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利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关闭间隙对拔牙矫治病例的垂直向控制情况.方法:回顾研究2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或安氏Ⅰ类伴双颌前突,拔除4颗前磨牙矫治的病例.根据采用不同的支抗方式,把所选病例分为A、B两组,每组13例.A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B组采用Nance托+横腭杆(TPA)增强支抗,两组病例均利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经T检验显示两组病例SN-MP、OP-SN、ANS-Me、U 1-PP、U6-PP、Yaxis之间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Nance托联合TPA作为支抗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能对患者的垂直向支抗提供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Yuan S  Tang LH  Li TH  Weng SE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3):350-353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病例中Nance弓与横腭杆联合应用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2~16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19例,分析应用Nance弓与横腭杆联合加强支抗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及记存模型测量值的变化,采用SAS 8.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磨牙平均前移(1.97±0.696)mm,未超过拔牙间隙的1/3,U1-SN减小10.97°±3.81°;下颌平面角、面高比以及后牙弓宽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上颌前突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Ls-E、Ls-Snpg和Cm-Sn-Ls的改变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ance弓与横腭杆联合应用能在三维方向上起到可靠的支抗控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支抗系统。  相似文献   

3.
微种植体支抗与上颌横腭杆加Nance弓支抗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及上颌横腭杆(TPA)+Nance弓正畸支抗治疗双颌前突及上颌单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例双颌前突或上颌单颌前突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和TPA+Nance弓加强支抗,通过治疗前、后X线投影测量评价两种支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矫治结束,两组病例面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种植体支抗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了4.1mm和5mm,磨牙平均前移1.03mm,TPA+Nance支抗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4.55mm和3.56mm,磨牙平均前移2.35mm。结论:微型种植体及TPA+Nance弓用作正畸支抗治疗双颌前突或上颌单颌前突均可提供临床所需的最大支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临床矫治中反向Nance弓与横腭弓联合应用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8.7-24.6岁安氏Ⅱ类1分类女性错(牙合)患者16例,分析联合应用反向Nance弓与横腭弓加强支抗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1)UMD与UMRD均有增大,但磨牙前移量被控制在拔牙间隙的1/5以内。(2)UMVD、MP-FH与ANS-Me均无显著性改变,支抗磨牙的垂直方向变化得到有效控制。(3)磨牙在水平方向上无舌向倾斜、移位及扭转。结论:反向Nance弓与横腭弓联合应用,能在三维方向上较好地控制支抗磨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口外弓或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年女性安氏Ⅱ类1分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成年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种植支抗组)或口外弓支抗(口外支抗组)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每组10例,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分析。结果矫治后2组上颌基骨位置没有明显变化,下颌均略微前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种植支抗组上颌磨牙前移(1.91±0.69)mm,口外支抗组为(2.38±1.0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支抗组上颌磨牙压低(0.70±0.71)mm,口外支抗组上颌磨牙伸长(0.88±0.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种植支抗组下面高减少(1.13±0.93)mm,口外支抗组增加(0.37±1.93)mm(P<0.05);口外支抗组下颌平面角增加(2.18±1.74)°,种植支抗组减小(1.51±2.76)°(P<0.01),种植支抗组上颌磨牙压低后带来了下颌向前向上旋转的改变。两组上颌中切牙都得到内收,并均有压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支抗或传统口外弓支抗均可取得良好的支抗效果,内收上颌前牙,改善磨牙咬合关系,种植支抗在磨牙垂直向控制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治疗成人安氏Ⅱ类错畸形伴深覆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18例Ⅱ类错畸形伴深覆患者,排齐后换用0.019×0.025不锈钢方丝,在12,13和22,23间或同时在32,33和42,43间植入微型种植体,打开咬同时关闭拔牙间隙。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U1-PP距和L1-MP距减小,前牙深覆从Ⅲ度达到正常。结论:微型种植体可以有效的治疗成人安氏Ⅱ类错畸形伴深覆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应用于安氏Ⅱ1类错(牙合)正畸治疗中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15~23岁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12名,通过应用口内联合支抗增强上颌磨牙的支抗,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矢状方向上,U6A-RL和U6s-RL分别增加1.13 mm和1.64 mm,但支抗磨牙前移未达到拔牙间隙的1/3;磨牙近中倾斜角度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U1A-RL和U1E-RL分别减少2.38mm和4.96 mm,上颌切牙唇倾角度减小15.22°,上颌突度减小1.25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方向上,支抗磨牙伸长量、下颌平面角和面高比例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内联合支抗能够在三维方向获得满意的支抗效果,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系统.  相似文献   

8.
