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68例尿石症防治分析,结合古代医家论述和现代医学尿石形成研究,提出尿石病机并非是“湿热煎熬”,而是肾阳亏虚,阴寒凝聚。尿石形成之后,郁阻气机,阻滞水道而内生湿热。因此湿热是尿石之标,是尿石之病理产物。采取温肾化气法为主可有效防治尿石形成与复发。尿石症是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南方各省尿石症住院人数位居泌尿外科之首[1]。其发病率高,治愈后复发率亦高,有报道4~5年后约50%的患者至少有一次复发[2]。尿石症属中医学“石淋”、“腰痛”范围,对其病机认识,皆为“湿热煎熬”成石,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吴志洲教授运用尿石净汤治疗尿石症的临床经验.方法:确立滋阴液、补肾气、清湿热、排石淋的治则,自拟尿石净汤,方药组成:枸杞子、川牛膝、黄芪、金钱草、冬葵子、车前子、地龙、薜荔、郁金、砂仁.结果与结论:自拟尿石净汤治疗尿石症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尿石症复发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病例——对照现场调查研究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2005年门诊和住院的尿石症治愈病例300例,2年后尿石复发146例,复发率达48.7(。其复发与患者性别、结石部位、治疗方法无关,但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不同中医证型之尿石复发率具有相关性,即肾阴阳两虚型尿石复发率最高,肾阳虚型次之,肾阴虚型又次之,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尿石复发率最低,提出肾虚是尿石形成与复发根本,补肾可有效预防尿石复发。  相似文献   

4.
总结崔学教教授诊治泌尿系结石的经验。崔学教教授认同历代医家对泌尿系结石(尿石症)的病机的认识:尿石证因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湿热相煎,炼液为石。诊治泌尿系结石的基本治则为利尿排石。崔学教教授利尿之法多首选药性较平和的金钱草等,或兼有补益之功之品如车前子等以利水不伤阴;治疗时结合现代医疗影像技术分辨结石所处的位置,分部而治,临证善用通法,或通淋排石,或通行气血,或通腑利湿,常于方中加用大黄以通腑行气;对于病程久者,采用活血化瘀之三棱、莪术等药;结石病久及肾,应酌加附子、干姜等温补肾阳的中药。同时,主张治石之后更当防石,减少结石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尿石症病人尿液糖蛋白分析生化教研室宁丹谛,王招娣,丁国英关键词尿结石;糖蛋白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图法分类号R691.4;R446.1尿石症发病多为含钙结石,目前认为,尿中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蛋白代谢,结构与功能的变异,是尿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为...  相似文献   

6.
“淋”的名称,始见于《内经》,《金匮要略》称之为“淋秘”,主要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淋刺痛、小腹拘急的症状。后世又根据其症状表现的特点不同进行了分类。如小便排出砂石的称“石淋”,尿浑浊如米泔水或脂的称为“膏淋”,尿血而痛为“血淋”,小便时灼热刺痛为“热淋”,排尿艰难疼痛、尿不净、小腹胀满拘急的称“气淋”等等。 淋有虚实之别。一般说来,病程短或在急性发作期的多属实证,发病以膀胱湿热,砂石结聚,气滞不利为主;久病多虚,以脾虚、肾虚或气阴两虚为主。八正散所治疗的,则是湿热结于膀胱的实证。  相似文献   

7.
石志忠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113-113
湿温的病因,是感受湿热病邪。但湿热病邪能否感人,感染后能否发病,还取决于脾胃阳气的胜衰。如饮食不节,饥饱无度,过食生冷而损伤脾胃,则易内湿停聚。特别是在夏秋之节湿盛之季,脾胃之机多较呆滞,尤易导致湿邪内困,在此情况下,外界湿热之邪便易乘虚而入,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结石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泌尿系结石(以下称“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 它既是一种历史古老的疾病又是一个现代医疗上的问题。考 古学证明7000年以前已有尿石存在。在我国可以从古代医学 书籍中看到对本病的记载,称为“石淋”或“砂淋”。现就 尿石症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特点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医称尿石症为“淋症”是泌尿系常见病,常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1],临床表现以阵发性腰痛或小腹绞痛、血尿为主,并可出现排尿困难或尿频、尿痛、尿急、脓尿等症状,我科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对54例尿石症患者采用中药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尿石症治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石症是泌尿系常见疾病,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其中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占绝大多数。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腹疼痛。小便艰涩。或见尿中有沙石、尿血、里急后重、尿频、尿急等。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时发现。中医学称尿石症为石淋或砂淋:病位在肾与膀胱,基本病机是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气滞血瘀或肾气不足、气化不利、浊邪结滞。治疗以清热利湿、排石通淋、行气化瘀为大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6岁。患慢性肾盂肾炎,因体弱、长期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发作时高热、头痛、腰酸、腰痛、纳呆、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舌淡红,苔黄白腻、脉数。尿检查:混有脓球、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等。尿培养有大肠杆菌。中医辩证;此属淋病范畴,是湿热侵及下焦,宜清利下焦湿热、选张仲景《伤寒论》猪苓汤,因本方为治下焦蓄热利尿之专  相似文献   

