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体外不同密度嗜酸粒细胞(EOS)凋亡及IL-3、IL-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共同β受体(βc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地塞米松促进哮喘EOS凋亡的机制。方法卵蛋白激发哮喘豚鼠动物模型48h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低密度EOS(HEOS)及正常密度EOS(NEOS)。HEOS及NEOS分别与地塞米松(10^-1~10^-5mol/L)共培养24h,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密度EOS的βcR mRNA表达,3′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地塞米松干预24h后,可见EOS凋亡增加的同时,不同密度EOS中βcR mRNA表达下降,并与地塞米松浓度呈剂量依赖性。βcR表达与EOS凋亡呈负相关(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不同密度EOS表达βcR,抑制其细胞因子活动,促进EOS凋亡。地塞米松可以通过增加EOS中βcR表达调节EOS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M)对嗜酸细胞(EOS)上白细胞介素5受体α(IL-5Rα)、白细胞介素3受体α(IL-3Rα)、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α(GM-CSFRα)及共同β链(βc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促进哮喘EOS凋亡的机制.方法1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每组6只,以卵蛋白致敏激发制作哮喘豚鼠模型,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低密度EOS(HEOS)及正常密度EOS(NEOS),以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原位杂交检测各受体mRNA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EOSIL-5Rα、IL-3Rα相对含量.结果HEOS及NEOS凋亡,哮喘组(4.0±2.0、3.0±2.0)与正常组(8.0±2.0、7.0±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细胞数哮喘组(75.2±12.6、50.7±11.2)与正常组(4.8±1.5、9.5±2.6)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用DM2h后不同密度EOS数量(14.8±8.3、20.0±7.0)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DM组以HEOS下降为明显(P<0.05),BALF中EOS以NE0S为主,EOS凋亡DM组(24.0±5.0、22.0±4.0)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OS表达IL-5、IL-3及GM-CSFα受体mRNA,哮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DM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βcR表达哮喘组(41±6、39±7)与正常组(28±5、26±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DM组(32±8、30±5)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EOS表达各受体与NEO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T-PCR检测显示,DM组IL-5Rα、IL-3RαmRNA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DM可促进哮喘豚鼠肺内EOS凋亡,减少肺内EOS浸润,DM可通过促进IL-5、IL-3、GM-CSF受体各自α链表达,抑制这三种受体的共同β链表达,减少其生物学功能,促进EOS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M)对哮喘豚鼠体外不同密度嗜酸细胞(Eos)凋亡及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受体α(GMCSFR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DM促进哮喘Eos凋亡的机制。方法:卵蛋白激发哮喘豚鼠动物模型,48h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低密度及正常密度Eos(HEos,NEos)。HEos及NEos分别与DM(10-10~10-5)mol/L共培养24h,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Eos的GMCSFRαmRNA表达,3′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DM干预24h后,在Eos凋亡增加的同时,不同密度EosGMCSFRαmRNA表达也增加,并与DM浓度呈剂量依赖性。GMCSFRα表达与Eos凋亡呈正相关(P<0.05)。结论:DM可促进不同密度Eos表达GMCSFRα,抑制其细胞因子活动,促进Eos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TP)与地塞米松(DM)对体外不同密度嗜酸粒细胞(Eos)凋亡及 bcl 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哮喘Eos凋亡的机制。方法 卵蛋白激发哮喘豚鼠动物模型 48 小时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不同密度 Eos。TP(10-7 ~10-4 mol/L) 或 DM(10-10 ~10-5 mol·L-1 )干预 24 小时,原位杂交检测Eos的bcl 2 mR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TP及 DM干预 24 小时,可见Eos凋亡增加,以低密度Eos(HEos)为明显,bcl 2 mRNA表达降低,呈剂量依赖性。bcl 2 mRNA的表达与Eos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TP及DM可抑制 bcl 2 mRNA表达,促进 Eos凋亡。bcl 2 参与了 TP及DM对Eos凋亡的调节。TP可能具有激素样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IL-17受体(interleukin-17 receptor,IL-17R)在大鼠重症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肺炎克雷伯菌3.6×10~9cfu/只,建立大鼠重症肺炎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肺组织IL-17、IL-17R、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水平;动态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并取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IL-17及IL-17R mRNA的表达于造模后4 h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282.32±21.22)倍、(18.01±0.67)倍(P<0.01),至第7天基本降至基础水平.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高峰延迟于IL-17及IL-17R,于第5天达到高峰.IL-17 mRNA的表达量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1).