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颈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其发病渐呈年轻化、职业化趋势,易反复发作,常困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维持颈椎稳定的颈椎周围筋肉系统病变常为颈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且随着针灸医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家越来越重视在临床上以经筋理论为依据来治疗颈型颈椎病,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将结合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颈“筋”作用探讨经筋理论与颈型颈椎病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筋柔骨正"是维持颈椎内外平衡的重要机理。颈部经筋系统受到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经络阻塞,气机不得宣畅,引起肌肉挛缩或松弛无力,而致关节活动不利,肢体功能障碍,出现"骨错缝"的病理状态,这是颈型颈椎病发病的根本病机,即"筋骨失衡,以筋为先"。因此,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时应跳出中医整脊学中"错缝-复位"的观念,先治筋、再调骨。本文基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念探讨了颈型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从颈项部经筋的分布出发,通过经筋理论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提出"养精柔筋"手法,并通过现代医学及生物力学的研究加以佐证,阐明其通经舒筋、正骨柔筋、养精荣筋的机理,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高淑红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清阳不升"是该病的主要病机,结合经筋理论,提出了以"柔筋通经,升阳止晕"为主要原则的针刺治疗方法,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经穴风池、完骨、天柱、上星、百会配合颈部足太阳经经筋排刺的针刺方法,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傅为国 《光明中医》2014,(8):1697-1698
目的观察针刺与推拿相结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通过针刺配合推拿手法的治疗,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滑利关节,理筋整复。结果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率100%,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率87.5%,交感型颈椎病有效率80%,总有效率97%。结论针刺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尤其是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明显,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介绍吴汉卿教授运用中医筋骨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吴汉卿教授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机主要为颈项部、手三阳经筋受损、筋结形成,痹阻经脉,气血瘀滞;治疗上主要应用筋骨针疗法,以松解筋结、疏利手三阳经筋、活血行气为原则;取穴方面采用"三关定位法",选取手阳关三针、腕阳关三针,于颈部选取相应节段横突筋结点,同时"循筋取穴"选取辅助治疗点;治疗过程中根据针刺部位、层次灵活运用不同行针手法,并强调医者细心体会针感,保持医患互动,以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一种颈脊柱的退行性疾病,也称之为颈椎病综合征,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笔者自1991年以来运用经筋疗法治疗1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同时以单纯针刺方法治疗该病5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颈型颈椎病患者经筋异常表现形式,总结其分布规律,为颈型颈椎病针灸临床诊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对患者上背部进行经络诊察,记录患者经筋异常表现类型、位置、所归属经筋。结果:(1)患者点状经筋病变部位共15处,病变频率最高的是肩胛内上角-曲垣穴区(113例,病变频率94.2%),病变频率≥50.0%的共计10处;点状经筋病变以手少阳经筋(349例次)、足太阳经筋(333例次)居多。(2)患者线状经筋病变部位共10处,病变频率最高的是肩胛内上角-曲垣穴区(77例,病变频率64.2%),病变频率≥50.0%的共计2处;线状经筋病变以足太阳经筋(251例次)为主。(3)患者面状经筋病变部位共8处,病变频率最高的是肩井穴区(84例,病变频率70.0%),病变频率≥50.0%的共计3处;面状经筋病变以足太阳经筋(260例次)为主。(4)将点状、线状、面状经筋病变的分布进行综合统计,经筋病变部位共25处,高发区域主要为肩胛内上角-曲垣穴区、肩井穴区、大椎穴区、C3-C5横突、肩胛外缘-小圆肌处;经筋病变主要集中在足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阳明经筋。结论:颈型颈椎...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壮医称"活邀尹"(壮文:Hoziu in).壮医认为是因为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复感风寒,气血凝滞,两路不通,导致颈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甚至颈段脊髓受刺激或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壮医经筋疗法治疗颈椎病,首先通过壮医经筋手法触诊患者的筋结点,利用手法解结+火针消结+拔罐散结特色壮医...  相似文献   

10.
