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永根  雷世光 《贵州医药》1989,13(6):334-335
化脓性脑膜炎在3个月到6岁的婴儿和儿童中主要由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在2个月前的新生儿和婴儿中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B群链球菌引起。最近,我们在调查流脑流行菌群的过程中,发现一例淡黄奈瑟氏菌引起的脑膜炎;经查阅有关文献,在国内尚属首次,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儿男,6个月。因发烧12小时伴呕吐,4次于1988年3月14日下午7时15分入院。入  相似文献   

2.
目前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已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焦虑 ,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又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与不断增加 [1 ]。为了更好地对淋球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 ,为淋病防治和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对6 6株淋球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面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采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疑为淋球菌感染患者。按常规取材 [1 ] ,经分离鉴定为淋球菌共 6 6株。1.2 试剂 :抗生素、药敏纸片均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提供。琼脂稀释法所用抗生素均为市售药品。1.3…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男、女患者对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病原体的易感性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病原体在可疑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对来自本院门诊的1000例(男360例、女640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标本,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结果淋病奈瑟菌在可疑人中的感染率88/1000(8.8%),其中男性30/360(8.0%)、女性58/640(9.1%),沙眼衣原体感染率198/1000(19.8%),其中男性77/360(21.4%)、女性121/640(19.0%),解脲支原体感染率321/1000(32.1%),男性66/360(18.3%)、女性255/640(40%),三重复合感染0.7%,二重复合感染8.3%。结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男、女性感染率无差异(P〉0.05),解脲支原体男、女感染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三种病原体在可疑人中的感染率分别为8.8%、19.8%、32.1%,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姜敏敏  王涛  王和 《江苏医药》2012,33(5):503-505
目的检测男性泌尿生殖道分离奈瑟菌的16SrDNA和PIA基因,探讨奈瑟菌属菌种的基因鉴定及其致病机理。方法用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分别检测11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分离的14株奈瑟菌属菌种的16SrDNA和PIA基因及其序列。结果 14株奈瑟菌属菌种经16SrDNA检测鉴定分别为淋病奈瑟菌2株,黏液奈瑟菌3株,灰色奈瑟菌5株,微黄奈瑟菌2株,干燥奈瑟菌1株,嗜乳糖奈瑟菌及多糖奈瑟菌各1株;与常规细菌学方法鉴定的符合率为85.7%。非淋球菌奈瑟菌未检出淋病奈瑟菌毒力相关的PIA核苷酸序列。结论常规细菌学方法与染色体16SrDNA检测及其序列分析方法的联合使用,可提高奈瑟菌属菌种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准确率;PIA基因对于奈瑟菌属的男性生殖道致病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乳糖发酵奈瑟菌(简称乳糖发酵菌)是一种共生菌,与引起脑膜炎球菌病的脑膜炎球菌密切相关,两者有很多共同抗原,但脑膜炎球菌没有多糖荚膜和血清亚型抗原PorA.最近的研究确认了能诱导交叉反应性抗体应答的乳糖发酵菌抗原,证实乳糖发酵菌疫苗能预防脑膜炎球菌病.  相似文献   

7.
淋病(gonorrhea),人类在古时候就已发现了这种性传播性疾病,gonorrhea是Galen于公元二世纪首次给这个疾病引用的术语,按希腊字义是“从生殖器流出物”的意思.淋病由淋病奈瑟菌(NG)引起,人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因而已感染了NG的患者即是传染源,不但有症状者通过性接触可感染对方,无症状者也同样可以传染他人.此外,由于幼  相似文献   

8.
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荣珍  李华  梁学玲 《河北医药》2002,24(3):202-202
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和淋病奈瑟菌(NG)是淋菌 (NG)、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和粘液脓性宫颈炎 (MPC)的病原体。本文对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本院门诊妇科、皮肤科、泌尿科临床拟诊为GU、NGU或MPC的 5 5 0例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了CT、UU、NG的检测。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 广东江门医学有限公司提供的解脲支原体鉴定培养基。英国提供的 (ClearviewChlamydia)沙眼衣原体检测盒。天津金章生物公司提供的淋病奈瑟菌培基和检测鉴定试剂。1.2 方法 培养鉴…  相似文献   

