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童孤独症行为训练9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孤独症惠儿,实施行为训练,采用CARS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进行量表评定。结果:训练后患儿CARS人际关系、语言、行为障碍等均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能帮助患儿减轻心身障碍,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农村孤独症儿童行为症状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80例农村孤独症患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后孤独症患儿各个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改善农村孤独症患儿的行为症状及智力发育,对其早日回归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芳慧 《中国康复》2022,37(9):542-545
目的:探讨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干预上配合听觉统合训练对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孤独症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听觉统合训练,2组均干预3个月,对比2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儿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中的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儿DQ或IQ、图片词汇测验(PPVT)评分及儿童生存质量量表(QOL)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P<0.01),且研究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0%、72.50%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的干预上,常规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听觉统合训练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采用CARS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进行量表评定.结果训练后患儿CARS人际关系、语言、行为障碍等均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能帮助患儿减轻心身障碍,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儿童保健门诊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6岁以下儿童的筛查量表及发育商,实现ASD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方法对9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Ⅴ)诊断标准的ASD儿童(ASD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70例心理行为发育正常儿童(对照组),运用DSM-Ⅴ、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及Gesell发育量表对被试儿童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M-CHAT阳性筛查结果与临床诊断标准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ASD组适应性、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5个能区的发育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SD组1~3岁与3~6岁比较,随年龄增长,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患儿社会沟通、社会交往能力缺陷,行为发育偏离,使用临床量表早期筛查,辅助ASD的临床诊断,实现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促进患儿早期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采用CARS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进行量表评定。结果:训练后患儿CARS人际关系、语言、行为障碍等均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孤独症患儿实施行为训练能帮助患儿减轻心身障碍,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康复效果。方法:对63例孤独症患儿采取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音乐治疗、游戏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10月,并请家长培训后参与医院的部分训练过程,训练前后分别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评估康复效果。结果:康复训练后,63例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ARS量表评估综合分较前下降,SM量表评估标准分较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儿童孤独症的各种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孤独症患儿86例,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治疗,观察组加用沙盘游戏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及6个月时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分、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以及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C-PEP)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及6个月后,2组ABC及ATEC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明显下降趋势(均P 0. 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ABC及ATE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5); 2组治疗6个月后,CPEP各功能领域得分及其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年龄与治疗效果存在负相关(r=-0. 524,P 0. 001)。结论:沙盘游戏联合综合干预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综合干预,且其治疗效果与年龄呈负相关,这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孤独症中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7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及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情况以及护理后两组患儿孤独症严重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ATEC、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ATEC、ABC评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重症孤独症患儿比率为20.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儿童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儿童孤独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8周。采用儿童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本组患者儿童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及语言、行为维度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感知、社交维度评分虽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能有效改善儿童孤独症的语言和冲动行为,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心理剧对自闭症患儿社交障碍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剧对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名年龄、家庭背景等相仿的自闭症患儿,随机抽取2名作为研究组,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剧训练,其余1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于整个研究过程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量表评定,同时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中的社交因子于每次训练后对研究组进行社交障碍评定。结果研究组患儿CARS中人际关系、行为障碍等有所改善(P<0.01),ABC量表显示社交障碍呈减轻趋势。结论心理剧训练能帮助患儿改善社会交往障碍,增强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车祸后患儿抑郁及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车祸创伤的73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创伤后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患儿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早期结构化的心理干预。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和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两组患儿进行3次测量,分别为初测T0(入组时)、干预后 T1(干预结束后2个月)和随访 T2(干预结束后6个月)。