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宜 《日本医学介绍》2004,25(10):477-478
跨颅磁刺激(TMS)是Barker等在1985年开发的。最初使用该法测定下行性神经传导速度及探讨双脉冲刺激的脑内兴奋和抑制的机制。目前,1Hz以上的重复性跨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e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已应用于临床,除作为确定语言区的优势半球等局限性脑功能检查外,还有望作为神经、精神疾病的无创性疗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TN)和面肌痉挛(HFS)都是反复发作,不随意的颅神经刺激征。过去,因病因不明,大多数采用药物、理疗、针灸和神经根阻滞或切断等对症治疗,复发率较高。Jannetta报告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得到日本医学界的重视,福岛已积累了810例手术经验。现将手术有关问题介绍如下。一、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3.
颅缝线封闭过早症(craniosynostosis)是颅骨及颌骨变形、颅内压增高伴呕吐、失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等综合性疾病。根据其病变部位,可分为单纯性颅缝线封闭过早症(simplecraniosynostosis)及征候性颅线封闭过早症(syndromiccraniosynostosis)。单纯性颅线封闭过早症有多种...  相似文献   

4.
头痛 专辑 (二 )药物诱发性头痛 ( 1 :1 )………………………低颅压综合征性头痛 ( 1 :2 )…………………脑神经病变引起的头痛 ( 1 :4)………………脑外科疾病引起的头痛 ( 1 :7)………………心身疾病性头痛 ( 1 :9)………………………内科疾病所致头痛 ( 1 :1 3 )……………………脑血管障碍伴发的头痛 ( 1 :1 6)………………疑似脑膜炎及脑炎的头痛 ( 1 :1 7)……………耳鼻喉科疾病引起的头痛 ( 1 :2 0 )……………眼疾病引致的头痛 ( 1 :2 2 )……………………重要疾病的介入放射学疗法最新动向 专辑对出血的紧急经动脉栓塞疗法 ( 2 …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与针刺镇痛作用有关。但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并不能百分之百地拮抗针刺镇痛效果,因此设想还有其它物质与针刺镇痛作用有关。为阐明肾上腺素系统对针麻效果的影响,用大白鼠通过神经药理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1)测定阈值:首先用电流进行疼痛刺激,测定出现咬刺激电极和逃避反应时的电流值。此外,对尾部进行热刺激,记录下甩尾反应出现的潜伏期。(2)用E_4A型电针麻醉仪刺激合谷或足三里穴,  相似文献   

6.
1965年Adams 等报告了给伴有脑室扩大,难以治疗的痴呆患者行脑室心耳分流术,症状得到改善的病例。在该论文中,他们强调,“一部分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脑动脉硬化症而未经处理的患者中包括通过外科处置可以救治的”。后来,这类疾病作为正常颅压脑积水症(NPH,normal pressurehydrocephalus)得到广泛承认。正常颅压脑  相似文献   

7.
分娩第一期因子宫收缩和宫颈管扩张引起的疼痛通过内脏支进入T_(10)—L_1脊髓后根;第二期因产道伸展引起的疼痛主要通过外阴部神经传到S_2—S_4脊髓后根。皮肤电刺激疗法(TNS)用于分娩,是按脊髓节段支配,把一对电极放置于腰背部T_(10)—L_1脊椎棘突两侧(电极板3×12cm),另一对电极置于S_2—S_4骶椎高度(电极板3×8cm),刺激条件因人而异。频率60~80HZ,强度60~120V为佳。第一产程用腰背部电极刺激,随着产程向第二期移行,并用骶部电极刺激。分娩第一产程有效率70~80%,初产妇、经产妇无差别。但移行期41%,第二产程17%,减轻疼痛效果减弱。并有很多产妇自己关掉了开关。对移行期出  相似文献   