模型组肺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及出血,于第3天出现显著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IL-17及其受体在重症肺炎中高表达,是参与重症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细胞因子,其促炎作用与上调中性粒细胞聚集及刺激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外周血、肺和骨髓组织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和肺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和白介素5(IL-5)的表达及激素对其影响,探讨在气道-骨髓-循环-气道是否存在着调控EOS定向迁移的信号环路及激素干预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豚鼠40只,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哮喘组(B组)、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和布地奈德干预组(D组),每组10只,在末次激发6 h后处死豚鼠,取豚鼠颈动脉血、骨髓和肺组织,分别制备血涂片、骨髓涂片和肺组织切片;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用Wright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和EOS百分比;肺组织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总数和EOS百分比;肺组织切片用Eotaxin、CCR3和IL-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分别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豚鼠外周血、骨髓和肺组织中.EOS百分比分别为:A组(1.33±0.52)%、(1.17±0.41)%,(1.67±0.52)%;B组(4.83±0.98)%、(3.17±0.75)%、(4.00±0.89)%;C组(2.68±1.03)%、(1.67±0.82)%、(2.83±0.75)%;D组(2.67±0.52)%、(1.83±0.75)%、(2.67±0.52)%;B组与A、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较D组降低骨髓EOS百分比似乎更明显;豚鼠肺组织Eotaxin、CCR3和IL-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A组(2.29±0.35)%、(2.07±0.15)%、(1.92±0.09)%;B组(3.27±0.42)%,(3.66±0.47)%、(3.03±0.33)%;C组(2.80±0.22)%、(2.98±0.45)%、(2.54±0.32)%,D组(2.75±0.31)%、(2.65±0.25)%、(2.32±0.12)%,B组与A、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哮喘豚鼠肺组织中EOS百分比和Eotaxin、CCR3和IL-5在肺组织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852,P<0.001)、(r=0.671,P<0.001)、(r=0.663,P<0.001).结论 哮喘豚鼠外周血、骨髓和肺组织EOS均明显增加,并与肺内Eotaxin、CCR3和IL-5的表达相一致,说明EOS浸润和上述因子有密切联系,并且激素可通过抑制Eotaxin、CCR3和IL-5的表达和活性,有效发挥抗EOS炎症作用,是激素控制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凶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 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 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_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 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I-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模型白介素4(IL-4)、IL-5水平及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activity,AHR)的影响,为激素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各10只豚鼠.用卵白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三通管做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测定气道内压力以反映气道反应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豚鼠血清中IL-4、IL-5含量.结果 哮喘模型组豚鼠血清IL-4、IL-5含量,分别为(38.2±3.4)ng/L和(344.4±21.8)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8±1.2)ng/L和(77.8±26.0)ng/L(P<0.01);地塞米松组IL-4、IL-5含量,分别为(22.0±1.8) ng/L和(234.6±35.1)ng/L,均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哮喘豚鼠模型组气道反应性(0.013±0.014) g/L与正常对照组(0.168±0.186) g/L比较显著升高(P<0.01);地塞米松组气道反应性(0.144±0.154) g/L与哮喘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能有效降低哮喘豚鼠AHR,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哮喘豚鼠体内IL-4、IL-5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已知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特征,EOS产生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能损伤气道上皮。增强EOS活性或增加EOS存活率将潜在地延长或加重支气管哮喘。β-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β-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激素)是治疗哮喘的主药,且常合用。作者选择EOS的氧化代谢产物及EOS凋亡为指标,分别观察β-激动剂及激素的作用,并进一步观察两药合用相互作用对EOS功能及EOS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屋尘螨抗原(Derp1)对大鼠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白介素6(IL-6)、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中细胞分别暴露于3个不同的Derp1浓度(1、5、10 mg/L)及3个不同的培养时间点(4、8和24 h).然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细胞及细胞上清液中IL-6、IL-8和TGF-β1的表达及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指标有明显变化.Derp1刺激4h,IL-6和IL-8表达开始升高,直至8~24 h呈高水平.而在Derp1浓度≥5 mg/L条件下,IL-6和IL-8表达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1 则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其表达水半呈逐渐上升趋势,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炎症指标(IL-6,IL-8,TGFβ1)ELISA结果与PCR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Derp1刺激气道上皮细胞,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免疫反应,释放一系列炎症因子如IL-6、IL-8和TGF-β1.从而参与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及哮喘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5(IL-5)与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录激活因子和信号转导子1(STAT-1)蛋白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豚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据不同时间段分为B1组(0h)、B2组(24h)、B3组(72h)、B4组(5d)和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B组与C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诱发豚鼠哮喘发作,A组用0.9%生理盐水代替抗原进行腹腔注射致敏和激发。