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新疆是我国艾滋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静脉吸毒,尤其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是引起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最主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新疆艾滋病的流行。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 De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在国外已证明在减少HIV等的传播上是有效的。乌鲁木齐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治疗门诊于2005年8月11日开诊,为评价其有效性,并为今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此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乌鲁木齐市对MMT的有效性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云南省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的效果。方法通过对示范区美沙酮门诊受治者进行基线问卷调查和随访问卷调查,比较治疗前后吸毒相关行为、性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社会家庭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通过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示范区吸毒人员过去一个月注射吸毒比例由治疗前的58.38%下降到治疗后的16.74%,最近一个月共用针具比例由治疗前的8.23%下降到治疗后的0.43%;过去3个月被公安部门抓捕比例由治疗前的10.52%下降到治疗后的3.43%,因吸毒而偷抢骗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2.04%下降到治疗后的2.15%,贩卖毒品比例由治疗前的3.35%下降到治疗后0.43%;受治者与家人关系良好比例由治疗前的36.28%上升到治疗后57.94%,过去一个月与吸毒朋友来往每天大于1次的比例由治疗前的30.64%下降到治疗后的5.58%,过去一个月从未与吸毒朋友交往比例由治疗前的29.73%上升到治疗后的70.39%,受治者获得工作比例由治疗前的27.90%上升到治疗后的36.48%;受治者中99.6%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感到满意。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是控制海洛因成瘾者毒品滥用和艾滋病传播有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毒品带来的危害、减少吸毒者违法犯罪行为、改善吸毒者与家人的关系,恢复吸毒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线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进入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性行为等特征,为艾滋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乌鲁木齐市以社区为基础,2005年8~11月,对进入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129名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人口学、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等情况。结果男性占83.1%,女性占16.2%,平均年龄为33.86±5.39岁,H IV阳性率为19.4%,HCV阳性率为68.5%,注射吸毒者中有39.2%曾与他人共用过注射针具。过去3个月使用他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25人(19.2%),共用过非直接注射器具的16人(12.4%)。过去6个月有商业性行为的8人(32.0%),有新性伙伴的27人(20.9%)。过去1个月与主要和非主要性伙伴每次性交均使用安全套的分别为30.0%(39/86)和13.1%(17/29)。在过去的6个月中,26.4%被公安抓过,22.5%贩卖过毒品;36%(9/25)为了毒品和别人发生过性行为,15.5%为了吸毒而有偷、抢、骗。目前有工作(包括固定、临时)的占48.5%。结论进入维持治疗吸毒者中存在H IV传播的高危性,迫切需要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6个月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江苏省南京等3个市4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开诊6个月前后的病人治疗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MMT工作组,统一设计的门诊病案中的基线调查表与6个月评估表,向病人采集病史,包括病人一般情况、药物滥用与性行为情况、违法犯罪情况与社会家庭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基线与评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治疗6个月后,调查对象有临时或固定工作的比例显著增加(P=0.002);药物滥用、注射吸毒与共用针具行为显著减少(P<0.05);违法犯罪情况有所好转,被公安抓获及因筹集毒资发生的偷、抢、骗及贩毒情况均有所减少(P<0.05);病人的社会功能、家庭功能有所改善(P<0.05).结论 社区MMT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病人药物滥用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显著改善了病人的社会与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省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美沙酮受治人员进一步综合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前后高危注射行为、共用针具高危影响因素,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共调查12个县美沙酮门诊1 935名维持治疗人员,HIV抗体阳性731人,阳性检出率为39.3%(731/1 860)。72.50%的受治人员治疗期间曾偷吸海洛因及其他毒品,在偷吸毒品人员中有69.14%的人是注射毒品,在注射毒品人员中有29.69%的人共用针具。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中,第一次注射吸毒的年龄越大,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概率越低(OR值=0.831);注射吸毒的频率低者不易与他人共用针具(OR值=0.254)。结论美沙酮治疗人群中仍然普遍存在偷吸现象和共用针具等高危行为,需在美沙酮门诊加强对注射吸毒年龄较小及频率较多的受治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强化干预活动,以减少共用针具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乐清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在服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高危行为特征,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乐清市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新入组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进行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点于2006年6月正式启动,至今已有496例吸毒者在此接受治疗,其中HIV阳性病人192例。 1美沙酮替代疗法的意义 用美沙酮替代治疗是以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运用医疗上合法的、使用方便的、作用安全和有效的药物代替毒品,并通过治疗改变病人的高危险行为和恢复病人的各种功能的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吸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的维持和偷吸情况,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10月,在昌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选取96名,参加维持治疗的吸毒者进行有关偷吸,维持状况的调查,统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服药1~2个月,偷吸率达100%,治疗半年以上的偷吸率81%,其原因是戒断症状引起对毒品的心理依赖以及对美沙酮疗效的怀疑,51%的治疗者能坚持1年以上坚持服用美沙酮,主要是自身想戒掉毒瘾,也为了家庭、社会。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普遍存在偷吸现象,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保持率和减少偷吸现象,应加强尿检,同时并加强心理干预和政策的宣讲。  相似文献   

9.