[结果]两组患儿抑郁、行为问题总分、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维度上的主效应均显著(〈0.01),干预组在干预后2个月、干预后6个月抑郁、行为问题总分、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和攻击行为上比对照组改善显著(〈0.05)。干预时间在抑郁和行为问题总分、退缩行为、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和攻击行为维度上主效应显著(〈0.05或〈0.01),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早期结构化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车祸创伤患儿近期抑郁及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探讨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行为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7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为干预手段,分别对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3、6个月的营养状况及定量主观评估(MQSGA)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1个月,血红蛋白(HGB)水平升高(q=2.08,P〈0.05),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无显著变化(q=1.22,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q=3.06,P〈0.01),尿素清除指数(Kt/V)升高(q=4.12,P〈0.01);干预后3个月,HGB和Kt/V水平明显升高(q分别为8.20,6.13;P均〈0.01),ALB水平升高(q=2.81,P〈0.05),hs—CRP水平明显下降(q=8.85,P〈0.01);干预后6个月,HGB、ALB水平和Kt/V明显升高(q分别为10.89,7.06,9.68;P均〈0.01),hs—CRP水平明显下降(q=13.26,P〈0.01)。干预前MQSGA评估营养良好者9例(12.5%),干预后3个月21例(29.2%),干预后6个月62例(86.1%),干预后3、6个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84,86.26;P均〈0.01)。结论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可以改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方式,使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先天性聋儿伴有孤独症倾向的发生率并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并结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对51例先天性聋儿及44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性测评,并对患有孤独症的聋儿进行护理干预,1个月后进行量表评定。结果本组先天性聋儿孤独症发生率为57%。2组患者CAR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先天性聋儿孤独症护理干预前后CARS评分显示除对玩具等物品的使用和非言语沟通外,其余5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超过50%的先天性聋儿患者合并孤独症,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先天性聋儿的孤独症状。  相似文献   

15.
石妮  尹斐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208-209,22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认知行为干预,包括改变认知评价、积极应对方式指导和放松训练。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娩后24 h内评定孕产妇心理和生理反应。结果两组焦虑得分、血清皮质醇含量均随时间变化而升高,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得分、血清皮质醇含量升高趋势慢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得分、皮质醇、母儿免疫因子(IgG、IgM、C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降低孕产妇分娩应激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综合健康教育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脂肪肝的干预,探讨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方式.方法 对58例脂肪肝肥胖儿童采用以家庭行为疗法为基础,加以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以及行为治疗在内等综合干预,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同时选取体重正常儿童58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干预前肥胖组体重、BMI值、收缩压及舒张压、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BMI、收缩压、TC、TG低于干预前(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HDL-C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 对肥胖儿童采取综合健康干预措施可以起到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使体内中性脂肪减少,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早期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上海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和敬老院住院的早期老年痴呆患者31例,有计划地对其实施日常生活功能训练,为期12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及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3、6、9、12个月后,早期老年痴呆患者的MMSE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1),ADL及NOSIE得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DR得分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早期老年痴呆患者经过持续有效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和自我管理训练,能够延缓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衰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和认知干预,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患儿家长交流会。并采用颜面部血管瘤的认知和态度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后对80名患儿父母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认知干预后患儿父母对血管瘤的认知和态度改善(P<0.01)、症状自评量表得分降低(P<0.01或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综合各相关因素,对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予以重视,在临床上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出院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2年1-12月入住长沙市中心医院的COPD患者9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COPD患者常规护理进行住院和出院后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4个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4个月的自我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自我护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干预方法和干预时间上有一定的交互作用(P0.01)。结论以协同护理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提高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合地方血友病诊疗中心开展的儿童血友病家庭治疗和护理行为的干预模式。方法由血友病护士和2~18岁的血友病患儿及其父母组成护理干预小组,针对儿童血友病家庭治疗和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归纳,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制定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个体化凝血因子注射培训指导、血友病知识讲座、血友病患儿家庭联谊会、家庭治疗护理行为随访等,并于干预前后对儿童血友病家庭治疗和护理行为进行测评比较,判断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血友病患儿家庭的治疗和护理行为的测评显示,22个具体行为中,19个行为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88,36.47,96.30,13.57,34.67,55.06,55.06,21.85,22.69,45.69,39.33,68.25,11.99,35.39,35.39,17.24,81.51,85.75,13.57;P〈0.01);“准确记录每一次出血及处置经过”由干预前的2例(3.85%)上升至干预后的48例(92.31%),“按月向血友病护士报告出血及治疗护理信息”由干预前的5例(20%)上升至干预后的52例(10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51,85.75;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改善儿童血友病家庭治疗和护理的行为的同时实现血友病诊疗中心对血友病患儿病例信息的有效管理,适合在我国地方血友病诊疗中心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