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7月间淮南新华医院口腔科临床治疗的颌面部骨折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骨间钢丝结扎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的恢复效果以及临床固定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固定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钛板坚强内固定用于颌面部骨折患者中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恢复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采用带钩铝丝牙弓夹板弹性牵引固定治疗下领骨骨折并与领间钢丝结扎固定方法做了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弹性牵引固定术具有缩短领间固定时间,减少并发症,允许早期行使功能,创伤小,实现动静结合原则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曾勇 《亚太传统医药》2011,7(8):128-129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间于我院诊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23例患者行颌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7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重点观察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张口度、牙齿咬合情况及面型恢复情况。结果:除1例接受颌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患者出现轻度牙齿咬合关系不良,以及2例接受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者出现颌面部形态恢复不满意外,其他患者颌面部形态均恢复满意,牙齿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恢复正常。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骨折应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恢复患者颌面部形态及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带钩铝丝牙弓夹板弹性牵引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并与颌间钢丝结扎固定方法做了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弹性牵引固定术具有缩短颌间固定时间、减少并发症,允许早期行使功能,创伤小,实现动静结合原则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分别采用单颌固定、颌间牵引固定、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本组口腔颌面部患者治疗中,颜面形态恢复如初,无功能障碍.经X线片显示骨折线对位良好35例,治愈率达92.1%;颜面形态改变,咬合错位3例,占7.9%.结论:认为口腔颌面部骨折早期复位及正确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颌面部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摄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愈合情况及咬合关系。结果 3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3个月后骨折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张闭口功能正常。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具有相对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王芬 《中医正骨》2009,21(5):56-56
随着我国工业建设的逐步发展,各种创伤逐年增多,其已成为发达社会的主要致伤致残原因之一。口腔领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容易受到外力打击发生外伤性骨折,给人的容貌和面部功能带来很大损害。对于颌骨骨折的治疗,以往多采用颌间结扎固定和不锈钢丝结扎内固定等,近年多采用骨折开放复位钛板坚固内固定术,随着患者对治疗后容貌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下颌骨单发或多发骨折先用钢丝做颌间固定,再行切开复位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结果:32例伤口一期愈合,28例术后面形及咬合关系均恢复满意,4例经颌间牵引、调颌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咬颌,术后张口度≥37mm,全部病例3个月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优于传统的颌间结扎固定和钢丝结扎内固定,对颞颌关节的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颌骨骨折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微型钛夹板手术坚强内固定,但常遗留有手术瘢痕,亦有可能伴发面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放弃手术治疗。这时颌间结扎固定就成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整形美容的兴起,整颌外科术后亦常利用颌间结扎稳定咬he。颌间结扎是利用牙科钢丝或弹性橡皮圈分别结扎固定牙弓夹板牙上下颌牙齿上,使颌骨骨折断端得以复位,达到恢复咬he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下颌骨骨折占颌面部骨损伤的50%~70%。颌间固定和坚固内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骨折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但传统的颌间固定技术,存在难以保持口腔卫生、不能保证患者的营养和治疗效果不肯定等问题,并且可以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224例颌面部损伤进行了临床分析,对治疗过程中的体会加以总结,指出除在治疗颌面部损伤中掌握的治疗及急救原则外,颌面部清创,尤其时动物咬伤的清创,应反复清洗刨口,剪除术后肯能坏死的组织,对颜面伤口的恢复尤为重要。颌骨骨折两周以上采用颌间结扎牵引的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在临床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和咬合关系,手术损伤小,早期即可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治疗足部骨折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筛查2016年4月—2019年1日期间在该院治疗足部骨折的患者68例,根据骨折的时间将患者分为固定组34例与结扎组34例。固定组骨折患者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扎组骨折患者使用钢丝结扎骨间固定术治疗。分析固定组和结扎组骨折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和患者术中各指标变化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情况、治疗效果。结果固定组骨折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结扎组,并且固定组骨折病人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少于结扎组,固定组骨折愈合的时间也比结扎组快,治疗有效率高于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足部骨折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吴振清 《中医正骨》2006,18(2):48-48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裸露部位,容易遭受损伤,在口腔颌面部外伤中,颌面骨骨折是常见症之一。自2001年7月~2004年8月,作者应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骨骨折9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髁状突是颌面部唯一可动关节,也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其骨折发生率占下颌骨骨折的1/4~1/3。由于髁状突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局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临床上历来多采取保守治疗,即颌间弹性牵引。随着内固定材料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我科自2002年至今共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4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最裸露部位,因解剖位置特殊易受外伤打击。近年来,颌骨骨折的发生率随交通事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颌面部的骨折、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必须考虑到面部的外形及功能等诸方面的因素,如何使骨折复位后固定更佳,减少患者痛苦,早期恢复口腔功能是近年来口腔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故做好骨折术后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行颌骨骨折切开复位手术治疗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伽马钉在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我科室接受4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运用伽马钉内固定治疗,结合丹红、鹿瓜多肽等药物处理。结果:伽马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伽马钉固定转子间骨折效果肯定,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折发生率较高的部位。我科从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为83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钛夹板螺钉内固定,经X线检查及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过去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牵引、手法复位起重机架外固定等,需要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及手术技术的提高,更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自1995~2003年,作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实施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颌间结扎术牵引固定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咬关系、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牙龈炎、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菌斑指数与软垢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咀嚼效率及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咀嚼效率及对治疗过程与疗效的满意程度,相比传统颌间结扎牵引治疗显著减少了相关并发症及对口腔环境的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且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