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 ,VD)是由脑血管病导致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据WHO统计,欧美的痴呆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 ,AD)为多,占全部痴呆的5 0 % ,VD占2 0 % ,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占30 % [1] 。我国和日本的情况相类似,张秀清统计了16 4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其中VD占6 2 % ,AD占38% [1] ,提示VD是我国老年期痴呆的的主要组成部分。临床上最后确诊VD ,依赖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现就近年来VD的神经病理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常见病理学基础缺血性VD是VD的主要形式,其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多发梗死、多发腔…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在中国、俄罗斯、日本被认为是老年人痴呆中的首要原因,在西方国家仅次于Alzheimer‘s病(AD)列第二位[1]。VD是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早期合理防治VD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因此,对VD防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VD患者的寿命较正常人明显降低,Hulette等[2]研究的病例痴呆病程为2~14年。卒中后痴呆是降低生存率的一个预测因子,增加以后卒中的复发[3]。影响VD存活期的主要因素为:男性,发病时高龄,严重的功能障碍,原始反射出现等,而血管性疾病的症状下体征并不影响VD的存活率[4]。1VD危险因素的防治VD的危险因素包括:统计学因素(年龄、教育程度、民族、种族、性别等)、血管性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和高凝状态等)及基因性因素。其中血管性因素是可以防治的,相应的措施包括降低血压、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戒烟、戒酒、减肥及口服阿司匹林改善高凝状态等。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许多研究已经表明适当降低血压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在欧洲的大型中心收缩压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经过两年观察,积极治疗组相对于安...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痴呆(VD)在欧洲和北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痴呆(VD)在欧洲和北美,阿尔茨海默病(AD)与VD的病例数之比约为2:1,  相似文献   

4.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在亚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VD的发病率随年龄直线上升。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为3.9%,其中VD占68.5%[1]。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性痴呆 (VD)属于老年期痴呆的一种 ,是由于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症的统称。脑血管疾病 (卒中等 )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多发病 ,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 80 %以上的血管性痴呆与中风密切相关[1 ] ,约 62 %VD是脑卒中的直接后果[2 ] 。该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 ,以该病的防治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难点。本文就近四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作如下综述。1 .补肾益精李氏[3] 用脑灵汤治疗VD 30例 ,药用黄芪、龟甲、川芎、大黄等 ,同时以华佗再造丸作为对照组 ,治疗一个月后 ,结果…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ascu lar dem a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是老年性痴呆中最重要的类型,在我国,脑血管病是高发性疾病,故VD也是常见病,它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对此,在1999年3月—2000年12月笔者对VD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华佗再造丸对治疗VD具有可喜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VD的诊断及分极标准1.1.1西医的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于1994年修订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的诊断标准[1]。确定痴呆的程度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 SE)[2,3]、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ADL)[4]及临床痴呆评定表(CDR…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 (VD)是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各种痴呆[1] 。本文通过载脂蛋白E(apoE) 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探讨其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血管性痴呆 (VD)组 35例 ,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 5 6岁~ 8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5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 ,结合头颅CT或MRI确诊 ;并依据美国精神病学会 1979年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诊断标准[2 ] 作出痴呆的诊断。正常对照组 (NC) 4 3例 ,男 2 7例 ,女 16例 ,年龄 5 8岁~ 79岁。1.2 方法采用北京海莱生物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老年性痴呆apoE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期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以血管性痴呆( VD)和老年性痴呆 ( SDAT)为主 ,两者大约共占老年期痴呆的 80 %~ 90 %。其中 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率有随年龄而直线上升的趋势 ,且国家之间差异很大。在欧美 VD占老年期痴呆的 1 0 %~ 1 5% ,日本占 60 %~70 % ,我国占 60 .5% [1]。根据我国 1 1个城市和农村的普查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VD的患病率为 32 4 / 1 0万人口 ,SDAT为 2 38/ 1 0万人口 ,VD略高于 SDAT[2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 ,本病已成为老年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性痴呆(Vasclu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病(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一种类型,其患病率位居老年期痴呆类型的第二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及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患者多为慢性、进行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记忆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综合征[1]。VD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研究思路就是建立一种与人类血管性痴呆发病及病理特点相似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近年来关于VD动物模型的研究日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V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常用的VD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 : 血管性痴呆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有资料显示我国AD 与VD 的比率大致相同[1].由于VD的生活能力下降,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近年来研究证实,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有保护作用且能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2] ,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力、计算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之一[1]。在中国、日本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第一位原因[2];在欧美老年期痴呆的过半数起因于阿尔茨海默病。近年尸检调查报道,多数患者具有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等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病理学表现的同时,存在皮质及皮质下多发性缺血性毁损,认为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联系比以往认识更为紧密[3]。近年随着…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约占所有痴呆的10%~50%[1],本研究探讨通过行为干预治疗VD的疗效,旨在为治疗VD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型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痴呆,其中AD和VD是两种最主要的类型,占90%以上[1]。老年痴呆起病隐匿,常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精神异常和社交障碍,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因并发症死亡[2]。据报道全球约有4600万AD患者,今后还将以每20年递增1倍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AD患者将达1.315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4]。因此,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因素所导致的脑实质损害引起的具有以下至少三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他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的痴呆综合征[1]。在我国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患病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不良的生活习惯,V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我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为324/10万[1],甚至达到了老年痴呆的50%[2],且有渐增的趋势,成为老年人致残的三大疾病之一[3].由于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给整个社会、家庭和患者本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VD是可以预防的一种痴呆类型,具有可逆性[4].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科技的进步和蓬勃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增长,全球人口老龄化到来了.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管性痴呆随之而来.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致精神和躯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欧美,VD患者占痴呆总患者的10%~20%;VD在亚洲的发生率较高,在日本VD患者大约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50%,这主要与卒中高发率有关[1].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AD合并VD占10%~20%[2].VD患者不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VD是目前老年期痴呆中可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之一,深入研究VD的诊断标准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本文尝试对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血管性痴呆打下基础, 防止误诊、漏诊,为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0)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的有效性.方法:对89例轻、中度V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10~24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HBO 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分数显著改善(P依次<0.01、0.05、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析血管性老年性痴呆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痴呆以血管性痴呆(VD)和阿耳茨海默病(AD)最为常见。由于脑血管障碍所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就称之为血管性痴呆(Vascluardementia,VD)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年龄的增长,VD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2002年3月我们对10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采取了络泰静滴配合康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材料 10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AD)38例,血管性痴呆(VD)62例.AD患者均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1]中的AD标准.VD均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2]VD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伤综合征的总称.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VD发病有上升趋势.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增加了沉重负担.国外资料报道VD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1].本文拟探索V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早期对其进行干预,降低V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