观察各组豚鼠临床与病理学变化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各组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1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5的浓度,同时计数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EOS)数。结果B组和C组肺组织病理变化为哮喘病理改变特点,气道上皮细胞STAT-1蛋白表达:B1~B4组豚鼠在OVA激发后其分别为(57±9,136±14,95±21,67±30)与A组(1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25±7)与B4组(67±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B4组气道上皮细胞STAT-1蛋白表达水平与BALF中EOS和IL-5动态变化呈正相关(r=0.652,P<0.01)和(r=0.699,P<0.05)。结论哮喘存在EOS、T细胞、上皮细胞等炎细胞的聚集、活化及细胞组分的高分泌和气道上皮细胞STAT-1的过度表达与持续活化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异常,其机制可能与IL-5介导的STAT-1过度表达与持续活化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和细胞因子紊乱等有关。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气道上皮细胞STAT-1的表达和上述炎细胞集聚与活化,调控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和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联合应用重组可溶性IL-13受体α2(sIL-13Rα2)及重组可溶性IL-5受体(sIL-5R)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模型,观察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粒细胞(EOS)凋亡率以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L-13Rα2治疗组、sIL-5R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鸡卵白蛋白(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sIL-13Rα2治疗组、sIL-5R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次激发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sIL -13Rα2100 μg、sIL-5R 100 μg及sIL-13Rα2、sIL-5R各100 μg干预,正常对照组及哮喘组生理盐水代替.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BALF中EOS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otaxin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BALF中EOS数目百分比、Eotaxin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EOS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②与哮喘组比较,sIL-13Rα2治疗组、sIL-5R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BALF中EOS数目百分比及Eotaxin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EOS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③与单独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 联合应用sIL-13Rα2及sIL-5R能够明显增加哮喘小鼠EOS凋亡,明显降低Eotaxin水平,可明显减少EOS肺部浸润,改善气道炎症,较单用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豚鼠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3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影响。方法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异丁斯特10、20、30mg/kg组及地塞米松(DXM)给药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制备豚鼠哮喘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IL-4、IL-13的含量;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eotaxin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豚鼠支气管壁及管腔内、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平滑肌肥厚,黏膜、肺组织充血水肿,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较模型组炎症表现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比较,异丁斯特各剂量组及DXM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结论异丁斯特对哮喘豚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L-13含量及eotaxin水平,减少气道EOS浸润,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一定浓度的咪喹莫特( imiquimod)对哮喘小鼠模型Toll样受体7(TLR7)的表达及Th细胞因子ID12、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咪喹莫特组(C组),每组10只.建立哮喘模型,干预组在吸入鸡卵白蛋白(OVA)前1h雾化吸入1.5 g/L咪喹莫特混悬液30 min,持续7天.OVA雾化结束后24h,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2和IL-13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肺组织TLR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哮喘组小鼠HE染色可见其小气道管壁增厚,分泌物增多,上皮细胞脱落,排列紊乱,黏膜下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咪喹莫特组炎症程度较哮喘组减轻.②哮喘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种炎症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咪喹莫特治疗组的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哮喘组显著减少(P<0.05).③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IL-12水平较正常组降低,咪喹莫特组较哮喘组升高(P<0.05);而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IL-13水平较正常组增加,咪喹莫特治疗组较哮喘组降低,较正常组增加(P<0.05).④哮喘组小鼠肺组织TLR7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减少,咪喹莫特组较哮喘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雾化吸入咪喹莫特能上调TLR7 mRNA的表达,使IL-1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L-22对人气道上皮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气道成纤维细胞的生理学作用.