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左文述  魏玲  王兴武  王永胜  于志勇 《癌症》2004,23(Z1):1418-1422
背景与目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的变构体CD44v6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但对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结果差异较大.p53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与人类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异常.本研究探讨CD44v6和p53基因及DNA倍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与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定量分析了52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18例乳腺良性肿瘤中P53和CD44v6及DNA倍体的变化状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53、CD44v6蛋白表达及S期比例(SPF)和增殖指数(PI)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P53、CD44v6、SPF、PI在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间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53、CD44v6表达和SPF、PI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52例乳腺癌中异倍体23例(44.23%),20例发生转移;二倍体29例,17例发生转移,异倍体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二倍体乳腺癌患者(P<0.05),且异倍体乳腺癌患者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二倍体乳腺癌患者(P<0.05),而CD44v6表达在两者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与SPF和PI具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CD44V6与SPF和PI均无关(P>0.05).结论:P53、CD44v6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CD44v6蛋白表达及DNA倍体、SPF和PI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53、CD44v6与DNA含量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蛋白( E-cad)与CD44v6蛋白在青年女性(≤35岁)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和60例绝经后(≥55岁)乳腺癌组织,复习病理资料,按照舟山会议标准重新做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分级.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cad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E-ca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60)和68.3%(41/60),而绝经后乳腺癌组织E-cad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52/60)和48.3%(29/6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29/45)和93.3%(14/15),差异有显著性(P<0.05 );CD44v6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73.3%)和无淋巴结转移组(5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γ=-0.51).结论 E-cad蛋白低表达及CD44v6蛋白高表达预示青年女性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作为预测青年女性乳腺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CD44v6和整合素α5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D44v6、整合素α5β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中CD44v6和整合素α5β1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80例乳腺癌中CD44v6、整合素α5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48/80)和100%.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整合素α5β1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4v6、整合素α5β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术后对乳腺癌组织CD44v6、整合素α5β1进行常规检测,有助于更准确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P-gp和CD44v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P-gp和CD44v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胃癌组织中P-gp及CD44v6的表达,并分析P-gp和CD44v6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两者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97例胃癌组织中P-gp和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40.21%(39/97)和58.76%(57/97),P-gp阳性表达情况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血管侵犯有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病变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血管侵犯有关(P<0.05)。P-gp阳性表达与CD44v6阳性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两者表达均阳性者3年生存率低于两者表达均阴性组。结论 P-gp和CD44v6的表达不仅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同时两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且两者表达均阳性者预后差,提示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CD44v6与可溶性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DH  Ma ZM  Che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833-837
目的 探讨CD44v6与可溶性CD44v6(s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的CD44v6表达,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3~91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6例胃癌、30例胃溃疡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期为1~91个月.结果 (1)CD44v6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而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0.2%;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脉管是否存在癌栓以及Borrman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浸润深度、是否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无关(P>0.05);9例伴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中,有7例CD44v6为强阳性表达.(2)胃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液中sCD44v6的浓度比术前明显下降(P<0.01),而姑息术后患者的浓度变化却不明显(P>0.05);sCD44v6的浓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脉管是否存在癌栓、Borrmann分型以及分化程度无关;sCD44v6浓度较高组的生存率较sCD44v6浓度较低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1),但经Cox回归分析显示,sCD44v6的浓度与生存期有关(P=0.415),而手术方式却与生存期有关(P=0.000).(3)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外周血血清中s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平行关系(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但是否与预后有关仍需探讨;sCD44v6的表达对胃癌辅助诊断、手术彻底性判定及生物学行为评估有一定的意义;CD44v6与s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A242和CD44v6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0例胃癌、30例异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A242和CD44v6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CA242和CD44v6阳性率分别为79.2 %和81.7 %,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CA242和CD44v6表达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CA242和CD44v6表达与胃癌发生、转移和患者生存期有关,检测CA242和CD44v6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CD44V6和E-cadherin表达与胃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中CD44V6和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0例胃癌中CD44V6和E-cad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80例胃癌中,CD44V6蛋白阳性率77.5%,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01);E-cad蛋白在胃癌中阳性率为46.3%,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01);CD44V6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CD44V6和E-cad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CD44V6阳性和E-cad阴性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CD44V6阳性和E-cad阴性者更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联合检测CD44V6和E-cad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表达及含量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系统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对94例乳腺癌和2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进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含量检测.