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秀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16-34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后结合氯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对符合PCOS标准的不孕症患者39例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卵巢打孔术,观测术后排卵、妊娠和流产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变化及月经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LH和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排卵率为84.6%,妊娠率为61.5%,早期流产率12.5%(3/24)。结论:LOD可提高PCOS不孕患者的自然排卵率及对CC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效果.方法 对30例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术后监测排卵情况、妊娠及妊娠结果 .结果 术后矫正排卵率为86.7%(26/30),随访14个月累计妊娠24例,妊娠率为80.0%(24/30),早期流产率为16.7%(4/24).结论 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能明显改善难治性PCOS患者的排卵和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因PCOS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打孔术 药物促排卵治疗,监测术前、术后内分泌变化、卵巢排卵情况,分析综合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内分泌功能变化规律.结果:112例PCOS病例经综合治疗,排卵率达93.4%,妊娠率94.6%,LH/FSH下降,T下降.结论:PCOS患者腹腔镜手术等综合治疗,是PCOS治疗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08年5月~2009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确诊PCOS患者进行电视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及输卵管通液术,手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水平,术后检测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术后的LH及T水平较术前有显著下降,FSH及PRL水平无明显变化,术后有19例患者发生排卵,13例成功妊娠,3例在加用CC后排卵但未妊娠。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能明显改善CC抵抗PCOS患者的排卵和受孕机会,但打孔数多于8个有卵巢早衰可能,应控制在4~6个或以下,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价值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的28例PCOS患者和行开腹手术的32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激素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排卵和妊娠情况,并将两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H、T和LH/FSH值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FSH值及组间各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率及排卵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妊娠率腹腔镜组(73.08%)显著高于开腹组(42.86%),P<0.01,两组均以半年内妊娠率最高,各为73.68%和91.67%。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与开腹手术治疗PCOS比较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12例因PCPS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打孔术+药物促排卵治疗,监测术前、术后内分泌变化、卵巢排卵情况,分析综合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内分泌功能变化规律。结果:112例PCOS病例经综合治疗,排卵率达93.4%,妊娠率94.6%。LH/FSH下降,T下降。结论:PCOS患者腹腔镜手术等综合治疗,是PCOS治疗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切开缝合术(LOIS)这一新的手术方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以及观察腹腔镜下卵巢切开缝合术和卵巢打孔术(LOD)治疗PCOS的术后疗效,并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治疗对克罗米芬(CC)抵抗的PCOS不孕患者提供新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经CC治疗效果欠佳的PCOS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观察组实行卵巢切开缝合术(LOIS),对照组则行卵巢打孔术(LOD)。通过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及睾酮(T)等激素水平及卵巢体积和窦卵泡数的改变并进行分析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排卵情况及妊娠率,从而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6周期(自然月经周期)内两组患者血清LH、T、LH/FSH及窦卵泡数和卵巢体积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H、FSH、E_(2)及LH/FSH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超下卵巢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窦卵泡数减少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率及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自然排卵率90%(9/10),术后妊娠率40%(4/10)。对照组患者自然排卵率70%(7/10),术后妊娠率30%(3/1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并发症。结论LOIS对PCOS存在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其术后血清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妊娠率取得与LOD相似结果,但与LOD对比,其术后血清LH、FSH、E_(2)、LH/FSH及超声监测下窦卵泡数等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其对降低血清睾酮和卵巢体积的疗效较LOD更为显著,故LOIS可能针对以雄激素升高或卵巢体积增大为主的PCOS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任艳芳  华方方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68-1970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耐克罗米芬(CC)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价值、适应证及机制。方法对符合PCOS标准的不孕症37例采用腹腔镜电针双侧卵巢打孔术,观察术后排卵、妊娠、流产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FSH,LH,LH/FSH,T,PRL,E2值的变化及月经情况的改变。结果术后血清LH、LH/FSH、T及PR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血液FSH和E2术后较术前轻度降低。术后排卵率为89.19%。妊娠率为54.05%,早期流产率为10.00%,无一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可提高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自然排卵率及对CC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妊娠率,是PCOS不孕症特别是难治性PCOS患者恢复卵巢生理功能的有效手段,但应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术后3个月未妊娠者尽早采用促帕卵药物,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电灼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药物治疗无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43例,在腹腔镜下对多囊卵巢电灼打孔,术后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观察血T、LH、FSH水平的变化及月经恢复情况、术后排卵率、妊娠率。结果:患者术后血T、LH水平下降,LH/FSH比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月经情况明显改善,83.72%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术后排卵率82.72%,妊娠率为60.47%。结论:腹腔镜下电灼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为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云  夏平  高丽华  熊凯云  李江  林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01-580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以来曲唑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120例诊断为难治性PCOS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打孔联合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打孔术。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患者的基础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以及基础体温(BBT),并利用B超监测卵泡发育和排卵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SH均明显升高,LH/FSH的比值显著下降,睾酮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E2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进行BBT和B超监测排卵显示排卵率为68.6%,妊娠率为46.7%,而研究组的排卵率为92.9%,妊娠率达9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辅以来曲唑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LH、E2及睾酮的水平,增加FSH水平,有效改善难治性PCOS患者的生殖内环境,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晖  丛晓红  杨雪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86-2687
