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捷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所设计的快捷护理路径表是否合理并进行改良。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按快捷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作为研究组,同时以2013年4月-2013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采取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总费用、GOS评分、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时间为(31.19±4.20)min、住院时间为(14.88±2.05)d、住院总费用为(12570.39±102.17)元、GOS评分为(4.20±0.41)分,对照组分别为(42.67±3.14)min、(22.73±3.26)d、(15329.32±113.48)元、(3.11±0.77)分,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0.00%,对照组为46.67%;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为3.33%,对照组死亡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有效的快捷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急诊室抢救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杨海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02-10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实施急救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性颅脑损伤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下的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抢救患者所需时间;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6.4±13.7)min,对照组抢救时间为(47.1±14.9)min;观察组抢救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急性颅脑损伤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严重胸部创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实施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费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费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的缩短严重胸部创伤患者住院时间、抢救时间,为患者减少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急救过程中应用护理路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相关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费用及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以及尿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急救中应用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护理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LES评分明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在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质,改善预后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106-108
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手段对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阶段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急救阶段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入院抢救时间与抢救费用、并发症率与死亡率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满意率均较对照组更理想(P0.05)。结论临床予以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阶段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抢救时间、费用与并发症率,同时对患者的病情稳定与生存率均具明显提升作用,该法深受临床欢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谌昆 《中国医药科学》2019,(16):174-176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护理干预对其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9月我院收治的28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143例及观察组144例。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痰菌培养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花费。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49%和2.78%,痰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8.18%和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82.52%和94.4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9%和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花费,缓解其不良心理,对患者病情及预后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结构化护理干预对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结构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并发症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结构化护理干预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海生 《安徽医药》2015,19(12):2361-236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住院的经头颅增强CT和/或MRI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将1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于颅脑损伤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颅脑损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0.3% vs 79.7%),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66.7% vs 23.4%),平均感染控制时间少于对照组[(7.2±2.2)d vs (13.6±3.7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均以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观察组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14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转入急诊后的APS和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预后评价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急诊反应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率和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实施LC术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CNP,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8.3%)显著高于对照组(81.7%)(P〈0.01),观察组的住院总费用与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LC患者实施CNP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仙群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88-1489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10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程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增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保证了良好的护理质量,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于运用临床护理路程的护理工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最佳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均显著降低或缩短,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专科护理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金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29-131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104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ICU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ICU呼吸衰竭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潘雪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41-142,145
目的探讨慢性鼻一鼻窦炎手术患者行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进行护理,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参考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慢性鼻一鼻窦炎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于丽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47-148,15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的7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及垂体瘤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相关知识知晓评分以及遵医行为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垂体瘤切除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遵医行为,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范静宜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10-111,1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护理临床路径,入院第1天行健康宣教,入院后2~3 d,完善术前准备,术后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治疗指导等,出院后行定期电话随访及出院指导;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总住院天数,并分析两组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技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为(14.3±2.1)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3±5.1)d(P〈0.05);观察组对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优良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临床路径能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并发症情况、消化道出血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8%)、治疗依从性(100.0%)、患者满意度(9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0%、90.0%、8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9%)、消化道出血复发率(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0%、20.0%),观察组出血次数[(1.3±0.5)次]明显少于对照组[(2.4±0.8)次],观察组住院时间[(11.7±2.4)d]明显短于对照组[(15.2±3.9)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消化道出血复发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提高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80例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随进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采用CNP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性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CNP后,可促进护理工作发展,同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