结果CD44v6表达阳性率和图像定量分析平均光密度值在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并随着乳腺癌分化程度减低、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复发率的增高及生存率的减低而显著增高(P<0.05).结论CD44v6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CD44V6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及胃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对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35例非癌病变组织和65例胃癌中CD44V6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和非癌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差别有显著性(P<0.05).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44V6阳性者术后3年死亡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CD44V6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子学改变,检测其表达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状况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组织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肠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结果60例大肠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57%(34/60)、22%(1 3/60);两者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p27阳性表达与之相反.结论CD44v6、p27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转移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CD44v6、p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hoC(rashomologueC)、CD44v6、MMP-9和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在胃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中RhoC、CD44v6、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1)RhoC、CD44v6、MMP-9和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2)RhoC分别与CD44v6、MMP-9和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RhoC、CD44v6、MMP-9和VEGF在胃癌的演进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44v6和Ezrin在大肠腺瘤癌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D44v6和Ezrin蛋白在大肠腺癌(80例)、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0例)、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及正常黏膜(20例)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和Ezrin在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腺癌组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及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在淋巴结有转移组、有浆膜层浸润组、III~IV期的表达分别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无浆膜层浸润组及I~II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4v6和Ezrin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Log-rank= 18.587,P<0.05;Log-rank=7.804,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CD44v6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HR:7.582,95% CI: 1.605~ 35.815,P=0.011)。结论:CD44v6和Ezrin的表达与大肠腺瘤癌变、浸润和转移相关,联合检测CD44v6和Ezrin的表达对判断大肠腺瘤癌变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组织中HPA和CD44v6的表达。结果:HPA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9.6%,CD44v6表达阳性率为55.1%,均显著高于骨软骨瘤中的20.0%和25.0%(P<0.05)。HPA表达与CD44v6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63,P<0.001),两者表达与骨肉瘤临床分期、转移密切相关。结论:HPA和CD44v6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黏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CD44v6和C-erbB-2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CD44v6和C-erbB-2基因蛋白的 表 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 (SP)法染色技术,对6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 果 CD44v6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C -erbB-2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检测CD44v6和C-erbB-2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病变 的发展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3种黏附分子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化平  尚培中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638-1640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唾液酸化路易斯-X(sialyl Lewis-X,SLeX)、CD44v6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老年胃癌中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胃癌组织中,SLeX,CD44v6和E-Ca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9.2%(38/48)、72.9%(35/48)和47.9%(23/48)。SLeX和CD44v6高表达和E-Cad低表达均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X,CD44v6和E-Cad表达与老年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SLeX,CD44v6和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肺癌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与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怀  桂淑玉  周青  胡向阳  吴强  汪渊 《肿瘤》2006,26(1):55-58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粘附分子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检测57倒肺癌组织中OPN与CD44v6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30例良性肺部疾病组织中OPN及CD44v6水平相比较。结果:肺癌组织中OP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33/57)和54.4%(31/57),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肺部炎性假瘤)组织(P〈0.0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10.0%,肺癌组织中OPN与CD44v6的表斌足正相关.Kendall’s tau—b-0.503,P〈0.05;OPN与CD44v6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达71.1%(27/38)和65.8%(25/3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OPN、CD44v6可能参与了肺痛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联合检测它们的表达可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PCNA,CD44和nm23基因产物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流式免疫法对45例膀胱癌标本的PCNA、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CNA高表达仅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有关(P<0.05),CD44高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复发有关(P<0.05);而nm23-H1低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复发有关(P<0.05)。提示检测PCNA、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能为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TEN蛋白和CD44v6检测在提示喉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喉癌)分化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喉癌组织标本和距离病变范围2.5cm以上的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和CD44v6的表达情况。进行合理的统计学设计,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喉癌某些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喉癌组中表达率为55.67%(54/97),癌旁组中为100%(97/9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的表达在高、中、低分化不同组织类型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高、中、低分化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低表达与CD44v6高表达呈负相关性(r=-0.652,P〈0.05)。结论PTEN蛋白对预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无意义,但对提示其分化程度具有一定意义。CD44v6在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提示喉癌分化程度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CD44v6、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结果 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58.4%、38.4%。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1),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4v6、p27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检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