吴旭教授从“经筋”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旭教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为"肝风内动,风盛筋急""阴津亏虚,经筋失养""神机失摄,经筋失约",提出从"经筋"论治,治疗时多取与经筋相关穴位,强调针刺层次及针刺顺序的重要性,治疗以调和经筋之阴阳、注重调神为要点。  相似文献   

11.
颈腰椎病的推拿治疗多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生物力学,采用适当的手法对患处进行治疗。通过总结分析有关经筋的理论,并结合基于现代医学的扳机点理论,阐述经筋理论与颈腰椎病的密切关系,即颈腰椎病的病理表现为经筋功能失调,筋结病灶点或者扳机点的出现;采用理筋解结消除扳机点,可以缓解甚或治愈颈肩腰腿疼痛,进而指出经筋理论对推拿治疗颈腰椎病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经筋气血理论及动静力平衡失调来综述颈椎病发病病理及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依据,概述了近年来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概况,认为"经筋失衡,气血失和"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的根本病理机制。针刀能够松解了软组织、血管神经的粘连,疤痕和挛缩,达到"舒经理筋,调和气血,恢复平衡"的作用。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较好的临床疗效显示了针刀疗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目前的分型方式并不足以指导中医临床,应从太阳阳明经病证去防治颈椎病。太阳阳明经走行于颈项前后部,与颈部活动密切联系。历代医家皆围绕太阳阳明经病证展开对颈椎病之治疗,同时现代颈椎病的分型选方用药仍然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颈椎病具有太阳余邪,阳明虚弱的特点,其治疗应以调整阳明经为主,以太阳经为辅。太阳阳明经具备肠-脑轴之功能,理论上可将胃肠病变上传至颈项从而促进颈椎病的发病,这为颈椎病与脾胃虚弱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颈椎病的防治过程中,应注重勿嗜生冷寒凉,保护脾胃功能及顺时调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颈椎病的发病演变特点与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阐明其辨治规律,总结出了颈椎病的推拿治疗应以疏通太阳经络为主,调治它经为辅,按六经辨证分别调治的辨证治疗模式,以供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筋针刺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飞 《西部中医药》2014,(1):139-142
从经筋针刺针具及针刺手法的研究入手分析,发现目前对经筋针刺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而对其治疗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指出如何用现代医学的知识解释经筋针刺的机理应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加理疗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使用针刺加物理治疗对交感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3.33%,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0.00%。结论针刺配合理疗综合治疗起到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调和气血、祛风散寒的功效,使血液、淋巴循环加快,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消除肌痉挛、肌紧张,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罗本华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60-226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疾病分型、证型的疗效和痊愈疗程。方法:从疾病分型和证型上对133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痊愈病例疗程评价,比较两型的证型构成。结果:总病例的治愈率为45.86%,好转率为45.11%,总好转率为90.97%。在痊愈天数上,颈型为(12.50±5.34)天,神经根型为(16.59±4.66)天;且风寒湿阻最短,痰湿阻络其次,气血虚弱、气滞血瘀、肝肾不足较长。在疗效上,颈型比神经根型要好,痊愈率分别58.67%,29.31%;风寒湿阻型最好,痰湿阻络其次,肝肾不足型最差。证型构成上,颈型与神经根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疾病分型、证型及证型构成对疗效、疗程及愈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确"依脉引筋气"治疗经筋病的作用机制与方法,为临床治疗经筋病提供参考。"依脉引筋气"是杨上善对《黄帝明堂经》中经筋病治疗思路的概括总结,但其具体论述已散佚,笔者通过对现存典籍的考究,对筋气的具体含义、经筋与经脉的关系、"依脉引筋气"的方法及其取穴侧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标本兼顾治疗经筋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18例门诊患者微创埋线治疗.选穴:埋线治疗选穴为患侧C5—6,C6-7夹脊穴,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局部萎缩明显取阿是穴。操作:一次性埋线针和医用可吸收PPDO线体(规格1/0.10mm)。取适当体位.碘伏消毒.消毒镊子将特制PPDO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根据穴位不同.左手绷紧或提捏起穴位处皮肤.右手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体,将线体留置于穴位内.拔出针头后,用棉棒按压穴位,敷以医用胶贴,10d1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9%。[结论]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