中国部分地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对门诊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浙江省温州市、四川省西昌市、贵州省织金县正在接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30名门诊患者、15名患者家属、7名门诊医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每人约1~1.5小时。结果 患者海洛因使用明显减少,但仍存在偷吸现象;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减少;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大幅度减少;患者在身体健康状况、自尊、情绪、压力、家庭关系、生活规律正常化、工作状况、娱乐生活等方面,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不仅使海洛因使用、相关犯罪及HIV高危行为有所减少,而且对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恢复社会功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议迅速扩大治疗覆盖面,吸引更多的吸毒人员参与到治疗中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泸州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和保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泸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选取20名已经脱失和30名依从性较好的服药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归纳总结服药人员脱失和保持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泸州市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服药人员脱失的主要原因是外出打工,其次是失去经济来源、违法犯罪被抓和偷吸毒品。保持的主要原因是源于良好的药物疗效、家人关爱和较好的社会支持,门诊医生的关爱引导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结论美沙酮良好的药物疗效、家人关爱、社会关心与支持等,是海洛因成瘾者能够保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重要因素。把MMT门诊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机结合,以降低脱失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目前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的不安全性行为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重庆、广东、江苏三省(直辖市)6个MMT门诊,选取符合条件的服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尿液检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性行为状况、美沙酮服药情况及多药滥用信息。结果共调查1202人,平均年龄(39.7±6.8)岁;其中男性占75.7%(910人),平均吸食海洛因年限(15.6±4.8)年。758人(63.1%)过去6个月有过性行为,其中10.2%(77/758)存在不安全性行为。男性、未婚单身/N异丧偶、与家人关系差、存在药物滥用、HIV阳性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存在正向的统计学关联(P〈O.05)。结论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于所调查的MMT门诊服药人员中,针对服药人员不安全性行为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目前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多药滥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广东、江苏三省市6个MMT门诊,选取1 202名符合条件的服药人员进行尿液吗啡、冰毒、摇头丸、苯二氮卓类、丁丙诺啡定性检测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多药滥用情况等信息。结果 1 202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9.7±6.8)岁,75.7%为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2.5%,56.7%没有工作。平均吸食海洛因年限(15.6±4.8)年。在MMT期间经常偷吸海洛因的人数有156人(占13.0%),最近6个月其他物质滥用人数达到426人(占35.4%)。所在地区、职业、与家人关系、美沙酮平均剂量、其他物质滥用等,对经常偷吸海洛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在地区、职业、有无临时性伴、参加MMT时间、参加MMT之前是否有其他物质滥用、是否经常偷吸海洛因等,对其他物质滥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T门诊服药人员中偷吸海洛因和滥用其他多种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加强对多药滥用现象的干预,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情况,探讨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方法建立2004年3月-2010年12月期间参加治疗的吸毒成瘾人员队列,对参加治疗时HIV抗体阴性者每6个月进行HIV随访检测,计算HIV新发感染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与新发感染有关的因素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累计随访检测治疗人员101 821人,发现596例新发感染,HIV新发感染率0.35/100人年(95%CI:0.32~0.38/100人年)。少数民族治疗人员新发感染率较高(最高3.21/100人年),文化程度低者新发感染率较高(小学及以下0.58/100人年)。不同地区新发感染率不同,最高省份为1.83/100人年。62.1%的感染发生在治疗最初的1年中。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女性(HR=1.290,95%CI:1.058~1.574,P=0.012)、少数民族(HR=2.861,95%CI:2.363~3.463,P<0.000 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HR=1.765,95%CI:1.465~2.12 7,P<0.000 1)、注射吸毒(HR=3.302,95%CI:2.504~4.354,P<0.000 1)、共用注射器(HR=1.943,95%CI:1.622~2.326,P<0.000 1)会增加治疗期间HIV感染的风险,参加治疗时年龄较大者感染风险较低(每增加1岁HR=0.980,95%CI:0.968~0.992)。结论我国参加MMT吸毒人员HIV新发感染率的民族和地区差异大,主要发生在参加治疗的前几个月,女性、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曾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会增加治疗期间HIV感染的风险,参加治疗时年龄较大者感染风险较小。具有这些特征的吸毒人员在入组治疗时,要给予特别关注,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受治人员艾滋病病毒(HIV)阳转的原因,为提高美沙酮受治人员长期治疗效果,改进相关门诊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选取云南省13个美沙酮点所有HIV抗体阴性在治人员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半年,对其中HIV阳转人员以问卷及个人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人口学、相关高危行为、美沙酮门诊相关服务及HIV阳转原因等方面资料。结果 1 129名HIV阴性初始研究对象中,半年后894人中12例HIV阳转,其中共用针具6人,高危性行为3人,共用针具及高危性行为共存3人,HIV年新发感染率为每百人年2.68。结论美沙酮受治者治疗期间不时注射海洛因现象普遍,共用针具及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时有发生,美沙酮门诊强化提供安全套,相关咨询及同伴教育十分重要。