目的:分析经阴道B超引导下卵巢穿刺电凝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对100例PCOS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经阴道B超引导下对未成熟卵泡进行穿刺,并电凝打孔,观察术前、术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变化,术后月经恢复、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98例术后月经明显改善,术后LH、LH/FSH、T、E2值均较术前降低,FSH值明显升高,术前、术后有明显差异,术后排卵率为76.0%,妊娠率为55.0%。结论:经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电凝未成熟卵泡,可以改善PCOS患者激素紊乱状态,恢复月经,提高妊娠率,损伤小,是药物治疗失败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结合克罗米酚(CC)+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比较56例采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加用CC+HCG促排卵治疗(研究组)与52例同期单纯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对照组)的激素水平、排卵、妊娠及流产情况。结果:研究组促排卵率为83.9%(47/56),妊娠率为69.6%(39/56),流产率为7.6%(3/39);对照组促排卵率为75.0%(39/52),妊娠率为55.8%(25/52),流产率为13.8%(4/25)。两组术后LH和T明显下降。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结合CC+HCG促排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妊娠率高、流产率低的特点,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卵巢未成熟卵泡抽吸后电凝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引导穹隆穿刺,卵巢未成熟卵泡抽吸后电凝打孔术。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TE);观察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血清LH、TTE、LH/FSH值降低,FSH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排卵率为73.7%、妊娠率为57.9%。结论该电凝术治疗PCOS不孕症具有妊娠率高,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克罗米芬(CC)治疗PCOS失败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联合经阴道未成熟卵泡穿刺术(IMFA)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育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IMF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疗效指标(自然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生育储备功能[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自然排卵率(87.50%)、妊娠率(70.83%),均高于对照组(64.58%)、(45.83%),且实验组流产率(10.42%)低于对照组(2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H(9.15±0.64)mU/mL、T(0.97±0.18)pg/mL、LH/FSH(1.51±0.2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50±2.33)mU/mL、(1.52±0.28)pg/mL、(5.10±0.69),且实验组FSH(6.22±0.94)mU/mL水平高于对照组(5.10±0.69)mU/mL,(P<0.05)。结论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联合IMFA可提高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自然排卵率、妊娠率,降低流产率,改善患者的生育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和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5年诊断为PCOS的5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317例)和手术治疗组(264例)。药物组用口服避孕药(OC)治疗3个周期后行促排卵治疗;手术组采用经腹卵巢楔形切除术(OWR)和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LOD)。其中96例行卵巢楔形切除术,168例行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观察患者的血清基础激素水平(LH/FSH、E2、T)、自然排卵率,追踪2年妊娠结果。结果:手术组(OWR和LOD)在术后激素水平和排卵率发生显著变化(P<0.05),两种手术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但LOD组的妊娠率高于OWR组(P<0.05);与药物组相比较,LOD组在恢复排卵的月经周期数和妊娠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OD较OWR具有损伤小、术后粘连少等优点,可提高PCOS患者术后的排卵率及妊娠率。部分难治的不孕症患者对药物促排卵无反应,或虽有排卵但未妊娠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电灼打孔治疗克罗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经克罗米芬治疗无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2例,在腹腔镜下进行卵巢电灼打孔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血清FSH、LH、T、E2、PRL、LH/FSH、GLU、INS的变化。术后监测排卵和受孕情况。结果:患者腹腔镜电灼打孔术后卵巢体积缩小,月经情况改善,T、LH、LH/FSH显著降低(P<0.05),但FSH、E2、PRL、GLU、INS的变化无显著性,93.55%恢复排卵,术后2年受孕率64.5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电灼打孔治疗克罗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多囊卵巢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腹腔镜卵巢打孔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SH、LH、LH/FSH、T变化及术后六个月内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观察组的排卵率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P0.05)。结论:给物干预后行腹腔镜卵巢打孔术避免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发生,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的同时降低了流产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联合克罗米芬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奉化市中医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术后给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情况,阴道超声检查手术前后卵巢大小、卵巢数目和大小以及术后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 76例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睾酮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3个月LH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水平(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睾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前E2及卵泡刺激素(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和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3个月内共有218个月经周期监测排卵,有189个月经周期排卵,3个月内累计排卵率为86.7%;术后共有39例妊娠,妊娠率为51.3%,流产率为7.7%。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联合克罗米芬治疗难治性PCOS不孕的效果显著,排卵率和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与腹腔镜卵巢穿刺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常规促排卵治疗不理想的PCOS患者4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二甲双胍25例,B组为腹腔镜卵巢穿刺术2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个月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雌二醇(E2)的变化,观察单用两种方法1个月后及加用克罗米芬1个月后的排卵率.结果A组用二甲双胍前、后比较,FSH、LH、T明显下降,P<0.05,E2下降不明显.B组腹腔镜卵巢穿刺术前、后比较,LH、T、E2有明显下降,P<0.05,而FSH下降不明显.排卵率A组分别为40.00%、88.00%、,B组79.20%、95.80%.结论二甲双胍及腹腔镜卵巢穿刺法对PCOS患者性激素紊乱可起调节作用,腹腔镜卵巢穿刺法排卵作用较二甲双胍明显.二甲双胍对提高促排卵药物敏感性较腹腔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生活方式调整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测定126例肥胖型PCOS的生殖内分泌及一般指标,并与56例无肥胖非PCOS不孕患者进行比较。给予中西药联合生活方式调整治疗6个月,共有100例完成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及随后促排卵情况。结果:126例肥胖型PCOS患者的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LH/FSH)、睾酮(T)、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R)均高于无肥胖非P-COS不孕患者(P<0.05);经多方案治疗后,LH、T、LH/FSH及BMI、WHR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体积减小(P<0.05),排卵率82.26%,妊娠率33.00%。结论:中西药联合生活方式调整治疗肥胖型PCOS,可有效改善其生殖内分泌紊乱,增加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使部分肥胖型PCOS患者恢复排卵和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