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芳  赵玉 《现代保健》2010,(23):98-99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室从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患儿1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儿中均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泌尿、心血管系统及浆膜腔积液多见.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的器官受累,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故对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
成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94-1495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MP)肺炎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对18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中61例肺外器官受累,占33.89%,其中以消化、心血管、皮肤、血液系统受累为多见,分别为40.98%、29.5%、11.48%、6.56%。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预后好,无后遗症。结论:MP感染易引起肺外并发症,应高度重视,以免引起漏诊、误诊及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有肺外器官损害的210例MP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MPP)534例中210例有肺外器官损害(39.3%),累及的主要器官有心血管系统69例(32.9%)、消化系统86例(41.0%)、血液系统48例(22.9%)、泌尿系统46例(21.9%)、神经系统8例(3.8%)、皮肤损害37例(17.6%)、肌肉关节损害18例(8.6%)。结论:MP感染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可同时有1个或1个以上肺外器官受累。对出现肺外表现或以肺外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的MPP患儿应及早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唐莉莉 《中国医师杂志》2006,8(9):1214-1215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血冷凝集试验及ELISA方法测MP-IgM,对证实为MP感染的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儿均有肺外脏器受累,以消化、心血管、泌尿系统方法多见,均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痊愈。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大量肺外并发症,故对有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损害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2例临床确诊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MP感染中32例有肺外脏器损害,发生率为51.6%,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 MP感染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可出现多脏器受累,肺外症状呈多样化,需引起重视,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患儿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3年450例MP感染患儿中发生肺外并发症172例临床特征,其中男106例、女66例,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为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分析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特征,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MP感染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临床表现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有12例,在所有肺外并发症受累系统中最高的为消化系统占40.12%,其余依次为循环、皮肤黏膜、泌尿、神经、血液等系统,分别占27.91%、21.51%、18.02%、12.79%、9.88%;所有患儿经抗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患儿复杂的肺外并发症,从而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的损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在临床较为常见,容易发生误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常见肺外临床表现.方法:对100例具有肺外症状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MP可引起肺外症状,100例中累及消化系统52例,累及血液系统20例,累及心血管系统9例,累及骨骼及肌肉系统8例.结论:了解和掌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见肺外症状对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5月~2007年7月该院儿科收住的19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患者中,婴幼儿82例(42.1%);肺外器官受累68例(34.53%)。均经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好转。结论:支原体感染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肺外表现不容忽视,与年龄、季节有密切关系,肺外并发症较多。可通过MP-IgM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阿奇霉素疗效可靠,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MP)常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它除了肺部症状外还可伴有广泛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对于MP的致病机制主要倾向于呼吸道上皮细胞黏附、直接侵入学说和免疫学发病机制.文章系统综述了目前MP致病机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35例MP感染致肺外系统损害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感染可引起心、肾、血液、神经、消化道、皮肤、关节等多系统损害;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易被误诊。35例患儿1例好转,其余均痊愈。结论MP感染导致多系统损害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当以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解释时,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