。其中,肝气犯胃,以胀痛为主,伴有肝气不舒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的报道较多,均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就有关资料对CAG的中医病机、分型、治法及方药综述如下: 一、病机、CAG初期、中期表现证状主要为胃脘部反复隐痛或胀痛,纳食减少,腹胀或食后腹胀,嗳气、大便溏稀、消瘦。属于胃脘痛范畴,后期有些病人无明显胃脘痛,以身倦乏力,纳少便溏、消瘦、贫血等为主要证状,属虚劳病范畴。多数人认为本病以虚证,或虚中挟实证为主。其病位在胃腑、牵及脾、肝二脏,日久累及五脏。其病因多由热病伤阴,吐泻太过,过用辛热药物、脾虚不能生津等引起。其病理以脾胃气虚,阴  相似文献   

14.
刘艳 《天津中医药》2009,26(4):305-305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常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胃下垂及部分胆胰疾病其症状上表现有胃脘不适或疼痛者可按胃脘痛辨证.笔者采用调气法治疗胃脘痛5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胃脘痛又称胃痛[1],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3],临床以脘胁部胀满或胀痛、吞酸、嗳气、呃逆、脉弦为主要表现。常兼见情志抑郁、不欲食、善太息、胃脘嘈杂等。其发病因素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之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4]。笔者对有关胃脘痛从肝论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自拟胃痛康宁汤治疗胃脘痛6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天生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186-2187
<正>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本证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等。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自拟的验方胃痛康宁汤治疗胃脘痛60例,效果比较好,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  相似文献   

17.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临床上以胃脘痛为主要症状,有胀痛、刺痛、隐痛和剧痛等。常伴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食,大便或结或溏等症状。笔者就肝气犯胃型胃脘痛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一种以近心窝处经常疼痛的疾病,人们往往俗称心口痛胃脘久痛,证候复杂。临床上以由风寒湿引起的胃神经官能症、急性或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最为多见。笔者多年以来,采用和中汤加针灸治疗胃痛168例,效果甚佳,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6...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采用乌柴二香和胃汤治疗胃脘痛属肝胃气滞证患者5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胃脘痛肝胃气滞证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1].57例中,男性35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30岁,平均44.3岁;病期最长5年,最短2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频作,喜太息,气怒痛甚,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相似文献   

20.
<正>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的反复疼痛,伴有胀闷,暖气,泛酸,呕逆等证。其病机多属郁怒伤肝,胃失和降。常现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特征。所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柔肝缓急,理气和胃之法,运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胃脘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