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亢性肝损害131碘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甲亢性肝损害进行131碘治疗与药物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对28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进行131碘一次性口服,同时对25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进行抗甲状腺药物(ATD)加保肝药物治疗.结果131碘治疗组对甲亢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无效率3.57%,AT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无效率12%.131碘治疗组96.43%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而ATD治疗组仅40%完全恢复正常,40%有好转.131碘治疗组优于ATD治疗组(P<0.01).结论131碘治疗甲亢性肝损害优于ATD加保肝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 (ATD)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 4 2例因服用ATD致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亚临床肝损害不需停用ATD ,加用保肝药绝大多数 1个月之内治愈 ;显著肝损害者除立即停用ATD外 ,通过保肝、降酶、利胆等综合治疗 ,大多数也可好转或治愈 ,但前者疗效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肝损害可发生于ATD治疗的全过程 ,但绝大多数发生在开始治疗的前 3个月 ,故应常规定期监测肝功能 ,尤其在治疗的前 3个月 ,以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并发肝损害病人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64例甲亢病人(单纯性甲亢75例、甲亢并发肝损害89例)的成因构成、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甲亢并发肝损害发生率为54%,以甲亢性肝损害最常见。所有甲亢并发肝损害病人以肝细胞型肝损害为主,最常见的肝功能异常指标为谷丙转氨酶(ALT),多表现为亚临床性。抗甲状腺药物(ATD)致肝损害ALT升高最为明显,黄疸型肝损害发生率最高,甲巯咪唑(MMI)导致的肝损害最常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4是甲亢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甲亢性肝损害以治疗甲亢为主辅以保肝治疗,预后一般较好。15例ATD致肝损害病人10例停用ATD,保肝治疗后行131I治疗。结论甲亢易并发肝损害,FT4是甲亢并发肝损害的危险因素,控制甲亢辅以保肝治疗后绝大部分肝损害可恢复正常,ATD导致肝损害病人多需131I治疗。  相似文献   

4.
徐波  黄辉  邝继文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41-2042
目的对131I和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将232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131I和ATD两种方法治疗,治疗后随访3年,详细记录治疗效果及其副反应。结果131I治疗组120例治愈率81%,总有效率95%,复发率3%;ATD治疗组治愈率38%,总有效率78%,复发率61%。永久性甲低发生率131I与ATD分别为15%和4%。131I治疗组中突眼减轻或消失21例,无变化10例,加重4例;ATD治疗组突眼减轻或消失37例,突眼无变化5例,突眼加重2例。131I组未出现甲心病、肝功能受损,发生血象降低1例;ATD组出现甲心病12例,肝功能受损2例,血象降低7例。结论1I31治疗甲亢疗效优于ATD治疗,尽管有甲低、突眼等发生,但甲亢复发及出现其他系统损伤较ATD治疗少。  相似文献   

5.
黄平 《华夏医学》2009,22(6):1095-1096
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ATD),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肝损害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并不少见,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对本院2005年7月至2009年8月,应用他巴唑及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患者时出现肝功能损害65例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31I和ATD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结果 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优于ATD;发生突眼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I治疗后甲减的发生率高于ATD;Graves甲亢治愈后复发明显低于ATD治疗,出现甲亢性心脏病、血像、肝功能受损等方面低于ATD.结论 131I治疗Graves甲亢疗效明显优于ATD治疗.  相似文献   

7.
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缺乏症1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媛 《疑难病杂志》2004,3(6):358-35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采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等不容忽视,特别是引起外周血粒细胞缺乏症,其发生率0.3%~0.6%。本对我院1996~2001年收治的11例因ATD治疗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钟倩  陈立惠  宋旸 《当代医学》2008,(10):100-100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对合并轻度肝损害的甲亢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口服治疗合并轻度肝损害的甲亢患者,监测患者的ALT、AST、ALP、A/G,Ft3、Ft4、Tsh.结果 口服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的同时,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甲亢伴发轻度肝损害可首选ATD治疗.  相似文献   