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 检测气道上皮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气道成纤维细胞哮喘血清刺激前后IL-22R1 mRNA表达的变化.不同浓度的IL-22(10 ng/ml,100 ng/ml,1 000 ng/ml)刺激气道上皮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气道成纤维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结果 哮喘血清刺激后气道上皮细胞IL-22R1 mRNA表达降至正常对照组的9%,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 mRNA表达升高至正常对照组的345倍,而气道成纤维细胞IL-22R1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高剂量(1 000 ng/ml)的IL-22刺激气道上皮细胞和气道成纤维细胞12、24 h可显著降低细胞增殖(P<0.05,P<0.01).三种不同浓度的IL-22刺激气道上皮细胞24 h后均导致细胞凋亡显著下降(P<0.05),低浓度的IL-22(10 ng/ml)导致细胞坏死增加(P<0.01).不同浓度的IL-22刺激气道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凋亡和坏死无显著性变化.中、高浓度IL-22(100 ng/ml,1 000 ng/ml)刺激气道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坏死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IL-22在支气管哮喘中对气道上皮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并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程相关;而对气道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则可能与浓度及病程相关.支气管哮喘后续阶段,IL-22对气道成纤维细胞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硫酸氨基葡萄糖(GS)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体外培养的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HOC)合成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10例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骨标本获取软骨细胞进行培养.在HOC培养液中加入IL 1β(5μg/L)和不同浓度的GS(0.2 mmol/L,2.0 mmol/L,20.0 mmol/L)作用24 h,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检测细胞上清中的NO的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HO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IL-1β刺激后HOC合成NO增加,i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t=-14.81,-45.38,均P<0.01).2.0 mmol/L和20.0 mmol/L GS浓度依赖式抑制IL-1β诱导HOC合成NO(F=12.43,P<0.05),抑制IL-1β诱导HOC中iNOS mRNA(F=142.28,P<0.05)和蛋白的上调(F=78.08,P<0.01).单独使用20.0 mmol/L的GS对HOC合成NO无影响(t=-0.17,P>0.05). 结论 GS通过下调HOC细胞内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IL-1β诱导的NO合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IL-5可溶性受体仅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以及Bax蛋白表达的干预。方法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L-5Rα治疗组。哮喘组和slL-5Rα治疗组分别给予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其中,sIL-5Rα治疗组于激发前30min腹腔注射sIL-5Rα100μg进行干预,每日一次,连续7d;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给予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BALF中IL-5、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EOS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EOS比例、IL-5、Eotaxin水平显著升高(P〈0.01),EOS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与哮喘组比较,sIL-SR治疗组EOS比例、Eotaxin水平明显下降(P〈0.01),EOS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IL-5可溶性受体α可明显降低哮喘小鼠IL-5、Eotaxin水平,上调肺组织Bax蛋白表达,减少肺部EOS的浸润和增加其凋亡,可以明显缓解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5-氮胞苷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以5-氮胞苷诱导24 h,正常培养3周,125I-Pindolol同位素放射配基法测定β受体密度,RT-PCR法测定其β受体mRNA表达水平,并与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相比较。结果 正常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β受体蛋白及其mRNA。5-氮胞苷诱导后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β受体,随着5-氮胞苷浓度增加,骨髓基质细胞的β受体密度增加,至5×10-6mol/L时达最高峰;β受体密度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于4周时接近正常心肌细胞水平。结论 5-氮胞苷诱导后,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β受体,并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分化后的细胞具有类似儿茶酚胺类激素的受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Bcl-2 mRNA和蛋白、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结果病例组外周血Bcl-2 mRNA相对表达量、EOS计数和IL-5分别为(0.64±0.12)、0.46(0.37,0.75)×10~9/L和(19.41±3.41)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和FEV1%分别为(21.45±6.40)pg/m L和(72.06±5.4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l-2 mRNA与EOS计数和IL-5呈正相关(r_s=0.404,r=0.354,P0.05),而与FEV_1%呈负相关(r=-0.340,P0.05);治疗后外周血Bcl-2 mRNA相对表达量、EOS计数和IL-5分别为(0.40±0.10)、0.31(0.15,0.27)×10~9/L和(15.50±3.06)pg/m L,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而FEV1%分别为(80.16±5.1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患者EOS计数、IL-5及FEV1%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