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前交叉韧带撕裂作为常见的损伤,其重建手术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可以达到非常成熟的水平,单束重建、双束重建都展现出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旋转不稳定和轴移试验阳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前外侧结构的联合重建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前交叉韧带联合前外侧结构重建的解剖学研究、类等长研究、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孕前咨询与孕前保健对于女性成功的妊娠及提高出生人工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与女性沟通了解并优化其健康状况,解决可改变的不良危险因素并提供有关健康怀孕的教育,以降低对妇女、胎儿和新生儿不利健康影响的风险。因此,这一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主要针对备孕期女性在生活方式、不良医疗状况、遗传学审查和疫苗接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专业医护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初步的孕前咨询和保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邱春霞  刘秀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81-258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的感染状况,探讨"感染四项"检测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5.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0.84%,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0.4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论:避免和预防病人、医务人员的感染和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6.
2005版国家药典对药材前胡来源有新的规定,药典规定:“前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根”。以往的教材及旧版药典对前胡的来源有两种记载:一种是白花前胡的根,另一种为紫花前胡的根;而对紫花前胡的性状描述不尽详细,本文特将白花前胡性状与紫花前胡性状进行鉴别,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孕前健康体检现状及孕前保健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孕前健康体检的155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如实填写孕前医学调查表,进行多项体格检查及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之后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孕前健康体验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6-34岁之间,体验者文化程度较高,超过半数受过大专以上教育,从事文员的比例较多,初产妇占61.94%,人工流产史占10.97%,78.71%检出疾病,中宫颈炎检出率(30.97%)最高,其次为阴道炎(29.68%).结论:孕前健康体验尤为重要,而加强孕前保健,可降低疾病检出率,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8.
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前胡的鉴别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的挥发油,用GC-MS法对其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挥发油中各鉴定出50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含量为85.4%和86.6%.从紫花前胡挥发油中检测出冰片基氯(1.45%),为白花前胡所不含有的成分.结论 研究结果可作为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区分依据,并为前胡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丙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干燥根中白花前胡丙素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 ODS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氯仿(40:30:30:1);检测波长为322nm.白花前胡丙素与其它香豆素成分的色谱峰得到基线分离.加样回收率均值为98.4%,RSD为1.8%.同时,对紫花前胡干燥根也进行了分析,结果:紫花前胡不合白花前胡丙素.实验不仅为前胡不同品种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而且为控制白花前胡的内在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白花前胡根中分离鉴定了主要有效成分白花前胡丙素,建立了利用HPLC法分析白花前胡果根中白花前胡丙素及其消旋体白花前胡甲素含量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分析了不同产地白花前胡根中白花前胡丙素及其白花前胡甲素的含量,为制定中药前胡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史亚红 《甘肃医药》2012,(3):194-196
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在临床诊断中至关重要,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减少分析误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标本运送等方面对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阐述,使医、护及检验人员对分析前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60例患者及21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对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阳性率、准确率和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血浆中vWF、TAT、TpP、tPA、PA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PT、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TpP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vWF、tPA、PAI、DDimer、Fg、TpP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其他各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西南地区习用的云前胡、旱前胡和长前胡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前胡的水、醇提取液均能增加小鼠呼吸道分泌,解除多种药引起的豚鼠气管平滑肌和家兔小肠平滑肌的痉挛,对正常小肠的自发性收缩抑制作用,云前胡水提物对整体动物还具有平喘作用,3种前胡的作用强度为:云前胡〉旱前胡〉长前胡,而且3种前胡的醇提物活性均较水提物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15岁以上藏族非青光眼人前房角151例302只眼,宽房角男性占81.82%,女性占78.38%,房角宽度与年龄和屈光有明显关系.高原藏族人之正常前房角与内地汉族人比较无特殊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杨学敏  张润玲 《医学争鸣》2005,26(18):1691-169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患者及20 例正常人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t-Hcy含量.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分析各项指标在诊断血栓前状态时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进行比较. 结果:① 60例患者血浆中vWF,GMP-140, t-PA, PAI, TAT, TpP, t-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TpP, Hcy异常升高患者通过跟踪随访更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AMI)、脑梗死. ② TpP, t-Hcy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③ PT, APTT在心、脑血栓形成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vWF, t-PA, PAI, GMP-140, TAT, PAP, D-Dimer, Fg, TpP, t-Hcy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而TpP, t-Hcy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其他各项,在早期判断血栓前状态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甲状腺疾病患者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P是占骨有机质 90 %的Ⅰ型胶原合成的前体 ,PICP的含量是反映Ⅰ型胶原合成和成骨细胞活性的灵敏和特异性的定量指标 ,血清PICP水平与骨形成的组织计量学参数和钙动力学研究结果呈显著正相关[1,2 ] ,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时 ,可发生骨代谢的紊乱。为探讨PICP在甲亢、甲减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 ,本文对 5 6例患者进行了测定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 甲亢组 5 6例 ,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 2 4~ 62岁 ,平均 (38.2± 11.19)岁 ;原发性甲减组 2 1例 ,男 2例 ,女 19例 ,年龄 18~ 66岁 ,平均 (39.6± 15 .62 )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输血前、术前、产前、血透前及腔镜检查前进行感染性疾病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9001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透前及腔镜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四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对9001例患者进行检测,阳性患者为714例(7.93%)。其中HBsAg阳性457例(5.08%),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65例(1.83%),丙肝抗体阳性86例(0.96%),艾滋病抗原抗体初筛试验阳性6例(0.07%)。结论:通过对输血前、术前、产前、血透前及腔镜检查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1994年9月至1996年10月我科于鼻内窥镜下一期行鼻息肉摘除术、鼻窦开放术、鼻中隔矫正加前颅底筛前神经切断术等治疗各种鼻炎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4~68岁。病史2~25年,平均7.4岁。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5例,血管运动性鼻炎31例。1.2手术方法1.2.1麻醉病人均行局部麻醉。1.2.2方法(1)依据病情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手术(粘膜下切除术、矫正术、成型术)、息肉摘除术、鼻窦开放术等。(2)使用70度鼻内窥镜开放额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