9.
Graves病并肝功能损害患者抗甲状腺药物与131I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  韦令欣 《微创医学》2005,24(2):188-189
目的对比Graves病并肝功能损害者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及131I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Graves病患者80例,其中A组32例,用131I治疗;B组48例,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观察其治疗的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的疗效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功能好转疗效A组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甲亢并肝功能损害者用131I治疗有效、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10.
131 碘、抗甲状腺药物及手术治疗Graves甲亢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对13 1碘 (13 1I)、抗甲状腺药物 (ATD)和外科手术治疗Graves甲亢 (甲亢 )进行比较 ,评价三种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甲亢分为13 1I、ATD和手术治疗三组 ,治疗后进行随访 ,统计三种方法的治愈率、复发率、甲低发生率、突眼发生和改善情况等 ,并对13 1I和ATD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比较。结果 :13 1I疗效明显优于ATD(P<0 .0 0 1) ,13 1I和ATD的有效率分别为 96 .5 %和 81.6 % ,治愈率分别为 83.0 %和 4 8.4 % ;发生突眼方面两者无差别 (P >0 ,0 5 ) ,但突眼改善方面ATD优于13 1I(P <0 .0 5 ) ;甲低发生率13 1I高于ATD(P =0 .0 0 1) ,13 1I、ATD和手术治疗的永久性甲低发生率分别为 2 1.3%、2 .8%和 15 .1% ;甲亢治愈后复发方面13 1I明显低于ATD治疗 (P <0 .0 0 5 ) ,13 1I、ATD和手术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 5 .8%、33.1%和 5 4 .0 % ,在甲心病、血象、肝功能受损等其它方面13 1I低于ATD(P <0 .0 0 1)。结论 :13 1I治疗甲亢优于ATD ,尽管有甲低发生、突眼改善差等不足 ,其在疗效、复发、出现其它系统损伤等方面优于ATD ,手术治疗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某些近期或远期并发症 ,因此应首选13 1I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伴有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甲状腺及肝功能的转归情况.方法将143例甲亢患者分成两组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A组,n=51)及甲亢合并有肝功能损害(B组,n=92).根据患者相关情况给予适量的131I剂量.定期复诊,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服131I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甲亢治愈率分别为69.23%和82.52%,总有效率分别为93.01%和96.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病情缓解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治疗阶段无肝功能损害加重现象.结论用131I治疗甲亢合并肝功损害可有效控制甲亢,同时又可缓解肝功损害.  相似文献   

12.
Graves病并肝功能损害患者抗甲状腺药物与^131I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慧  韦令欣 《医学文选》2005,24(2):188-189
目的对比Graves病并肝功能损害者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及131I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Graves病患者80例,其中A组32例,用131I治疗;B组48例,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观察其治疗的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的疗效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功能好转疗效A组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甲亢并肝功能损害者用131I治疗有效、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13.
~(131)碘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青少年甲亢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甲亢的治疗方法。方法取7~17岁青少年甲亢患者167例,分为131碘治疗组(131I组)79例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ATD组)88例两组,分别进行疗效、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发生率及复发率、突眼发生率的比较。结果131I组治愈56例(70.88%),好转16例(20.25%),无效7例(8.86%);ATD组治愈25例(28.41%),好转43例(48.86%),无效20例(22.73%)。两组疗效比较,131I组明显高于ATD组(P<0.01)。发生突眼及突眼缓解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31I组甲低发生率高于ATD组(P<0.05),治愈后甲亢复发率低于ATD组(P<0.05)。结论131I治疗青少年甲亢效果优于ATD,是一种疗效肯定、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覃伟武  黄嘉才  李文  黎爱萍  杨梅 《广西医学》2007,29(9):1348-1349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对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31I治疗的265例Graves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根据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情况分为A组(未用ATD)、B组(停用ATD)和C组(未停ATD),分析统计各组131I治疗后一年的疗效.结果 A、B、C三组的治愈率分别是81.3%、74.8%、50.0%,A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治愈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TD影响131I治疗GD的疗效,在131I治疗前应停用一定时间,未停ATD者可加大131I剂量以提高Graves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方法:52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131I和ATD治疗,并随访5年,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疗效优于ATD;Graves甲亢治愈后复发明显低于ATD治疗,出现甲亢性心脏病、血象、肝功能受损等方面低于ATD,两者发生突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31I治疗后甲减的发生率高于ATD。结论:131I治疗Graves甲亢疗效明显优于ATD治疗。  相似文献   

