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李庆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02-303
目的分析白术不同方法炮制后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其药理作用的改变,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清炒、焦炒、土炒、酒制、炒炭等方法炮制白术,并与生品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方法炮制后的白术,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临床作作用也随之变化。结论不同方法炮制后的白术作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中药白术的来源、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中药白术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目的及现代研究概况,为进一步探究白术的最佳炮制方法、炮制工艺的规范化、质量的标准化,保证其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大力  伍晓霞 《安徽医药》2001,5(2):160-160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rocephala Kaidz)的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1].白术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2],因其生品含挥发油量较高而显"燥性",有伤阴之弊.因此,常用炒制法来去其"燥性",现就白术的炮制方法及其作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的白术,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如苍术酮、白术内酯Ⅰ、Ⅱ、Ⅲ及双白术内酯等,此外尚含有白术多糖及多种氨基酸等其他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促进肠胃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由于物质基础不同,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选择白术内酯Ⅱ作为主要考察指标。近几年,对此研究颇多,因此将对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及质量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地龙古今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及原理进行了研究,探讨地龙炮制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为临床常用中药,有"沙漠人参"之称。肉苁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乙醇苷类、生物碱类、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类、木脂素苷以及一些挥发性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促激素样作用、促进免疫、抗氧化、抗衰老、通便等作用。主要对肉苁蓉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开展炮制研究及原理解析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8.
白术为中国常用中药之一,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上广为应用。本文从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不同炮制方法等几个方面就白术质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建立白术稳定、可靠、全面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也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鸿平  刘友平  刘承萍  李萍 《中国药房》2010,(39):3680-3683
目的:探讨不同辅料土炮制白术对其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为辅料土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批药材,用5种不同品种的辅料土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内酯Ⅲ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术多糖的含量。结果:白术内酯Ⅲ的含量高低为赤石脂炒白术>壁土炒白术>灶心土炒白术>窑土炒白术>黄土炒白术>生白术;多糖含量高低为灶心土炒白术>黄土炒白术>赤石脂炒白术>窑土炒白术>壁土炒白术>生白术。结论:白术经不同辅料土炒炮制后,白术内酯Ⅲ和白术多糖含量均有增高,但不同炮制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五味子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自古至今,五味子的炮制方法众多,有炒法、焙法、烧法、蒸法、蜜制、酒制、醋制、米炒、麸炒等方法.由于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其使用的炮制品也不尽相同,从而影响五味子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古今文献,对五味子炮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正确合理使用五味子炮制品提供较为全面的借鉴资料,提高五味子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孙立艳  窦志英 《药学研究》2022,41(11):726-730
桑螵蛸为临床常用收涩药,现代文献研究多集中于桑螵蛸临床应用及理化研究,对于桑螵蛸炮制历史沿革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查阅南齐以来与桑螵蛸相关的本草、医学典籍、方书等古代文献共计59部,归纳总结出包括酒炒、麸炒、盐水炙法等36种桑螵蛸传统炮制方法,并按照采集加工、净制、切制、不加辅料炮制和加辅料炮制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桑螵蛸古今采集时间差异进行分析,遵古炮制应充分考虑螳螂生活的桑树环境,对桑螵蛸古今采集地点差异提出疑问。以期为桑螵蛸的进一步炮制研究及遵古炮制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传江 《中国药师》2016,(7):1245-1247
摘 要 目的:优选土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方法: 以白术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和白术内酯Ⅲ含量为指标,选择锅内空间温度、炮制时间、伏龙肝用量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白术炮制工艺进行优选。 结果: 土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锅内空间温度220℃~250℃,炮制时间6 min,伏龙肝用量30%。结论: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的白术土炒炮制工艺稳定性好,可更好保证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炒白术、焦白术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春升  于维萍  陈子玲 《齐鲁药事》2006,25(11):669-672
目的确定炒白术、焦白术炮制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炒白术、焦白术饮片为分析对象,用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HPLC测定的白术内酯Ⅲ含量作为指标,以正交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白术用切片厚度为3mm的白术饮片炮制时各种指标最高。临床用白术饮片炮制的最佳条件为:锅内空间温度140~160℃,炮制时间4min。焦白术饮片炮制的最佳条件为:锅内空间温度180~200℃,炮制时间5min。结论该研究客观性强,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芫花炮制方法、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提供有关芫花研究的相对较为全面的借鉴资料。方法查阅近30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芫花及其炮制的相关文献,对芫花炮制方法、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变化、炮制后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结果研究芫花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以及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为芫花炮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术内酯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白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白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白术内酯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术内酯Ⅰ、Ⅱ、Ⅲ上,而药理作用主要涉及对胃肠运动、离体子宫、炎症、肿瘤的影响等。结论:应进一步加强白术水溶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当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慧珍 《海峡药学》2008,20(8):83-85
目的 介绍有关当归的炮制研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深入研究当归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当归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结果 总结了当归的炮制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结论 当归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中药.  相似文献   

17.
侯睿  刘永男 《黑龙江医药》2005,18(5):336-337
关于马钱子的炮制方法,古今繁多.本文总结了近二十年来有关马钱子炮制研究方面的资料,从是否去毛,炮制后成分的变化、炮制工艺的改进及一些新型的炮制方法等方面加以概括,以便为今后简化炮制工艺,保持炮制质量稳定,进一步提高药效并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飞 《首都医药》2005,12(8):47-48
中医中药在泰国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在传承过程中,难免有一些疏漏,甚至发生以讹传讹的情况。笔者在泰国的实际工作中就发现一些药物应用的差误,尤其以白术等3味更加典型,笔者列举白术等3味常用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现代研究、文献摘录等内容,力求说明,中药因其炮制不同,疗效有异,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炮制品,使其扬长避短,从而达到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药传统炮制与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银财 《海峡药学》2004,16(4):93-95
中药炮制学是随着中药的发现与发展而产生。现代化的中药炮制要在传统中药炮制学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探索中药炮制作用原理、作用机制、研究炮制工艺,通过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临床药物学等临床研究多学科的结合,来研究药物炮制前后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变化,通过炮制来改变药物的内在成分和性能,以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刮作用,以适应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酒制山茱萸炮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酒制山茱萸的炮制历史沿革、酒制工艺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和整理酒制山茱萸的相关历史资料,归纳总结酒制山茱萸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规范收载情况、临床功效及复方应用;并对酒制山茱萸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以及药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结果 山茱萸酒制早在隋唐时期就有记载,且在全国许多省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也有收载,但目前尚无酒制山茱萸的质量控制标准,且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结论 有必要对酒制山茱萸进行系统的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为揭示其炮制原理和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