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各临床分型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显色基质鲎试验法检测血浆E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对118例重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浆ET、TNF-α,比较各临床分型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ET、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按血浆ET、TNF-α水平由高到低排序:慢性重型肝炎晚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大于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大于慢性重型肝炎中期,慢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期,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慢性重型肝炎早期,慢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早期,多数不同临床分型病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随病情发展与加重,血浆ET、TNF-α水平随之增高,提示血浆ET、TNF-α测定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毒性肝炎,根据发病急缓及病变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及慢性重型三种.研究发现,该类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自卑、易怒等心理障碍,因此对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科对筛选出的焦虑、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从而探讨心理护理在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转归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将13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69例采用重点心理疏导,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负性情绪与转归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焦虑、紧张、悲观、抑郁、恐惧、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是影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而经济、文化、对疾病了解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家庭及社会支持是致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结论加强心理疏导,消除负性情绪,使患者开朗,有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6例人工肝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人工肝治疗后28例患者肝功能及症状明显改善,痊愈出院,3例患者放弃治疗,死亡5例。结论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人工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10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有效率和病死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显著改善肝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131例重型肝炎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其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被动依赖、忧虑,提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策,认为细心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10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有效率和病死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显著改善肝功能等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肝炎83例转归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立军  侯军良  苏永臣 《临床荟萃》2005,20(22):1292-1293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凶险、预后最差的类型,尤其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高,临床抢救成功率低,预后不良。为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3月诊治的慢性重型肝炎83例,按其转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测评,对心理问题突出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定,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李三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87-3087
目的 检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动度,并与慢性重度肝炎进行对比,探讨ChE活动度对慢性重型肝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全组120例,慢性重型肝炎组56例,对照组慢性重度肝炎64例.ChE活动度数据均来于患者入院翌晨第1次抽血检测结果,其后复查结果不纳入统计范畴.结果 ChE活动度慢性重型肝炎组为(3203.46±1608.98)U/L,对照组为(4584.53±2055.0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7,P<0.001).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疾病早期(ChE活动度已呈现显著降低状态,因此可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与慢性重度肝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变化进行动态研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sCR1浓度变化与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探索预警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检测指标。方法选择枣庄市立医院78例慢性重型肝炎、76例慢性肝炎、61例肝硬化患者分别为研究组及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测定血清sCR1,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测定血清sCR1平均值,正常对照组(34.3±9.1)ng/ml慢性肝炎组(72.5±15.3)ng/ml,肝硬化组(91.8±28.1)ng/ml,慢性重型肝炎组(163.2±56.5)ng/ml。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sCR1浓度≥100ng/ml90例,〈100ng/ml59例。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该指标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庄旭华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409-1410
慢性重型肝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重症肝炎,由于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和免疫功能紊乱,极易并发感染,尤其是并发致命性的霉菌性肺炎。慢性重型肝炎并发霉菌性肺炎的病死率极高,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现对16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霉菌性肺炎相关因素作一分析,并着重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作一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的动态变化,并比较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的IGF-1变化。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变化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相一致。生存患者IGF-1在达到一个最低值后随着PTA的增高而增高;死亡患者的IGF-1则进行性降低,在死亡前达极低值。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IGF-1、TBiL、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明显降低,而且与PTA的变化有相关性,动态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的动态变化,并比较生存患者和死亡患者的IGF-1变化.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变化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相一致.生存患者IGF-1在达到一个最低值后随着PTA的增高而增高;死亡患者的IGF-1则进行性降低,在死亡前达极低值.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IGF-1、TBiL、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明显降低,而且与PTA的变化有相关性,动态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IGF-1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不同患者血样,提取血清,检测其CRP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CRP含量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与其他肝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预后的患者中,CRP 水平差异虽不明显,但随着治疗生效,CRP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与其他慢性肝炎相比,CRP表达存在差异,而且CRP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控慢性重型肝炎病程及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而慢性重型肝炎有很高的病死率。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于2004年2月~2005年12月,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灌流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3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3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变化。结果慢性重型肝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较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结论慢眭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在血浆置换治疗后能明显降低,有利于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的再生,给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恢复提供时机。  相似文献   

18.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中药结肠透析,观察其治疗效果并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行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结论中药结肠透析可作为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sCR1浓度变化与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测定血清sCR1,研究慢性重型肝炎血清sCR1动态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的程度的关系。结果(1)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存活组的早期、中期及肝硬化病人血清sCR1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存活组的早期、中期病人血清sCR1浓度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肝硬化患者,并随CHE的降低,PT的延长及PTA的降低而逐渐升高;(2)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和存活组的早期中期无明显差异性,但两组的晚期和恢复期有明显差异性。结论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血清sCR1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该指标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病毒载量(HBV DNA)及细胞因子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5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 762碱基A~T和1 764G~A联合突变的检测。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HBV BCP变异在慢性重型肝炎组的阳性率为60.0%(15/25)显著高于非重型肝炎组的33.6%(44/131)(P=0.023);慢性重型肝炎组HBV DNA含量(107.3731±1.4381copies/ml)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HBV DNA含量(106.6516±1.8046copies/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IL-10和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0±28.19)ng/L vs(74.60±26.87)ng/L,(22.00±16.41)ng/L vs(16.85±9.41)ng/L](均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的血清IL-1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49.04±15.10)ng/L vs(36.81±14.41)ng/L,(60.68±30.83)ng/L vs(38.89±13.52)ng/L](均P<0.01)。结论HBV BCP变异与慢性重型肝炎关系密切,HBV DNA复制水平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中可能只起到启动的作用;细胞因子IL-12和TNF-α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