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痛经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36例患者中,经前或经期腹痛者20例。均在月经来潮之前2~3d或月经来潮1~2d出现腹痛症状。行经后腹痛者16例。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者14例,寒湿凝滞者11例,湿热郁结者5例,虚证6例。年龄均在38岁以下。  相似文献   

2.
妇女的正常月经,每月来潮1次,一般间隔28~30天,前后相差3~5天,也属正常范围。如果前后相差10天以上,甚至每月来潮两次,或数月来潮1次,则属异常。在月经期间,腹部感轻微隐痛,是正常现象,如腹痛明显,甚至剧痛,则属病态,称为痛经。  相似文献   

3.
女金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采用女金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15~27岁,平均23岁;对照组28例,年龄14~28岁,平均24岁,两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表现为月经来潮前数小时或经期出现下腹疼痛,持续数小时至2~3天不等,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妇科检查或盆腔B超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妇女在月经来潮的前后或正值来潮期间,出现少腹隐痛、刺痛、绞痛,甚或放射至腰部、尾骶部者,称为痛经。有的伴见肢冷面白,手足拘急,恶心呕吐等。针刺承山穴,能使这些症状立即解除乃至痊愈。本文共治疗并观察了痛经患者13例。其中20岁以下者4例;21~30岁者8例;31岁以上者1例。治法:令患者俯卧,以6寸毫针针刺双侧承山穴,徐徐捻转进针,以有强烈针感为度,留针15~30分钟。效果:13例患者,立即痛止者11例,缓解2例,有效率为100%。病例:朱芹英,女22岁,1984年10月21日初诊。痛经5年,加重半年。昨天月经来潮,色黯  相似文献   

5.
逍遥丸治疗经前乳房胀痛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采用逍遥丸治疗经前乳房胀痛 ,收效满意 ,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年龄 2 2~ 4 5岁 ,其中 2 2~ 2 5岁 19例 ,2 6~4 5岁 11例 ;发病时间最短 4个月 ,最长 10年。临床表现主要在月经来潮前 1周左右开始乳房胀痛 ,触之有明显的肿块 ,并常伴有情绪的改变 ,随月经过后诸症状减轻或消失 ,呈周期性发作。2 治疗方法逍遥丸的组成 :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甘草、生姜。功能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根据妇女乳房胀痛的特点 ,在月经来潮前 10天开始服用 ,至月经来潮经量明显增多为止 ,待下次月经来潮前 10天仍按上述方…  相似文献   

6.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经断前后汗出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997~ 1998年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柴胡、浮小麦治疗经断前后汗出 4 8例 ,结果治愈4 2例 ,好转 6例 ,治愈率为 87.5% ,总有效率为10 0 %。1 临床资料   4 8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年龄 4 0~ 4 5岁 10例 ,4 6~ 50岁 12例 ,51~ 56岁 2 6例 ;发病时间 15~ 30天 15例 ,31~ 6 0天 10例 ,6 1~ 90天 18例 ,91~ 180天 7例。患者主诉都以烘热汗出为主 ,发作次数每日 2~ 6次不等 ,持续时间 1~ 2分钟为多见。其中兼有月经异常 (周期紊乱、经量、经期改变 )者 38例 ,需要同时给予治疗者仅有 6例 (月经先期 2例 ,月经过多 1例 ,经期…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3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只有 4例为已婚病人 ,年龄在 18~ 2 5岁。诊断依据 :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疼痛 ,得热痛减 ,色黯有块 ,甚者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治疗方法 :人参 10 g、当归 15 g、川芎 5 g、炒芍15 g、肉桂 5 g、莪术 10 g、丹皮 10 g、甘草 10 g、牛膝15 g。对于寒重者 ,可加炮姜 10 g,对于寒凝伴气滞者 ,加乳香、没药各 5 g。于每月月经来潮前 5~ 7天开始服用 ,每日一剂。服用至来月经 ,若月经第一天痛重者 ,可服用至月经第一天 ,连续服用三个月。疗效观察 :这 30例病人中有 4例经治疗后经期小腹微痛…  相似文献   

8.
凡在经期前后或在经期中发生腹部疼痛及其他不适 ,以致影响生活及劳动者称为痛经。其病因比较复杂 ,一般根据病因大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近几年来我们以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1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1例患者年龄 1 6~ 2 3岁 ;病程 2个月~ 5年 ;月经来潮 1~ 6年。全部患者均为未婚女性 ,临床表现为月经前后或经期发生小腹胀痛及其他不适 ,疼痛严重需用止痛药物止痛 ,甚至卧床 ,以致影响正常工作学习 ,已排除盆腔器官明显异常。治疗方法针刺疗法 :以气滞血瘀为主者 ,临床表现为小腹胀痛 ,月经色紫黑夹有血块 ,经量少…  相似文献   

9.
1临床瓷料 本组总结了我院2002年8月~005年10月期间的特殊、非典型宫外孕饼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年龄20~38岁,未做过人工流产者8例,做过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者19例(做过2次以上流产者11例),宫内置环2例;均因腹痛就诊,伴阴道不规则出血18例,其中未到月经周期者11例(末次月经后21~27天);伴停经或经期延迟3-5天15例;腹痛持续时间2h4d,大部分出现血压脉搏改变、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个别患者就诊时就已出现意识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一般资料45例均为未婚青少年学生,经期相对固定,年龄11~22岁;病史3个月~6年。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下腹部剧痛,甚则牵引至腰部胀痛,经血排出后疼痛缓解,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冰冷,恶心呕吐,头痛心烦,脉弦细。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口服加味逍遥丸,每次eg,每日2次。于经前3~5日开始服用至月经来潮第一天,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本组第1疗程治愈32例,症状完全消失;好转13例,症状减轻;第2疗程治愈42例,好转3例。随访3个月,其中2例因经前腹胀,恐其痛甚继服加味逍遥九预防发作,余各例疗效均稳定。体会青少年…  相似文献   