8.
癌性疼痛     
据Foley对癌症患者疼痛的统计,由肿瘤本身引起的占77%,在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射线、化学药物等)过程中发生的占19%,与肿瘤无关的疼痛只占3%。一、肿瘤引起的疼痛1.骨骼转移引起的疼痛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约占整个骨转移的85%,转移部位如下: (1)颈外静脉孔转移:可出现枕部疼痛,并向顶部、同侧肩部及上肢放散,可因头部活动而加剧。颅神经受到侵犯,可以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肩颈部酸沉、眼睑下垂等。一旦引起了Ⅸ~Ⅻ对颅神经损伤,则定位诊断就会明确。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产生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部位能看到白细胞浸润,其细胞种类因致炎刺激的种类不同而异。已证明,引起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局部产生的化学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 CF)的种类不同。白细胞介助于自身细胞膜上的受体,所感受的CF浓度梯度,向浓度高方向趋化,而最早看到的白细胞是中性粒细胞。最近又发现,一种中性粒细胞的新的CF是白细胞介素-8(IL-8)。该因子是由LPS(脂多糖)、IL-1(白细胞介素-1)和TNF(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单核细胞而产生的一种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开始时  相似文献   

10.
脑磁场测定     
人脑神经的电活动,也发生磁场反应。通过高灵敏度磁力计测得的图象就是脑磁图。听觉诱发反应由杂音或纯音诱发的脑磁图,按刺激反应潜伏时间的长短分为:10毫秒的听性脑干反应,中间潜时反应和50毫秒以上的皮质性长潜时反应三种。听性脑干反应在诱发脑磁图上磁场水平最低,测定也难。随着SQUID技术进步,仪器将能测出地磁一亿分之一的信号。因此脑磁图不仅可以做信号定位,而且对脑干内听觉信号传递和处理研究方面,也会有新的发现。长潜时反应的信号水平,高出1~2个档次,它的发生源可能在第一听觉区附近。磁场在头皮上的分布,发生源可以看作是一个电流双极子,因此通过简单计算,就能够求出它的位置、大小和电流方向。测定断续纯音长潜时反应发生源位置的结果证  相似文献   

11.
对象与方法:本组选用各种手术后需用永久性人工肛门来治疗完全大便失禁的6例患者为对象。患者取 Lloid Davis 体位,将股薄肌的胫骨肌腱附着点游离后,用电刺激装置来确认从近端1/3外侧进入的神经血管束,将具有4个电刺激点的电极板(medtronic resume)安装在神经干及其分支上,调整使整个肌肉收缩的电压阈值至最低值(2.0V、0.2ms/1~2赫兹/s~(-1))。然后在肛门前后切皮,通过肛管周围的皮下缝隙,将股薄肌与对侧坐骨结节缝合,尔后确认用电刺激可使肛管闭锁。同时在左髂窝部做临时性人工肛门。电极导线通过皮下与安装在前胸部皮下囊内的电刺激装置连接。电刺激从创口愈合术后,至少4周开始,对各个患者在肛门手术前后,做生理学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虽可见会阴部合并感染,但只有1例因感染而不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树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机体内最强有力的抗原呈递细胞,是唯一能刺激幼稚T细胞的细胞。Liu(2001)将DC系统分为髓细胞系[myeloid (m) DC]和淋巴细胞系[lymphoid (l) DC]2个亚类。m—DC接受脂多糖(LPS)和CIM0配体(CIMOL)刺激可生成IL—12  相似文献   

13.
激光是集中了与自然光不同位相和波长的光。因为是完全的平行光线 ,收集到透镜后其焦点的能量密度会变得非常之高。从光作用方面考虑 ,激光可以具有缓解疼痛和改善血流等效果 ,可应用在疼痛门诊、整形外科和皮肤科等领域。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激光治疗仪可分为两种 ,即半导体 (Ga Al As,波长 83 0nm ,输出功率 1 5 0及 1 0 0 0mW )激光和气体 (He Ne ,波长63 2 8nm ,输出功率 8 5mW)激光。一、激光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 ,应用Ga Al As激光照射大鼠末梢神经 ,能选择性地抑制疼痛刺激、温度刺激和冷刺激的传导。并且在对…  相似文献   

