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及生命质量,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幸,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为探讨预防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对2 0 0 2年1 0月1日至2 0 0 3年9月3 0日太原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太原市1 0个县(市、区) 94所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 8周到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2 480 7例,孕2 8周前引产的出生缺陷儿63例及4~6个月进行B超筛查的孕妇981 7例。2 方法 由监测医院分娩室护士长将本院资料进行统计后,填写围产儿季报表、…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胶州市从1997年初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截止2003年底,7年共检测围产儿52714例。获得较完整数据,现总结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监测方案全市有接生能力的医院与卫生院19所,全部进行监测工作。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和国家统一诊断标准,由经过  相似文献   

3.
出生缺陷或先天异常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异常,是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存活的缺陷儿不仅本人生存质量受到影响,而且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主要缺陷类型,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将2005-2007年我县各医疗单位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2007年宁海县所有接生的县、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孕满28W至产后7d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不包括计划外引产。2方法按照《浙江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依据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按要求填写《宁波市出生缺陷报告卡》及围产儿数季报表,按季上报县妇幼保健院,每半年抽查1/2单位进行质量控制调查,杜绝漏报。3诊断标准围产儿出生后进行全面体检,如发生出生缺陷严格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先天畸形诊断标准》进行诊断。4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1出生缺陷发生率宁海县共有2家县级医院和6家乡镇卫生院开展接生,3年间共监测围产儿20543例,发生出生缺陷200例,发生率9·74‰;出生缺陷围产儿病死率是465·00‰...  相似文献   

4.
控制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出生则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则纲要》中“大幅度减少残疾儿童”的目标之一。为掌握桐乡市出生缺陷的有关情况,我们通过对桐乡市4所市级医院2002-2003年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4所市级医院住院分娩的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1.2 方法 参照《浙江省围产期出生缺陷儿监测方案》及卫生部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23类出生缺陷定义、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以医院为单位进行监…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掌握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预防及减少出生缺陷 ,合肥市 1996年选择 2家省级医院、5家市级医院和 1家市级妇幼保健院为监测点 ,1997年 7月又增加2家市级医院为监测点 ,按卫生部《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开展了出生缺陷的监测工作。现对监测医院1996~ 2 0 0 0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6~ 2 0 0 0年在合肥市各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 2 8周至产后 7d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不包括计划外引产。1 2 方法 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每一例新生儿进行检查 ,发现畸形儿 ,将有关产母情况、缺陷儿情…  相似文献   

