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对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从而探讨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改善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连续8周。治疗后,观察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对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可明显升高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CD+3、CD+4、CD+4/CD+8值、降低CD+8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能更好的调节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单用雷尼替丁比较,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脾虚瘀热型胃溃疡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瘀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清热化瘀汤口服并灌肠,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9.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汤治疗UC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候体征及肠镜下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及左氧氟沙星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朱继臣 《新中医》2014,46(6):77-78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组加用中药益气健脾方。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随访6月的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6月,治疗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7.7%;对照组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50.0%,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方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晚期大肠癌患者80例,最终完成76例,其中试验组(健脾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38例;对照组(单纯化疗)38例,评价健脾化瘀解毒方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客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Karnofsky评分、生活质量总分、miRNA-143、miRNA-145的表达倍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可稳定瘤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能调节miRNA-143、miRNA-145的表达,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养胃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患者予健脾养胃化瘀方口服,对照组患者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12周后评估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病理分级疗效及血清胃蛋白酶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理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Ⅰ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GR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G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养胃化瘀方可减轻CAG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理组织,调节血清胃蛋白酶水平,促进CAG患者胃黏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健脾化瘀汤加减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将106例(200只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102只眼)采用自拟健脾化瘀汤治疗,对照组50例(98只眼)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主要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及检查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脾化瘀汤加减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纾萎方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与阳性对照药(胃复春)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3例老年CAG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通过胃镜、胃黏膜活检了解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形增生(ATP)的变化。结果:病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36.59%(P<0.01);症候疗效:治疗组治疗后症候积分3.98±2.21、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治疗后症候积分6.05±2.57、总有效率56.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亦无CAG癌变现象发生。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法(纾萎方)对老年CAG有着重要的治疗价值,不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CAG、IM及ATP有逆转作用,并有效提高老年CAG胃黏膜腺体形态的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法结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医健脾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脾化瘀法结合西医治疗脾胃虚弱挟瘀型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好,并且主要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张励 《国医论坛》2018,(2):52-53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内服联合灌肠佐治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应用替硝唑、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内服联合灌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内服联合灌肠佐治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82%,治疗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通过清热解毒、涤痰化瘀,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良好的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温阳化瘀方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脾温阳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Scr、BUN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温阳化瘀方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肾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脾清热化瘀类中药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生白术、白英、黄芩、绞股兰、丹参、党参、赤芍、玉蝴蝶、香附等)治疗,对照组胃复春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症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胃镜下黏膜及肠上皮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安全性以及异型性增生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瘀方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预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健脾化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临床指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同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益气健脾化瘀方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检测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治疗缺血性中风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及对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3.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对缺血性中风对神经功能恢复及中医证候评分有显著疗效,对于脑缺血性中风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寇媛  闻新丽  薛峰 《陕西中医》2021,(9):1233-1235,1298
目的:观察养胃清热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理表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养胃清热化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表现。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26%高于对照组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改善方面,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养胃清热化瘀汤治疗CAG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清热方治疗脾虚湿热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健脾化湿清热方,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比较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和总有效率(76%)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湿清热方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胃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PLG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健脾益胃化瘀方并随证加减,每日2次;对照组6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Hp阳性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口服;胃黏膜萎缩、胃酸减少加维生素C;溃疡加奥美拉唑,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证候疗效、胃镜、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胃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早中期高血压病肾脏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10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研究组用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4.44%、对照组84.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cr显著降低,GFR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化瘀方治疗早中期高血压病肾脏损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方配合西药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脾虚瘀热型)的疗效。方法:将138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健脾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各6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14C呼气试验(14C-UBT),治疗前、治疗8周后胃液PH值,消化道激素水平[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胃排空功能(5小时胃排空率)变化,以及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14C-UBT阴性率、Hp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MOT水平、5小时胃排空率、胃液PH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GAS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实验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方配合西医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可增强疗效,可与西药协同提高Hp清除率,抑制胃酸分泌,并减少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