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年深圳市罗湖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孕产妇系统管理与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0~2004年深圳市罗湖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和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户籍人口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明显高于非户籍人口,而围生儿死亡率低于非户籍人口,差异有显著性(P<0.05);2000~2004年户籍人口的围生儿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非户籍人口的围生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与围生儿死亡率呈负相关。结论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了解辖区内孕产妇保健及管理现状,分析辖区现行保健和管理工作的不足环节,为指导辖区孕产妇管理和产科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季度至2010年1季度辖区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产科卫生季报表、围产儿死亡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个案汇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户籍人口中农村孕产妇和非户籍孕产妇管理率和管理合格率均较低,剖宫产率极高。结论孕产妇系统管理尤其是农村孕产妇和非户籍孕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笔者通过走访回顾性调查分析平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覆盖区域在近阶段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促进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和服务质量,保证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本地孕产妇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平均较流动孕产妇组高20.5%。要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和服务质量,重点是加强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台州市2006~2008年6月省级监测区共810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0例死亡围产儿中,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孕产妇具有建卡及产检率低、计划外妊娠率高、经济收入低、学历层次低等特点。结论:加强孕产妇,特别是流动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工作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化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以来的3274例产妇为系统围产保健组;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9月,未开展系统围产保健的2902例产妇为对照组,对各级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表进行核查,统计建卡情况、围产儿早产及死亡登记.结果 系统围产保健组围产儿早产率为5.01%,死亡率为11.00‰;对照组早产率为9.44%,死亡率22.05‰,两组围产儿早产率、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等.结论 强化围产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孕期健康教育,可及时识别早产的危险因素,通过一定的医疗措施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以降低或防止早产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福田辖区近5年早孕检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基本情况,找出有关影响因素或主要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为更好的推进全人口孕产妇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人口早孕检查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区内2003~2007年常住、暂住、流动人口早孕检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常住加暂住人口早孕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同一年度常住加暂住早孕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明显高于流动早孕检查率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提高流动人口早孕检查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是提高全人口两率的关键所在,流动人口早孕检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是推进全人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赵梅  李健  汪桂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85-2087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围产儿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0年厦门市爱婴医院的围产儿死亡病例1 003例,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死亡围产儿病例中,死胎756例(75.4%)、死产45例(4.5%)、早期新生儿死亡202例(20.1%)。②围产儿死亡前五位死因分别为:畸形(25.5%)、早产(9.3%)、窒息(6.3%)、脐带扭转(5.8%)、脐带缠绕(5.8%)。③城市户籍孕产妇平均产检次数为3.52次高于农村户籍孕产妇的2.68次。④≥35岁组中未产检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25~35岁组中产检次数在5次以上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产前筛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农村孕产妇、年龄过高和过低的孕产妇是围产儿死亡的高危人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王芳  杨青  杜秉新  陈秀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190-4193
目的:探讨《全覆盖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对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影响。方法:开展全社会孕情排摸提高早孕建册率、评估孕期妊娠风险加强重点孕妇管理、设立危重抢救中心提高抢救技能与设立抢救"绿色"通道积极应对危重抢救、政府经济支持设立外来孕产妇住院分娩点及免费产后访视、开展孕产期全程健康教育等方法。结果:评估项目前后(2008年、2011年)非本市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产检)≥5次率、产后访视率、围产儿死亡率均有明显改变,经χ2检验,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效果明显,对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嘉定区流动孕产妇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敏  陈莉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13-5115
目的:了解嘉定区流动孕产妇管理情况,探讨适合流动孕产妇管理模式,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上海市嘉定区2006~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报表、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月通报、非辖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6~2008年嘉定区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2.76/10万,围产儿死亡率6.38‰;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3.98/10万,围产儿死亡率1.54‰。3年间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优惠享受率平均为36.03%。结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宣传;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坚决取缔非法接生;落实孕产妇保健三级网络管理;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澜沧县1996~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澜沧县1996~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澜沧县1996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1.49%,孕产妇死亡率为271.11/10万,围产儿死亡率为28.24‰。至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为74.48%,孕产妇死亡率降为64.98/10万,围产儿死亡率降为22.13‰。结论:抓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高危孕产妇监护管理,加强基层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