三种不同支抗形式拔牙矫治青少年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横腭杆、Nance弓及两者联合使用三种支抗形式用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17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2例,分为三组: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各组病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使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平均时间10.4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牙颌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横腭杆组、Nance弓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磨牙平均前移量分别为3.03 mm、2.93 mm、1.18 mm;在垂直向和水平向上三组支抗控制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组代表软组织侧貌的指标Ls-E、Li-E、Cm-Sn-Ls、Pg'B'-FH、A'L s-FH、Z角均有显著改变(P<0.01).结论: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在矢状向、垂直向、横向支抗控制较好,三维支抗控制优于单纯使用横腭杆组或Nance弓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对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抗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横腭杆与Nance弓以及横腭杆与滑动杆两种不同口内联合支抗系统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9岁双颌前突患者30例,分为两组: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组、横腭杆与滑动杆联合支抗组,各组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使用MBT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组磨牙前移量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而横腭杆与滑动杆联合支抗组无显著变化;横腭杆与滑动杆组切牙牙根后移量大于横腭杆与Nance弓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横腭杆与滑动杆联合支抗在矢状向控制及切牙整体移动方面较好,优于横腭杆与Nance弓联合支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拔牙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2种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支抗装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因上颌磨牙前移所致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种植体支抗结合磨牙推进器组(A组)和Nance腭托支抗结合磨牙推进器组(B组)。对矫治开始之前与磨牙远移到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磨牙远移速率进行比较,评价磨牙远移后颅面硬组织变化的结果。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前后SNA、SNB、ANB值变化量均无明显差异;B组U1-NA、U1-SN值在治疗前后变化量均较A组大;2组在磨牙移动距离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月平均移动速率明显大于B组。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表明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能更好地控制支抗,移动速率快,异物感小,易清洁,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种植支抗和摇椅弓在矫治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中压低上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种植支抗压低上前牙,另一组使用摇椅弓压低上前牙。头影测量描记上切牙及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结果:在打开前牙咬合,压低上颌前牙阶段种植支抗组平均时间7.2周,摇椅弓组平均时间12.8周,种植支抗组的疗程短于摇椅弓组。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覆盖,覆牙合,U1-PP,U1-SN,U1-Stms有显著性变化。相比摇椅弓组,种植支抗组测量指标变化更为明显的是U1-PP(P<0.01)和U1-Stms(P<0.01),覆盖(P<0.05)和U1-SN(P<0.05)也显著性减少。而U6-PP,U6-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支抗与摇椅弓在矫治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中压低上前牙均有明显的效果,但种植支抗组在压低上前牙、改善唇齿关系及缩短疗程方面优于摇椅弓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摆式矫治器治疗后腭弓联合Nance弓预防牙及骨骼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10.1~13.6岁的牙性安氏Ⅱ类错患者20例,摆式矫治术推磨牙到远中位,观察3个月后拆除摆式矫治器,两治疗组均行MBT直丝弓托槽固定矫治术,对牙列作进一步矫治,对照组不作支抗保护,试验组采用Nance弓联合腭弓加强磨牙支抗,直至固定正畸治疗结束前,以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为测定手段。结果两治疗组的磨牙和下颌骨位置都有复发,但对照组的复发更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后,腭弓联合Nance弓联合支抗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错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对支抗的不同需求,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需减数治疗病例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常规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25例均获得正常覆覆盖,尖牙和磨牙中性关系,患者侧貌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安氏Ⅰ类错非常规拔牙模式可消耗下颌支抗,保护上颌支抗,更好地维护了磨牙的中性关系,使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人,试验组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用口外弓加Nance弓或者横腭杆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未发生明显移动(P>0.05),而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3.7 mm,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有效治疗上颌前突畸形,可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强支抗,具有舒适、操作简便灵活,可即刻受力,不依赖于患者合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和口外弓作为强支抗在治疗成人骨性II类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组16名,口外弓支抗组10名,收集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两组的上下颌骨及上下颌牙齿的各角度、线距的变化。