12.
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病 ,主要累及下肢静脉 ,其它部位也有发生。多因术后、产后、外伤或长期卧床等致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 ,高凝状态使循环受阻而致。西医治疗多采用手术、溶栓、祛聚和抗凝。中医辨证施治避免了单纯西医治疗的时间性、创伤性及副作用的不足。1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认为 ,根据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属于“脉痹”、“恶脉”范畴 ;其发病机制为湿热之邪外侵 ,以致气血瘀滞 ,脉络滞塞不通所致 ;辨证分型大多有脉络湿热、脉络湿瘀、脾虚湿阻、湿热下注等。中医治疗本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 ,内治、外治、内…  相似文献   

13.
尿路结石是地区性常见病、多发病。有关尿石症的记载已有二千余年。近十余年来关于尿石成因及治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目前认为尿石症是代谢失调的表现。我们仅从生化的角度介绍尿石的组成、成因及防治尿石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泌尿系结石从属中医的“石淋、砂淋”范畴,早在《诸 病源候论》中就有“石淋”的记载,石淋的病因大多为湿热 蓄于下焦,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利,湿热内生,煎熬水液 杂物而成结石,如《中藏经》云:“虚伤正气,邪热渐深, 结聚成砂,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症见:腰 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尿中见有砂石等。笔者多年来经 临床运用自拟通淋排石汤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 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上海中医学院张羹梅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乳糜尿见于丝虫病的慢性期,张师认为:乳糜尿属中医尿浊、膏淋范畴,是虚实交错之症。《类证治裁》曰:“浊在便者,色白如泔,乃湿热内蕴”。湿热下注,蕴结膀胱,阻滞气化,不能制约脂液,而随小便混杂而下,如脂如膏,甚则尿痛带血,其证属实,治当清热利湿为主;又因湿热久恋不去,必伤其阴。所以治疗此症时,在清热利湿之剂中必须兼以养阴之法。  相似文献   

16.
肾脏系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肾脏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是因湿热蕴结,煎熬尿里的杂质而结成.湿热及血络则出现血尿。另外,因为湿热蕴结,“砂石”停蓄肾内,阴塞气机和尿液的流通,故病人常有腰酸,腹胀以及排尿困难等症状。轻者血络受损,会使局部发生气滞血瘀,加重排尿功能受损,重者出现全身浮肿。  相似文献   

17.
1病因、病位、病机的探讨膜原之词首见《内经·疟论》,其言:“邪气内薄五脏,横连膜原.”吴又可《温疫论》首揭湿秽时疫之病“邪伏膜原”之旨,其云:“邪自口鼻而入,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内经所谓横连募原是也.”其后,温病学家续畅其意,如叶天士云:“时令湿热之气,触自口鼻”则“募原先病”,由募原分布三焦;薛生白云:“湿热之邪……邪由上受,……病多归膜原”,“湿热阻遏膜原”;俞根初云:“所伏之邪,在膜原则……病多湿温”,何连臣云:“凡湿火疟……其邪必伏于膜原.”.  相似文献   

18.
尿路感染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证.在中医文献中属“淋证”“腰痛”“尿血”范围.其发病因素很多,《金匮》认为“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谓:“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从我的临床体会,肾虚与下焦湿热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二者互相影响,急性者以湿热壅滞下焦为主,慢性者以肾虚夹有湿热为主.淋证在古代文献中分为劳淋、气淋、血淋、膏淋、石淋等,而尿感一证则以劳、气、血淋为主.所谓劳淋者,以遇劳即发,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临床上慢性肝病多以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居多,也甚为难治。祖国医学统属于“疫毒”、“黄疸”、“肋痛”、“积聚”、“虚劳”等病范畴中,就“辨证求因”、“见病知源”慢肝之病不外由两方面而成,外因多由感受湿热疫毒,内因是内伤正气,正气亏虚或内蕴湿热;内外疫毒湿热相搏,缠绵不解、迁延日久,表现“肝、脾、肾、气血、阴阳”一派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认为尿液由津液化生 ,决渎于膀胱 ,问小便是四诊的重要内容。在《伤寒论》中有关“小便不利”的论述达 37条之多 ,如“小便难”、“小便少”、“不尿”、“欲小便不得”等 ,限于当时条件 ,其描述虽不能如现代医学之精确 ,但仲师用不同词语将其区分开来 ,在当时对诊断疾病确实提供了有力证据。仔细分析《伤寒论》中的“小便不利”,或作为某方证之主症 ,或为兼症 ,或为鉴别症状 ,或为判断疾病预后的依据 ,足见先生对本症之重视。故本文将相关论述归纳整理 ,对其病机进行初步探讨 ,不当之处 ,敬请斧正。1 湿热蕴结 ,郁而不行湿热内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