9.
虽然四环素在联合王国未被广泛用于淋病治疗,不过在其它国家常用作淋球菌感染的治疗与预防。四环素治疗性传染疾病具有很多优点:价廉和耐受性好;且不像青霉素那样,四环素能治疗各种成因因素所致的非特异性或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在美国,伴随衣原体感染的淋病约占淋病病例的45%,比利时也报道了这种复合感染发生率的类似数  相似文献   

10.
湛江地区淋球菌质粒谱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谱,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对广东省湛江地区1998-1999年分离鉴定出的98株淋球菌流行株,应用碱裂解和溶菌酶双重处理,进行质粒抽的及质粒谱分型研究。利用K-B法测定淋球菌流行株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检出4种不同分子量的质粒,其中分子量为4.2kb和7.4kb的质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7.32%和59.16%,质粒谱型共12种,以7.4kb 4.2kb,39.5kb 7.4kb 4.2kb.39.5kb 4.2kb三种类型为主,分别占21.42%,17.34%和15.30%,耐药谱型42型,以CPLXR,TCR+CPLXR,CPLXR+CRR菌株为主,分别占12.24%,12.24%和7.14%,将三型主要的耐药谱与相应的质粒谱进行比较,结果CPLXR菌株39.5kb 4.2kb质粒谱为主,TCR+CPLXR菌株以7.4kb 4.2kb质粒谱为主,CPLXR+CRP菌株以7.4kb和39.5kb 7.4kb 4.2kb质粒谱为主,从而提示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的质粒谱与其相应的耐药谱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2010年2012年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6种抗生素对127株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采用纸片酸度法检测菌株是否产β-内酰胺酶(PPNG)。结果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及头孢克肟的敏感率均为100%,头孢曲松为77.95%,环丙沙星敏感率最低,其耐药率高达92.13%;127株淋球菌中检出PPNG菌株48株(37.80%),TRNG菌株51株(40.16%)。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大观霉素及头孢克肟可作为治疗本地区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传染病疫情的病原体.方法 采集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脑脊液和鼻咽部分泌物,参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884-1997)进行检测.结果 共采集98份标本,其中1份病人脑脊液标本检出C群脑膜炎奈瑟菌.结论 这是一起由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测定淋球菌对环丙沙星吸收和积累量的新方法。方法将淋球菌与含有2mg/L环丙沙星的培养液混合培养,随后监测上清液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推算出细菌对环丙沙星的吸收和积累量。结果用该方法测定了敏感组和耐药组对环丙沙星的积累量,分别为94.2和39.4ng;还测定了淋球菌在不同时间点对环丙沙星的吸收量,并显示淋球菌吸收环丙沙星的关键在于起初5min,细菌吸收环丙沙星有一定极限,敏感菌和耐药菌的吸收极限分别介于70~110和20~55ng间。结论在一定线性范围内,实时监测荧光强度变化法可以测定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吸收和积累情况,并且具有简便、直观、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冷酚与粗糖的混合比例、粗糖提纯时的质量浓度和乳糖保护剂的用量来制备符合规定的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方法 发酵细菌,提取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粗制品,以不同的纯化工艺纯化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将4种纯化的多糖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乳糖作为保护剂,冷冻干燥制成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纯化工艺制备的多糖,确定最佳提纯条件为多糖与冷酚的体积比为1∶1,粗糖提纯时的质量浓度为6 g/L.检测按此纯化条件制备的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显示,3批疫苗的水分含量分别为1.7%、2.0%和2.1%,疫苗的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含量和回收率分别都≥50 μg/剂和80%,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结论 按确定的工艺成功制备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相似文献   

