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市室内蜚蠊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苏州市城区室内蜚蠊种群及其分布,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粘捕盒法。结果苏州市城区室内常见蜚蠊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总捕获数的86.69%。从环境分布来看,宾馆内蜚蠊种群主要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2种;而居民住宅、饮食行业和一般单位则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3种。结论苏州市城区室内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是防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宁德市蜚蠊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宁德市蜚蠊种群分布及其季节消长,为蜚蠊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广口瓶三包诱捕法,每月观察1次,调查蜚蠊种群密度、分布、侵害情况及季节消长。[结果]全市共诱捕室内蜚蠊4科5属9种。山区县以黑胸大蠊为优势种,蜚蠊活动期4~12月,密度最低为12月。沿海县以褐斑大蠊和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全年都有活动,密度最低1月份,密度高峰期都在8月份。[结论]掌握宁德市室内蜚蠊的本底资料,发现金边土鳖为宁德市蜚蠊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湖北省荆门市特殊行业及居民住户的蜚蠊种群及分布状况 ,为今后防治蜚蠊提供科学依据 ,于 1997~ 1999年对城区进行了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饮食店、宾馆旅社、车站、酿造行业、医院、学校和居民住户。1.2 方法 :捕蟑盒粘捕法、药激法。对捕获的蜚蠊带回实验室鉴定计数。2 结果2 .1 蜚蠊的种群分布 :经初步调查 ,全市室内有黑胸大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为优势种 ,分别占 47.3%和 32 .3% ,日本大蠊和德国小蠊分别占14.4%和 0 .6 %。捕获成虫 5 2 …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市蜚蠊种类、生态习性及分布状况。方法在蜚蠊栖息场所喷洒蜚蠊密度测定专用剂,用观察法和查迹法进行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发现蜚蠊3种共3354只,其中德国小蠊1782只,占53.1%;黑胸大蠊1046只,占31.2%;美洲大蠊526只,占15.7%。结论从数量上看,德国小蠊最多,为优势种;从阳性房间数量来看,黑胸大蠊阳性间数最多,分布最广。居民住户和一般单位观察到的蜚蠊数量均以黑胸大蠊为主,重点单位以德国小蠊侵害为主。蜚蠊栖息生境以案板、灶台、厨柜和各种床头柜、食品柜等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地控制蜚蠊危害,自1993年以来开展了种群分布调查和灭蟑达标活动。1调查方洁采用药激法,即用0.3%二氯苯醚菊酯或灭害灵喷雾剂,对准蜚蠊栖息场所或经常活动处喷洒,尤其是厨房、碗柜、墙缝、案板、下水道等。喷后20min内计数不同场所被激杀的蜚蠊数,进行分类鉴定。2结果与分析全市蜚蠊由美洲大镰、黑胸大蠊(优势种)和德国小蠊组成。雌、雄性比为1.16:1,成、若虫比为1:1。居民区、特殊行业和机关学校以黑胸大蠊为优势种;服务行业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德国小蠊仅在轮船上发现,市区未见侵害。侵害率以特殊行业最高,居民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大连市蜚蠊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统一使用粘捕盒诱捕。结果全市共有3种蜚蠊分布,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6.89%;日本大蠊和黑胸大蠊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3.02%和0.09%。蜚蠊以7—10月为其活动高峰期。行业分布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居民区、餐饮业、宾馆、医院。结论德国小蠊现已成为大连市主要优势种,应将其列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本省城市蜚蠊的种类及地区分布。方法:选择城区内医院、宾馆、饮食店、机关、工厂和居民住宅等不同环境类型,采用广口瓶诱捕法调查。结果:共发现4科4属8种蜚蠊,全省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日本大蠊次之。结论:本省城市蜚蠊地区分布主要特征为德国小蠊全省分布,日本大蠊分布在本省中、北部城市,美洲大蠊分布在本省中、南部城市,城区内蜚蠊具有片状分布和点状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海淀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为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将捕获蜚蠊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在海淀区城、乡两个监测区,共调查中小餐馆120家、宾馆24家、医院24家、居民240户,捕获蜚蠊成、若虫6611只,有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2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数的99.00%。结论 海淀区蜚蠊侵害状况较为严重,德国小蠊为主要防制对象,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防止其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室内蜚蠊侵害状况,指导居民科学防制蜚蠊。方法药激法调查蜚蠊种类、密度及侵害率,询问法调查居民防制蜚蠊的方法。结果室内蜚蠊侵害率为46.5%,平均密度为9.7只/间;共捕获蜚蠊3种18856只,分别为黑胸大蠊、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分别占总数的62.7%、33.1%和4.2%;所调查的居民普遍缺乏科学的蜚蠊防制知识。结论室内蜚蠊侵害严重;以黑胸大蠊为优势种群,德国小蠊构成比例也较高,均应加以重点控制。今后还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蜚蠊综合治理知识。  相似文献   

10.