6.
1出生缺陷干预现状 1.1出生缺陷监测我国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开始1986年,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监测对象为在监测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到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不包括孕28周后的计划外引产)。目前出生缺陷监测的种类有23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湘潭市13家医院开展多种产前诊断后,围产期出生缺陷儿的转归变化情况。方法对湘潭市13家医院住院分娩及引产的孕20周~出生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及产前诊断并治疗性终止妊娠,统计描述和分析监测结果。结果 (1)在45 564例围产儿中监测到出生缺陷儿59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06‰。(2)产前诊断发现缺陷胎儿347例,检出率58.32%;其中9种严重缺陷胎儿产前检出率84.74%,28周前检出率51.95%。(3)有337例缺陷胎儿治疗性终止妊娠,占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的93.39%,使存活儿中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3.06‰下降为5.66‰,严重出生缺陷在存活儿中排位后移;结论 (1)产前诊断并终止妊娠使出生缺陷在围生儿死亡中的比例增高,存活婴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顺位改变;(2)产前诊断使严重出生缺陷在分娩前及时终止妊娠,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通州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对通州市2所监测医院住院分娩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临床类型及死亡率进行监测。结果:在7328例围产儿中,共检出60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19‰,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46.67%。出生缺陷中以唇腭裂居首。其次为神经管畸形。农村围产儿畸形率明显高于城市。结论: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身的保健意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622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燕萍  叶小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22-4523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生缺陷监测网要求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孕28周至产后7天在该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4年共监测围产儿6226例,发现出生缺陷儿137例,发生率为22.00‰;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巴氏水肿胎、唇裂并腭裂、多指(趾)、脑积水、马蹄内翻足。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30.06‰,城区13.52‰,农村高于城区;出生缺陷发生与环境因素、毒物接触、早孕感冒、服药等有关。结论: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和围产期保健,提高监测质量,减少缺陷儿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李春梅  王淑阁 《中国保健》2009,(16):802-803
目的:了解铁岭市出生缺陷儿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度在我市14家监测医院内住院引产或分娩的孕满12w到产后足7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16334例,筛查出生缺陷儿121例,本地区缺陷儿发生率为74.08/万。结论:普及婚前保健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减少缺陷儿的发生及出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3个县(市、区)的16家县级以上医院2002年1月-2004年9月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297例围产儿中有出生缺陷儿265例,发生率为7.51‰;发生率较高的武义县(11.04‰)与较低的东阳市(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生缺陷死亡率为434.0‰,显著高于10.6‰的总体围产儿死亡率(P〈0.001);19.25%的出生缺陷儿母亲早孕期曾受可疑致畸因素影响;产前诊断的比例为23.02%。结论:加强优生知识教育,提高产前诊断水平,继续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探明危险因素,有效降低我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南通市2 0 0 3年监测的44 2 8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对我市所有接产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 8周至产后7d内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进行监测,其中农村3 485 3例,城镇9 43 3例,共有双胎2 5 0例。1.2 方法对每一位出生缺陷儿按要求填报《南通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内容包括产母情况、缺陷儿情况、出生缺陷诊断、孕早期情况等,并按月上报。2 结果2 .1 出生缺陷发生率44 2 86例围产儿中,各种出生缺陷2 0 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5 4‰。其中单发缺陷184例,多发缺陷17例。2 .2 前五位出生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出生缺陷是造成围产儿、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和主要缺陷的构成,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对宁海县2006—2012年各医疗单位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分析资料为2005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宁海县所有接生医院住院分娩满28孕周至产后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动态观察谓南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探索其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 ,我们从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在渭南市年出生 5 0 0人以上的 2 0个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进行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1997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12月 3 1日在监测单位住院分娩的孕满 2 8周至产后 7天内的围产儿。1.2 方法使用全国统一的《出生缺陷登记卡》 ,围产儿季报表。培训监测人员 ,专人负责表、卡填写、审核、定期上报 ,每年进行一次漏报调查。2 结果2 .1 出生缺陷发生率监测期共出生围产儿 3 2 811例 ,出生缺陷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出有效措施。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于2007--2012年对黔南州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内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分析。结果黔南州6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由2007年的114.84/万下降至2012年的65.1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为总唇裂、多指、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和外耳畸形。结论应积极开展孕前保健、产前指导等工作,预防出生缺陷,关注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齐齐哈尔市2005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缺陷是导致孕早期流产、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残疾的重要原因。对于存活儿,由于形态结构的缺陷,将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甚至极为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婴儿的出生率,出生缺陷的监测与干预有很重要的意义。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所及齐齐哈尔市妇幼保健院对齐齐哈尔市2005年监测的740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BD)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要求,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监测,监测单位共6家,监测对象为2004年10月1日—2005年9月31日在齐齐哈尔市各监测医院分娩的孕28周到产后7天的围产儿。监测采用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及时发现影响沈河区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对沈河区2001年~2005年的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沈河区内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逐一筛查,并按要求填报“出生缺陷报告卡”。结果2001年~2005年,沈河区地段医院上报围产儿13186人,出生缺陷儿17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5.75/万。结论加强产前筛查及提高产前诊断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湖北省出生缺陷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湖北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变动趋势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为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 ,湖北省出生缺陷网于 2 0 0 1年正式实施 ,现将2 0 0 1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监测方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 ,共有 5 2个监测医院参加 ,地市级医院 4 5个 ,县级医院 7个 ,分布在全省 17个地市。1.2 监测对象为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及 7天内死亡新生儿以及计划内引产的围产儿。1.3 资料收集监测医院分管出生缺陷监测人员填写“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和…  相似文献   

19.
151 537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连续、动态地观察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 ,准确掌握出生缺陷儿的区域分布、性别分布、发生顺位等情况 ,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可靠的资料 ,以便找出干预措施 ,现就我市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15 15 37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1.监测对象 :采用围生期 I的规定 ,对在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 2 8周至产后 7d内的围生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 )进行监测 [1 ] 。2 .资料来源 :青岛市承担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任务的2 0所医院 1998年~ 2 0 0 1年上报的 15 15 37例围生儿情况月报表及出生缺陷登记卡。3.诊断标…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1996—1999年出生缺陷监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出生则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大幅度减少残疾儿童”的目标之一。为掌握宁波市出生缺陷的有关情况,我们通过对全市五个县(市)、区的8所医院出生缺陷的四年监测,从而获得了较为准确、可靠、能反映全市范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的资料。 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1996年1月~1999年12月,8所出生缺陷监测单位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42367例,其中出生缺陷儿475例。2方法 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