16.
抗甲状腺药物对131Ⅰ治疗甲亢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1例131Ⅰ治疗的甲亢病人,根据其是否经过ATD治疗分为未用ATD组、停用ATD组和服用ATD组,观察其24小时最高吸131Ⅰ率,并根据临床和甲状腺功能判定疗效.所有病例131Ⅰ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未用ATD组与服用ATD组、停用ATD组与服用ATD组24小时最高吸131Ⅰ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7935,P=0.0000),以未用ATD组吸131Ⅰ率高.三组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28及χ2=8.3071,P=0.0039);服用ATD时间8周以上与8周以内者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2642,P=0.0123);停药>2周者治愈率高于停药时间<2周者(P=0.0461).结论AD治疗可影响甲状腺对131Ⅰ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Graves甲亢(甲亢)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特点、131I治疗的效果及对粒系造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144例,其中42例为甲亢自身致粒细胞减少患者(HT组),52例为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患者(ATD组),另50例为粒细胞正常的患者(对照组)。分析和比较三组的临床特点、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及131I治疗后粒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 HT组和ATD组均以轻度粒细胞减少更常见。HT组、ATD组和对照组的甲亢治愈率分别为80.95%、84.62%、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131I治疗完成后2~4周粒细胞计数均增高(P<0.05);HT组和ATD组粒细胞恢复率分别为61.90%、84.62%,ATD组恢复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自身或ATD治疗导致粒细胞减少的甲亢患者均以轻度粒细胞减少多见,规范的131I治疗甲亢伴粒细胞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发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131I治疗效果。方法对106例初诊为甲亢合并轻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进行口服131I治疗,分析比较131I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变化。结果106例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甲亢治愈89例(83.96%),总有效率为98.11%;98%的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甲亢合并轻度肝功能损害时,131I治疗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细化个体化碘131治疗甲亢(GD)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治疗满3年的124例碘131治疗及74例ATD治疗的甲亢患者资料,并对治疗效果、体征改善、甲状腺功能检验指标变化、甲状腺质量减轻等方面作了对照.结果:①体征改善:碘131及ATD治疗后,两组患者多汗、手抖、胫前黏液性水肿等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突眼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状腺肿大Ⅱ°以上肿大者两组均有改善,但碘治疗显著优于ATD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甲状腺功能检验指标:TSH、FT3、FT4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有改善,差别均有显著性,P<0.01.TGAb、TMAb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甲状腺质量:从治疗3月起,碘治疗组较ATD治疗组能显著减轻甲状腺质量,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④治愈率:碘治疗组治愈率82.3%(102/124),无效3.2%(4/124);ATD治疗组治愈率71.60%(53/74),无效5.40%(4/74).两组间比较P>0.05,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⑤甲减发生率:碘治疗组总的暂时甲减发生率9.7%,永久甲减发生率15.3%;ATD治疗组暂时甲减发生率23.0%,永久甲减发生率5.4%.碘治疗组永久甲减高于ATD治疗组,自治疗后6月起,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⑥甲亢复发率:碘治疗组复发4.0%(5/124),ATD21.6%(16/74),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碘131与ATD治疗一样,可明显改善甲亢患者多汗、手抖、胫前黏液性水肿等体征,突眼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碘治疗在服药方式上(只服一次药)、缩小Ⅱ°以上肿大的甲状腺肿、降低TSH、FT3、FT4等甲状腺功能指标、减少暂时甲减、减少甲亢复发率方面显著优于ATD治疗组.但碘治疗也有不足,永久甲减发生率高于ATD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46例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26例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另20例采用131Ⅰ治疗. 结果 131Ⅰ治疗组肝功能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口服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 131Ⅰ治疗甲亢伴发轻度肝功能损害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