雷州市城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雷州市城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盒法和药激法相结合,将捕获蜚蠊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结果在新、老城区共调查121个点,捕获蜚蠊13 362只,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和德国小蠊4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占总捕获数的85.25%,侵害率为74.58%.结论雷州市城区蜚蠊侵害严重,特别是旧城区和下水道,防制蜚蠊措施必须尽快落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广口瓶诱捕法对本港籍国际航线的船舶进行蜚蠊种群分布调查,发现蜚蠊5种,铁质轮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木质轮则以褐斑大蠊和美洲大蠊居多;调查表明,不同结构,不同场所蜚蠊的密度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2.
黄钢  马玉民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1):1048-1049
在城区内分单位用房和居民住宅两大类型为调查单位,采用药激法调查城市蜚蠊栖息习性及侵害情况。结果单位用房类型大蠊的侵害率为8-62 % ,小蠊的侵害率为8-27 % ;居民住宅大蠊的侵害率为3-41 % ,小蠊的侵害率为10-66 % 。结果表明本省城市蜚蠊栖息特点在特殊行业( 包括纺织厂、酿造厂、发电厂等) 的地沟以大蠊栖息为主,居民住宅和单位用房类型中的医院以小蠊栖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威海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消灭蜚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4~10月对威海口岸蜚蠊的种群、密度、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1958只,经鉴定分为2科2属2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63.84%;日本大蠊仅限于旅游船。蜚蠊日平均密度旅游船最高为9.48只/盒,饭店宾馆最高为2.53只/盒,5~7月蜚蠊密度较高。〔结论〕威海口岸应在春季进行灭蠊,使蜚蠊密度降低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防城港企沙边贸口岸蜚蠊种群构成。对该港区蜚蠊存在情况作了调查。共捕获蜚蠊239只。隶属l属3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
海门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报道了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海门口岸蜚蠊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全年共布放诱饵“蟑螂屋”3000只,有效2918只,捕获蜚蠊271只,总密度0.09只/盒,共发现蜚蠊2属3种,以黑胸大蠊为优势蠊种,密度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7、8月份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与该地区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通过本次调查,为海门口岸蜚蠊防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威海口岸蜚蠊本底情况,为消灭蜚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4~10月对威海口岸蜚蠊的种群、密度、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蜚蠊1958只,经鉴定分为2科2属2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63.84%;日本大蠊仅限于旅游船.蜚蠊日平均密度旅游船最高为9.48只/盒,饭店宾馆最高为2.53只/盒,5~7月蜚蠊密度较高.[结论]威海口岸应在春季进行灭蠊,使蜚蠊密度降低到不足为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宜春市蜚蠊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及侵害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将捕获蜚蠊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宜春市有2种蜚蠊分布,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59.13%;黑胸大蠊占40.87%。6-8月为蜚蠊活动高峰期。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他依次为餐饮店、居民区、宾馆、医院。结论德国小蠊现已成为宜春市主要优势种,应将其列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防城港企沙边地贸口岸蜚蠊种群构成情况.共捕获蜚蠊239只,隶属1属3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蜚蠊群种、季节消长和栖息场所的调查结果.调查采用广口瓶诱捕计数法,全年放瓶3042个,捕获蜚蠊6486只,平均密度为2.13只/瓶.经鉴定为美洲大蠊、澳洲大蠊、斑蠊、褐斑大蠊、蔗蠊和德国小蠊等,其中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为优势种.成若比为1∶1.47,成虫的雌雄比为1∶0.49,而若虫的雌雄比为1∶2.40.季节消长以1月份密度最低(0.02只/瓶),8月密度最高(6.08只/瓶).蜚蠊侵害程度以厨房最为严重,码头仓库和餐厅次之,卧室最轻.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本口岸蜚蠊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清澜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4月至1998年3月,在清澜口岸用瓶诱法,进行了蜚蠊密度、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共捕获蜚蠊3073只,分属3科4属5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密度以6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