14.
作为重症心功能不全的新疗法,近年来一种称之为骨骼肌心肌成形术(dynamic cardiomyoplasty)的手术深受重视。通过起搏器对自体的骨骼肌进行电刺激训练,并将这种带蒂骨骼肌如背阔肌束覆盖于心室表面,使之与心肌同步收缩以辅助收缩无力的心肌。这种手术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1.骨骼肌心肌成形术的历史Kantrowitz (1959)、NakaMura (1964)和Termet(1966)等人曾从事过将各种骨骼肌如膈肌、背阔肌等包绕于心室周围,以辅助心肌收缩的实验研究。Salmans(1976)的研究证实。通过起搏器对骨骼肌进行长时间的电刺激训练,可显著改善骨骼肌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Colebetch等用高强度的短声刺激 ,可在胸锁乳突肌记录到一连串的反应 ,其中短潜伏期的为由高强音刺激前庭的肌原性反应 (Vestibularevokedmyo genicpotentials:VEMP) ,提示有可能成为前庭机能的检查方法。随着对比反应的基础性研究的深入 ,也有大量临床应用的报告。迄今为止的报告 ,认为VEMP有以下性质 :①高强音刺激主要诱发同侧胸锁乳突肌反应 ,阈值为 7585dBnHL ,低音刺激比高音刺激诱发的反应大。②由潜伏期约为 1 3msec的正向波p1 3和约 2 3msec的负向波n2 3…  相似文献   

16.
统称做黑素皮质素 (melanocortin ,MC)的同食欲相关肽 ,包括ACTH和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 (melanocytesitmulatinghormone,MSH) ,同具前质肽的前阿黑皮质素 ( proopiome lanocortin,POMC) ,惟依氨基酸序列差异而区分为α MSH、β MSH、γ MSH和ACTH ( 1~1 0 )、ACTH( 4~ 1 0 )、ACTH( 1~ 1 3 )。其中第 4~ 1 0号氨基酸系共同具有 ,称“共同阿黑肽”。ACTH氨基酸序列之第 1~ 1 3号亦系与α MSH所共同。晚近研究表明 ,MC除对肾上腺…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各种病原体及其相关物质(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等)等刺激引起的以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为主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已知有α、β两种,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伤害作用而得名。其他的生物学作用有:刺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由刺激破骨细胞引起的骨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8.
1.组织学研究据 Douek 等报道,服用阿斯匹林后,并未发现神经突触发生变化,而发现毛细胞上的静纤维产生屈曲等可逆性变化。此变化也出现在强声刺激后的毛细胞上,此时会产生一过性的听力下降。所以,认为这与由阿斯匹林引起的毛细胞障碍有共通性。2.电生理学研究电生理学研究发现,虽然发生了毛细胞及耳蜗神经兴奋性的低下(即听力下降),但耳蜗神经却产生了自发放电频率的上升(耳鸣).毛细胞上发生障碍的结论,是 Puel 等分析了加强声刺激时 CM(耳蜗微音电位)的低下及加弱声刺激时 AP(耳蜗神经动作电位)的低下,还有从内耳到外耳的声音反射以及通过投予阿斯匹林后,在人和豚鼠上都得到了抑制的结果后得到证实的。另一方面,耳蜗神经障碍的出现是熊谷等用电刺激法刺激豚鼠的耳蜗,再用微电极记录耳蜗神经动作电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1.对重症肌无力(MG)研究的历程1)最先记载本病者为Thoma Willis(1672);2)Erb(1879)描述了本病具有易侵外眼肌和有症状波动的特征;3)Jully(1895)证明连续刺激运动神经,能引起肌肉收缩逐渐衰减的特征,并命名为假性麻痹性MG;4)Oppenheim(1901)指出本病的症状酷似箭毒(curare)中毒的表现,从而提出本病患者血中有箭毒样物质的假说,并且证明用于治疗箭毒中毒的抗胆碱酯酶剂(新斯的明)对本病有效;5)Reman  相似文献   

20.
脊髓电刺激疗法及其镇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刺激脊髓后索谋求镇痛这一治疗方法 ,源于 1 965年Melzack和Wall发表的疼痛“闸门控制”理论 ,1 967年Shealy首次发表了刺激脊髓后索使疼痛减轻的临床报告。当初是用手术的方法把电极板留置于脊髓背侧 ,创伤性较大。此后 ,改用经皮插入导管电极后 ,手术创伤减少 ,通常用于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初期认为刺激脊髓后索是解除疼痛的基础 ,实际其刺激未必局限于脊髓后索 ,故称为脊髓电疗法(spinalcordstimulation ,SCS)。该疗法在临床推广使用已有数年历史。一、SCS的临床适应证作者等所在医院以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