15.
淋病奈瑟菌对大观霉素耐药性及耐药基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淋病奈瑟菌对大观霉素耐药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95株淋病奈瑟菌进行大观霉素敏感性测定,根据结果对耐药菌株和部分敏感菌株进行PCR扩增核苷转移酶、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rRNA)等特异基因片段,并对后者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根据最小抑菌浓度(MIC),95株淋病奈瑟菌对大观霉素的敏感率、中度敏感率及耐药率分别为94.7%(90/95)、4.2%(4/95)和1.1%(1/95)。未检测出核苷转移酶ANT基因,对耐药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时发现其相当于大肠杆菌的第1192位发生了C→T的突变。结论 大观霉素仍为目前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但已出现耐药株,应引起重视。淋病奈瑟菌对大观霉素的耐药与16SrRNA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提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不使用苯酚的荚膜多糖提制工艺,用于疫苗制备。采用液体罐培养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杀菌后离心取上清液,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沉淀多糖,用氯化钙溶液解离后,加乙醇至25%去除核酸等杂质,经乙醇沉淀获得粗多糖。将粗多糖溶解后,加乙醇至一定浓度沉淀蛋白,离心获得上清液,经超滤浓缩和乙醇沉淀,获得纯化多糖。纯化的多糖生化检测结果符合WHO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豚鼠和小鼠异常毒性检查合格,豚鼠过敏试验未见过敏反应,1H NMR检测显示多糖结构具有一致性。该研究建立的A群和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提制工艺为应用于疫苗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PI鉴定条,药敏试验采用K-B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例淋病奈瑟菌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25株,阳性率为30.5%;淋病奈瑟菌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较敏感,对青霉素、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青霉素、四环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已不宜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常规药物;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同时应加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层析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陶瓷羟基磷灰石和DEAE Sepharose FF层析柱,在PBS体系中纯化A群多糖。以0.5%脱氧胆酸钠预处理C群多糖,用陶瓷羟基磷灰石层析柱在PBS体系中纯化C群多糖。以含有脱氧胆酸钠的平衡缓冲液溶解Y和W135群多糖,再用Capto Adhere和Capto DEAE层析柱串联纯化。纯化的多糖经Sephadex G-25 Medium层析柱脱盐后冻干,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要求进行检定。结果  经过层析纯化,A、C、Y、W135群多糖的蛋白质含量分别降至3.7、4.2、5.4和5.3 mg/g,核酸含量分别降至1.2、3.0、1.1和0.8 mg/g,均符合药典要求。此外,磷、唾液酸和O-乙酰基含量等指标亦均符合药典标准。结论 建立了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的层析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苯酚提取法对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料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苯酚对A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料液进行提取,比较粗制多糖不同溶解倍数、苯酚提取过程中采用不同搅拌转数、提取次数、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  粗制多糖采用4.5%醋酸钠溶液1∶100(质量体积比)溶解后进行苯酚提取的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最低。同时,综合考虑多糖料液中蛋白含量、多糖回收率的检定结果,确定用苯酚进行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搅拌转数为400 转/min,提取次数为3次,温度为13~15 ℃,可有效降低多糖料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  结论  苯酚提取法可明显降低A 群脑膜炎球菌粗制多糖料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Gonorrhea remains an important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roughout the world. Gonococcal infections have historically been diagnosed by Gram stain and culture but are increasingly diagnosed through nucleic acid tests,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opportunity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Gonococcal infections are typically treated with single-dose therapy with an agent found to cure > 95% of cases. Unfortunately, the gonococcus has repeatedly developed resistance to antimicrobials including sulfonamides, penicillin, tetracyclines and fluoroquinolones. This has now left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as the lone class of antimicrobials recommended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gonorrhea in some regions. However, resistance to oral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has emerged and spread in Asia, Australia and elsewhere. The mechanism of this resistance seems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mosaic 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 (penA) in addition to other chromosomal mutations previously found to confer resistance to β-lactam antimicrobials (ponA, mtrR, penB, pilQ). Few good options exist or are in development for treating cephalosporin-resistant isolates, as most have had multidrug resistance.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resistant isolates will depend on ambitious antimicrobial management programs, strengthening and expanding surveillance networks, and through effective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