综合干预手段才能保证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Aim To exam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 sharing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IDU) in southern Thailand. Design Using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272 active IDU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needle sharing and drug use patterns at six drug‐treatment clinics in southern Thailand. Findings Ninety‐one per cent of IDU gave a past history of ever sharing injecting equipment: of these, 23% currently injected but did not share and 68% still shared. Only 5% of participants knew that bleaching needles could reduce HIV transmission risks. Recent needle sharing was correlated with number of IDU friends (OR 12.23; CI, 5.24–28.51), engaging in illegal jobs (OR 2.74; CI, 1.13–6.67), being unable to use new needles at all times (OR 2.89; CI, 1.17–7.14) and believing that cleaning contaminated shared needles with at least plain water could reduce HIV transmission (OR 3.32; CI, 1.16–6.68). Conclusions Our data suggest that AIDS prevention efforts should focus on approaches to reduce needle sharing. Needle exchange programs, HIV counseling and testing and bleach distribution may reduce levels of needle‐sharing risks.  相似文献   

16.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scribed links between violence, decreased condom use and drug sharing among intimate partners, though limited information exists about the predictors of drug sharing among female sex workers and their clients. The following analysis explor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aring illicit drugs with clients and sexual and drug-related harms among survival sex workers. A total of 198 women participated in interview-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and confidential HIV testing. Of the total, 117 (59%) reported sharing drugs with clients/johns in the last six months and crack cocaine was the primary drug shared (n=108).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aring drugs with clients/johns was associated with borrowing a used crack pipe (AOR=5.63; 95%CI: 2.71-9.44; p<0.001), intensive/daily crack cocaine smoking (AOR=3.78; 95%CI:1.60-8.92; p<0.002), inconsistent condom use by a client/john (AOR=3.17; 95%CI:1.48-6.77; p<0.003) and having a recent bad date (verbal harassment, physical and/or sexual assault) (AOR=2.71; 95%CI:1.17-6.32; p=0.021). Sharing illicit drugs with clients/johns may be a crucial risk marker for increased violence and sexual and drug-related harms among survival sex workers. HIV prevention and harm reduction initiatives targeting both women and clients/johns are urgently needed, including enhanced support for community and peer-driven sex work initiatives, to address some of the structural facilitators for HIV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HAARP)在广西所覆盖地区,注射吸毒人群与艾滋病传播相关高危行为的现状,及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梅毒感染的现状,用于今后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了解6个市县该类人群与艾滋病传播相关的危险行为特征。结果 6个市县所调查的1 868名注射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在3.1%~17.7%;每个市县都有50%以上的调查对象,其注射器来源于当地的药店或私人诊所。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在6.0%~15.1%。6个市县的注射吸毒人员仍然存在共针行为,而且安全套使用率非常低,尤其是与配偶(同居者)的安全套使用率更低。结论吸毒人员与性伴的干预工作需成为今后工作的一大重点,尤其要注重对性活跃的吸毒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咨询以及安全套发放等工作;基于大多数吸毒人员都在药店和诊所购买注射器,建议今后宜采取多种方式发放免费注射器,如在药店、诊所等设置针具交换点。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ssessed injection-related HIV risk behavioral changes among opioid users 6 months after enrollment in low-threshold (harm reduction based)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 programs within needle exchange services in Kingston and Toronto, Ontario, Canada. Changes were assessed for all participants (whole cohort), participants who continued to use illicit drugs by any route (drug-using subcohort); and those who continued to inject drugs (injecting subcohort). In this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an interviewer-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examining injection-related HIV risk behaviors was administered to 183 study participants at entry to treatment and 6 months later. Changes in risk behaviors were analyzed using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which took into account the paired nature of the data. We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articipants injecting drugs, sharing needles, sharing drug equipment, indirectly sharing and using shooting galleries declined with follow-up for the whole cohort. Within the drug-using subcohort, there was a de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s who injected drugs, while within the injecting subcohort the sharing of injection equipment and the use of shooting galleries decline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low-threshold MMT programs can reduce the risk of HIV without the enforcement of abstinence-based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