11.
<正> 经期综合症,是指妇女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多种证候反应的总称。如临床比较常见的“经期头痛”,“经期乳块”,“经期肿胀”,“经期腹痛”,“经期泄泻”,“行经吐衄”等。病因复杂,证候广泛。采取综合分型论治,可以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现就其中60例较典型患者,小结于后: 临床资料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49岁。其中15~20岁5例,21~35岁19例,36~49岁36例,病程15年以上9例,10~15年18例,3~9岁25例,3月~3年8例,其中逐月出现15年以上2例,10年以上7例,3~9年13  相似文献   

12.
痛经有佳肴     
月经是妇女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有不少妇女在月经来潮前或月经来潮期间有些不舒服,诸如腰痛,下腹部坠胀感,乳房发胀,轻度水肿,以及情绪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等,但并不影响工作,不需药物治疗。腹痛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有时放射至会阴、肛门及腰部,伴恶心、呕吐、尿频、便秘及腹泻,严重时剧烈腹痛,常持续数小时或1~2天者,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痛经散敷脐治疗痛经15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 ,甚则剧痛昏厥者 ,称为痛经 ,亦称“经行腹痛”。本病以青年妇女居多。笔者于 1995年元月~ 2 0 0 0年元月间 ,对确认为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所引起的痛经病人 15 0例 ,采用痛经散敷脐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5 0例均为门诊病人 ,未婚 2 9例 ,年龄 15岁~ 2 5岁 ,已婚12 1例 ,年龄 2 3岁~ 45岁 ;病程 1浕~ 10浕不等。全部病例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小腹疼痛 ,均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2 治疗方法2 1 药物组成 吴茱萸 2 0 g ,小茴香 2 0 g …  相似文献   

14.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甚至疼痛剧烈者 ,多见于青年妇女。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采用针刺治疗痛经 76例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 :76例患者全部来自门诊。年龄 :16~ 2 0岁 3 6人 ,2 0~ 3 0岁 3 2人 ,3 0~ 3 8岁 8人。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关元、气海、归来、太冲、三阴交、足三里、次。2 .2 治法 :于月经前 5天开始 ,每日针 1次 ,持续到月经第 2天 ,连续治疗 3个月经周期。3 治疗结果3 .1 疗效标准治愈 :治疗 3个月后症状消失 ;有效 :治疗 3个月后疼痛减轻或疼痛时间缩短 ;无…  相似文献   

15.
妇科性头痛是顽固、反复发作的常见病,近几年来,对38例妇科性头痛患者应用蒙医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8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6~49岁,病程2年~10年不等,大部分妇女均以月经前后、经期或者不规律性头痛,重者恶心、呕吐等,疼痛性质呈搏动性,常以一侧或两侧交替发作;或波及整个头部。部分患者伴有月经不正常、量  相似文献   

16.
凡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出现的以明显下腹部疼痛为主,不论痛在经期、经前、经后,或两次月经之间,有规律的发作,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均属于“痛经”的范畴。西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以月经来潮时出现下腹部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亦可归入痛经的讨论范畴。常见症状:①月经期间或月经期前后发生下腹部、腰骶部疼痛;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临床上以未婚青年妇女多见。我们于1 987年至 1 992年运用自拟温经止痛汤治疗 56例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整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6例中未婚 38例 (均未作妇科检查 ) ,已婚 1 8例 ;年龄 1 5~ 2 0岁 1 8例 ,2 1~ 30岁 2 7例 ,31~ 37岁1 1例 ;月经初潮 1 4岁 1 7例 ,1 5岁 2 2例 ,1 6岁 1 1例 ,1 7岁 6例 ;初潮时经痛 37例 ,半年~ 1年后经痛 1 9例 ;经前 2~ 3天开始腹痛 1 8例 ,经期腹痛 2 7例 ,经期全程腹痛 1 1例 ;月经周期 2 1~ 2 5天 1 6例 ,2 6~ 30天 2 1例 ,31~ 4 0天…  相似文献   

18.
倒经,又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是指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吐血、鼻衄,并伴有经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本组72例均为我院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中医门诊病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45岁;30~35岁15例,36~40岁36例,41~45岁21例。全部病例病程均在3个月经周期以上。且以月经将净或月经净后头痛为主。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头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2次以上者。(2)头痛大多为单侧、或左或右,亦可见于两侧太阳穴或头顶部,痛如锥刺或掣痛,或绵绵作痛。(3)排除经期外感,高血压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全部病例均具有经期或经后头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等肝血虚临床表现。3治疗方法基…  相似文献   

20.
倒经,是指妇女月经来潮的前1、2天或正值行经时,出现周期性的衄血。正常的月经量减少或不行,亦称逆经。现就临床常见几种证候,举例如下,敬请同道指正。一、血热型李××,女,22岁,农民,1985年6月13日初诊。月经常不按期而至,经前或经期常有鼻衄,量多色红,面红唇赤,心烦易怒,口燥咽干,夜卧不安,身有微热感,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