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7例),疗程14天,治疗前后经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90.9%。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好,有效率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75.7%。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静脉应用尿激酶(UK)及尼莫通治疗6小时内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30例,并与既往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治疗同样时间内发病的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4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溶栓治疗后2小时出现神经功能显改善6例,24小时主要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欧洲脑卒中评分较溶栓前>10分)18例,表现血管再闭塞3例,合并症状脑脑出血2例。出血性梗死2例,随访6个月,基本痊愈12例;轻微神经功能损害7例;中重度神经系统后遗症8例,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亡为脑出血,而对照组基本治愈8例,轻微神经功能损害7例,中重度神经系统后遗症19例,死亡6例,结论:发病6小时内静脉应用UK溶栓及静滴尼莫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其疗效优于传统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力源精纯溶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6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脉络宁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溶栓酶静脉滴注给药。首剂10U,其后5U隔日1次,共4次,总剂量25U,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溶栓酶治疗组用药后血浆FIB水平明显下降(P<0.001),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出血现象,无死亡病例,治疗后,14天,2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恢复程度和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溶栓酶是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安全可靠,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手段之一。国内的溶栓治疗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用药类别和给药途径、时间、剂量仍是关键。自1996年以来,我科对住院的脑梗死病人选择性使用中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凡符合溶栓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75~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 30min内滴完,随后给予舒血宁15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1.每日1次静点,共3周,溶栓后24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U,1日2次,脐周皮下注射7d。结果:符合溶栓标准的52例患者溶栓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治愈率显著进步,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仅有2例死亡.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另1例死于脑干梗死,其他无1例发生脑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结论:显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6h以内)是有效的,而脑干梗死可适当延长时间窗,如能严格掌握入选标准.该疗法是安全可靠的.而且为下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已证明急性脑梗死在有效治疗时间内(0~6小时),溶栓治疗是成功的.它可以使80%的患者获得良好效果.但在溶栓后一定时间内血管可再封闭梗死.我们在临床上为避免出现溶栓后血管再闭塞梗死和进展性卒中方面,采用肝素钙治疗,使患者达到近肝素化状态,对预防上述现象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临床资料。观察组46例,给予尿激酶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30min内滴完,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尼莫地平8mg,静滴1次/d,疗程10—14天.低分子肝素钙5000u 9d,皮下注射10d,两组患者同时采用支持治疗,脑细胞保护剂及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26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痊愈16例,总有效率73.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临床应注意尽早有效治疗窗内进行。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贺茂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25-1826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尽管发病3 h内的静脉内溶栓治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标准治疗方法,但对于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严重的脑梗死患者,由于血管再通率很低,静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如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20分者,在发病3个月时,48%的患者采用静脉内溶栓治疗仍然死亡,21%遗留严重残疾.动脉溶栓虽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但较静脉溶栓平均晚约2 h,大大影响了溶栓疗效.静脉和动脉联合溶栓疗法兼有静脉溶栓治疗的快速和动脉溶栓治疗的较高血管再通率,是目前国际上非常看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简称超时)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探讨。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其中溶栓组根据其能够得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再分为早期溶栓组(6小时内)和超时溶栓组(12-24小时),溶栓用国产尿激酶,联合应用甘露醇,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尼莫地平作为脑保护剂,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超时溶栓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早期溶栓组,恶化率与早期溶栓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副作用。治疗脑CT扫描梗死面积大于早期溶栓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在注重治疗时间窗个体化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脑保护剂,适当放宽溶栓治疗时间窗的超时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院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h内脑梗死患者5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人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并经头颅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尿激酶溶栓配合脑保护剂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治疗组 5 6例脑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溶栓加脑保护药物治疗 ,对另 30例对照组病例采取基础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 4 6 .4 3%与 73.2 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6 .6 7%与 6 0 .0 0 % (P <0 .0 1)。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加脑保护治疗疗效显著 ,毒副作用小 ,值得推广应用 ,且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本组14例,发病至溶栓时间4-20小时,采用颈动脉或椎动脉插管方法,尿激酶用量50-100万U,平均70万U,结果:灌注溶栓后,造影复查。发病6小时内的6例中5例再通功能恢复;闭塞超过6小时的8例仅3例再通,部分再通3例,2例无效,术后死亡2例,结论:介入性动脉内经导管药物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内延迟时间及不同治疗时间的治疗效果。探讨缩短病人院内延迟时间的方法及溶栓治疗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急诊溶栓组经CT或MRI确诊后立即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住院溶栓组则在住院后进行。结果:急诊溶栓组病人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58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9例(47.5%),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120min,发病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12例(30%),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6-48h内溶栓仍有效,结论: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 溶栓治疗脑梗死近年已在国内外临床部分应用,但仍处于研究阶段,国外研究显示超早期溶栓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生存率和病后生存质量,但脑出血发生率增加。低分子量肝素不作溶栓药,但具有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Xa因子活性,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产生抗栓作用时,出血可能性小。我科2001年10月以来,对发病在24h以内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梗死病人应用国产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15.
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的方法,溶栓方法经历了静脉溶栓、区域灌注溶栓到目前的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溶栓。本文介绍了不同溶栓途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疗效对照,以探讨更好的溶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早期溶栓治疗是治疗ACI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现将临床疗效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用随机开放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发病6h内,进展性卒中延长至24h入院的125例患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75例用尿激酶冲击治疗,剂量为50-150万U,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及神经保护治疗。对照组50例除了不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两组相同。两组分别于入院时、溶栓后2h、6h、1d、3d、7d、14d、21d、1个月、3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及3月时Barthel Index评分(BI),用Ridit分析及t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溶栓组从第3d开始,ESS评分优于对照组,14d后更为显,P<0.05、P<0.005;3个月时,溶栓组临床治愈率(54.7%)和总有效率(88%包括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均高于抗凝组(分别为30%,70%),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有较好的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这种疗效发生在3d以后,14d后明显,3个月后神经康复更显;疗效判断不应根据用药后短时间内的临床表现,对患以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用药量50—150万单位较安全,但脑出血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有关,应强调用药后注意血压及保持病人安静。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是指人为地应用某些药物溶解脑动脉内的血栓或栓子,使阻塞的血管再通。已成为早期脑部血液再灌注的重要措施。静脉溶栓治疗评估标准是使梗塞面积缩小,脑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上述指标均与梗塞相关血管是否再通有关。本文所取病例静脉溶栓均在发病6小时以内,就溶栓组与非溶栓组的脑功能改善与病死率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联合降纤酶治疗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梗死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我们采取葛根素联合降纤酶治疗脑梗死 ,与传统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维脑路通治疗作比较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0例患者为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我院内科的住院患者。纳入标准 :1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 ,且经头颅 CT扫描证实 ;2起病 1周内 ;3首次发病 ,或既往有脑卒中史本次发病前无后遗症 ;4治疗前未经抗凝、溶栓、血液稀释等治疗。治疗组 40例 ,男 2 9例 ,女 1 1例 ,年龄 49~ 79岁 ,平均 66岁。病程 6小时~ 4天 ,平均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对发病7~12h和发病小于6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对比,对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溶栓和非溶栓治疗组疗效对比。结果6h内溶栓治疗组有效率80.5%,无效11%,加重8.3%7~12h溶栓治疗组有效率61.1%,无效16.6%,加重22.2%。一般治疗组有效率19.2%,无效率23%,恶化30.7%。结论发病7~12h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