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情况,为在学龄前儿童中开展龋齿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岛市市北区2613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口腔检查的方法检查龋齿情况,并做相应的护齿。结果2613名学龄前儿童中,患龋944名,龋患率为36.13%。同组间男女儿童龋患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青岛市学龄前儿童龋患率较高,有关部门应该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并督促其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2.
调查哈尔滨市市区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的发病率,以及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病情况及其对造成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的影响。哈尔滨市市区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患病率为54.60%,存在各类口腔不良习惯的学龄前儿童为20.10%。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前儿童家长加强早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宣讲,在群众中普及错颌畸形的防治知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2420例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九龙坡区、大渡口区2008年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方法KX-21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2420例学龄前儿童血常规,用SPSS11.5对血红蛋白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贫血检出率为32.9%,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2.6%;男、女之间的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应在学龄前儿童及家长中全面开展有关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健康教育,及早改变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医院检验科要做好儿童的血常规检验,为儿童贫血病的检出起好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学龄前儿童正畸治疗后采取不同防龋措施的防龋疗效.方法 将进行正畸治疗的学龄前儿童共2100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组、口腔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结果 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组、口腔健康教育组的龋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组与口腔健康教育组作为观察组的患龋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正畸治疗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及口腔健康保健教育意义重大,可以有效减少接受正畸治疗儿童的龋患率.  相似文献   

5.
徐芳  李云龙  庞沛  张大龙  杨坤娜 《河北医药》2011,33(10):1567-1568
弱视是严重危害儿童视力和双眼单视功能发育的常见眼病,学龄前儿童期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为探索学龄前儿童弱视与视力低常的关系,并了解其屈光状态,我们对沧州市8所幼儿园部分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视力及屈光状态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来我院儿童眼保健科检查的250例弱视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观察组,普通组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法加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儿童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普通组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总有效率为87.2%,其中基本治愈率为64%,进步率为23.2%,无效率为12.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其中基本治愈率为86.4%,进步率为14%,无效率为2.4%。结论综合疗法结合健康教育对治疗学龄前儿童弱视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均数-2个标准差状况,为学龄前儿童合理营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12年玉林市城区21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正常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85名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均数-2个标准差(营养不良)儿童68例,发生率为2.01%。结论在校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发展趋势,尽管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仍需用对营养不良儿童家家属提供儿童营养指导,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孙奇 《淮海医药》2013,31(3):231-231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口腔龋齿病患病情况,关注儿童口腔健康。方法对2011~2012年蚌埠市龙子湖区学龄前儿童口腔牙齿进行检查。结果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较高。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儿童口腔卫生条件,降低学龄前儿童口腔龋齿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辖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评估综合干预对减少肥胖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8所二类幼儿园2012年和2013年入园的1618名儿童进行体重和身高测量,对所有肥胖儿童采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1年,对干预前后肥胖的检出率和肥胖程度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入园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6.86%,、干预1年后,相应的单纯性肥胖检出率为4.76%,儿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的肥胖程度有所减轻。结论: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惠萍  李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910-1911
学龄前儿童龋齿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洛阳市学龄前儿童的龋患情况及影响因索,切实做好学龄前儿童的防龋工作。我们对255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乳牙龋病调查及问询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学龄前儿童正畸治疗后采取不同防龋措施的防龋疗效。方法进行正畸治疗的学龄前儿童1200名,平均分为三组,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组、口腔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结果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组、口腔健康教育组龋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组与口腔健康教育组的患龋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正畸治疗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氟化泡沫与窝沟封闭及口腔健康保健教育意义重大,可以有效减少接受正畸治疗儿童的龋患率。  相似文献   

12.
岳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32-932
为了解打通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促进合理营养,提高健康水平,于2001年8月~2002年8月对打通地区110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璐  李军 《淮海医药》2014,(2):199-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儿童肥胖率迅猛增长。近60%~85%的儿童肥胖将发展为成人期肥胖,而且儿童肥胖与其成人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直接相关。儿童肥胖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其防治重点主要是积极寻找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目前,国内关于儿童肥胖的研究对象主要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学龄前儿童肥胖及其危险因素的并不多。学龄前期是发展认知、形成各种习惯和行为的重要阶段,也是建立和培养正确营养意识、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儿童的可塑性最强,因此,学龄前期是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乃至全人群肥胖的关键时期。本文就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某社区一幼儿园的学龄前1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幼儿园的老师和儿童家属对儿童行不定期的健康教育,选取同一时期该社区的另一所幼儿园的学龄前200例儿童作为观察组,对儿童行系统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学龄前儿童的各项用眼行为评分均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干预前,对照组学龄前儿童视力下降和观察组学龄前儿童视力下降比较,P>0.05,干预后,对照组学龄前儿童视力下降的有41例(27%),观察组学龄前儿童视力下降的有27例(14%),组间比较(χ2=10.478,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作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学龄前儿童对视力不健康的行为,提高了视力,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现越早并及时进行矫治效果愈佳。为了掌握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状况和探讨如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眼的保健工作,我们于2001年对174名4岁儿童进行了连续3年的视力测查,根据测查中儿童的视力异常情况指导家长及时进行矫治,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对指导开展学龄前儿童眼睛的保健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单纯性肥胖儿童智商及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除在生理上给儿童带来不良后果外,在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无不良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m's儿童行为量表,社会适应量表及IQ值测定对100名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0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的IQ值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肥胖儿童的IQ均值稍低于对照组,其智力水平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其社会适应能力总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其智商与正常儿童相同,但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照顾者对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救护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5~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州市4所幼托机构的教师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设学龄前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应急救护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应急救护知识问卷得分为(14.49±2.56)分,其中年龄、婚姻情况、有无儿童、是否接受过医学专业教育、照顾者身份是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照顾者常见意外伤害应急救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为促进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现场救护,医务人员有能力、也有义务对其照顾者开展专业的急救科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效果。方法对1599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 1599名学龄前儿童共有4例HBsAg阳性,占0.25%,抗-HBs阳性率为57.91%。结论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较低,但部分学龄前儿童需加强或及时给予乙肝疫苗的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从化市制定乙型肝炎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对从化市2002至2007年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分析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结合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当年该市农村学龄前幼儿HBsAg携带率进行比较,用以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随着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的逐年上升,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则逐年下降,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由2002年的11.9%下降到2007年的5.5%(P<0.05)。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抗-HBs)则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78.1%升高到2007年的92.1%(P>0.05)。同一时期内,城区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较农村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为低(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城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接种效果均高于农村儿童。加强对乙型肝炎易感人群的有计划的免疫,是降低乙型肝炎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学龄前儿童异常视力屈光状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龄前儿童是视觉发育的重要阶段 ,眼屈光状态变化较快。近年来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已引起社会关注 ,为了探索学龄前异常视力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发生、发展、分布规律 ,及早发现儿童的眼科疾患及时治疗 ,提高儿童的智力 ,促进视觉发育 ,我们对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2月来就诊的 2 3 4例裸眼视力 <5 .0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屈光检查分析及治疗探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计 2 3 4例 416只眼 ,均无其他眼病及眼手术史。其中男 181只眼 ,女 2 3 5只眼 ,4岁 5 8例 ,5岁 94例 ,6岁 82例。1.2 方法 :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