结果两种方法在对上下颌骨的影响、覆覆盖的控制上有相同的效果,但对上颌前后牙的移动上两种方法有明显区别(P0.05),上颌磨牙近中移动量分别为1.1mm(微型种植体组)和2.6mm(口外弓组),上颌切牙内收量8.9mm(微型种植体组)和5.5mm(口外弓组)。结论两种加强支抗的方法在正畸治疗中均可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微型种植体支抗在上颌磨牙的近中移动和上颌切牙的内收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口腔医学》2013,(7):465-468
目的评价应用口外弓非拔牙矫治上颌第二恒磨牙不同萌出状态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期应用口外弓进行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36例,年龄10~15岁,平均12.5岁。根据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状态分为4组,测量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矫治前后的显著性改变主要发生在上颌,上颌第二磨牙牙胚位于上颌第一磨牙颈部以下组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最多(SNA、ANB、Wits距、U6-Ptv、over-jet),且明显优于其他3组。结论口外弓颈牵引能有效改善恒牙期深覆盖,矫正磨牙关系,在上颌第二恒磨牙未萌,特别是其牙胚尚处于第一恒磨牙颈部以下时采用此方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东籍患者安氏Ⅱ1类错与安氏Ⅰ类错畸形三维立体空间的颅颌面结构特点。方法从门诊随机抽出广东籍安氏Ⅰ类错、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各60例,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利用三维X线头影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并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广东籍患者安氏Ⅱ1类错与安氏Ⅰ类错畸形相比较,上颌长度明显增加,上颌较前突,覆盖增大;下颌在长、宽、高三方面均明显减小;覆加深。结论与广东籍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相比,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上颌长度增加,下颌的长、宽、高均明显减小,上下颌明显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学》2014,(2):95-101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辅助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Ⅱ类2分类病例,男4例,女8例,年龄1838岁,平均21.0岁。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牵引上牙列整体向后移动,压低上前牙,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牙齿、颌骨及软组织变化。结果上颌中切牙矢状向牙冠基本保持不动,牙根平均远中移动3.63 mm,平均倾斜比率为6050%,牙冠压低4.60 mm。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25 mm,牙根远中移动3.65 mm,平均倾斜比率为112.3%,牙冠压低2.90 mm。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11 mm,牙根远中移动3.21 mm,平均倾斜比率为103.2%,牙冠压低1.17 mm。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平均远中移动3.22 mm,牙根平均远中移动3.15 mm,平均倾斜比率为97.8%,压低0.69 mm。结论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使上颌牙列整体后移、压低上前牙并改建上颌前牙区齿槽骨形态,是非拔牙矫正安氏Ⅱ类内倾型深覆牙合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子扬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1):494-495
目的 比较微型种植体和上颌横腭杆支抗用于成人正畸的效果.方法 选择20例成人上颌前突或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例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并采用标准MBT技术矫正,分别使用微型种植体和上颌横腭杆加强支抗. 20例患者治疗前和拔牙间隙关闭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比较两组磨牙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稳定性.结果 微型种植体组的磨牙前移量少,和上颌横腭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垂直方向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单独提供临床所需的最强支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传统口外弓支抗(HGA)技术进行比较,回顾性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MIA)技术结合MBT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MIA结合MBT技术(A组)及HGA结合MBT技术(B组)矫治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共40例,进行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模型测量和疗程疗效的比较。结果1)A、B组矫治前后覆、覆盖和切牙位置等指标均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A、B组矫治前后的差值进行比较,其中SNA(°)、U1-SN(°)、U1-PP(mm)、U6-Ptm(mm)和O(Jmm)的变化可以表明A组的矫治效果更好,仅Li-E(mm)减小的变化表明B组矫治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矫治的疗程A组(平均13个月)明显短于B组(平均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比较A组矫治前后的MIA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移后发现,MIA能够发挥支抗作用且保持稳定。结论A、B组均可以获得较好的矫治效果,但A组不仅能缩短疗程,还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