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为可吸收性胶原膜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1枚种植体即刻植入18例患者的新鲜拔牙窝,可吸收性胶原膜覆盖于牙槽嵴顶封闭拔牙窝。术后当天、1周、1月、3月、6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行X线曲面断层片和临床检查,评价可吸收性胶原膜在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缺损区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的效果。结果:随访6~42个月,无一例发生膜暴露。18例31枚即刻植入种植体除1枚松脱外,其余种植体稳固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无炎症,未见明显骨吸收,未出现X线透射影,临床修复效果好,种植体存活率达96.8%。结论:可吸收性胶原膜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可成功地应用于即刻种植修复临床并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icon可吸收胶原塞在即拔即种牙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患者19颗牙齿即刻拔除,即刻植入种植体,同时应用Bicon可吸收胶原塞覆盖于牙槽嵴顶封闭创1:2。术后当天、1周、1月、3月、6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行X线曲面断层片和临床检查,评价Bicon可吸收胶原塞在种植体周围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的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16例19枚即刻植入种植体除1枚1周后伤1:2裂开外,其余均稳固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无炎症及明显骨吸收,未出现X线透射影,临床修复效果好,种植体存活率达100%。结论:Bicon可吸收胶原塞生物相容性好,能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可成功地应用于即刻种植修复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即刻修复种植体的临床存活率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变化,对影响种植体即刻修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择75名患者行种植后即刻修复,共植入种植体171颗,其中ITI种植体110颗,奥齿泰SSⅡ种植体61颗.在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行X线检查,评价即刻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变化.结果 ITI和奥齿泰SSⅡ种植体临床存活率分别为100%~98.4%.即刻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主要发生在修复后6个月内.在上颌骨,2组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颌骨,2组种植体在植入时边缘骨高度和术后6个月骨吸收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冠修复组在6~12个月期间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更为显著.结论 在获得良好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并进行合理的控制耠力下进行即刻修复,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即刻修复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主要取决于一段式种植体的植入深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牙下颌覆盖种植义齿早期负载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5例无牙下颌患者,在两颏孔之间种植4~6枚种植体,即刻取模,制作套筒冠固位式覆盖义齿,10天内负载使用,均于负载后1、3、6、12、24、36个月复诊,以后每年复诊1次,复查种植体稳固性、周围牙龈组织状况、处理种植体周围结石等,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骨吸收和骨结合状况.结果:25例患者共植入103枚种植体,未获得初期稳定性失败3枚,其余成功.临床检查种植体稳定、龈组织健康、无种植体周围X线明显透射阴影.患者对修复满意.结论:对下颌无牙(牙合)患牙,在双侧颏孔间植入4~6枚种植体,采用种植体为主要支撑的套简冠固位覆盖义齿修复,早期负载,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初期稳定性和适当的负载是不干扰种植体骨性结合的先决条件。本实验将新开发的即刻负载种植体植入小型猪下颌骨,并观测早期愈合阶段种植体表面和周围骨组织之间的界面特征。材料和方法新开发的即刻负载锥状螺纹纯钛种植体,经有限元分析其渐进性的螺纹设计在功能负载时,可在整个种植体表面产生均一的生理性应变(1500-3000m icrostrain)。共24个种植体分别植入6只小型猪下颌双尖牙区,每只动物每侧下颌骨内植入2个种植体,其中即刻负载组种植体以单冠修复与对颌牙有接触,对照组无接触。负载1、3、14d后处死动物,标本分别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IL-6抑制剂在控制种植体愈合期炎症性骨吸收中的效果,为临床种植体炎症性骨吸收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牙,3月后于下前牙区常规植入登腾微型种植体(2.5×12 mm)一枚,随机分为4组。A组种植后不做处理,另外3组用两根4-0丝线栓丝在种植体颈部;其中B组栓丝后不做处理,C组栓丝后即刻在种植体颈部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D组在种植后即刻及1周后按8 mg/kg静脉注射IL-6抑制剂Tocilizumab。8周后处死动物,收集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行X线片及micro-CT扫描。结果:X片可见A、D组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B组垂直吸收约3~4个种植体螺纹,C组吸收约1~2个螺纹。Micro-CT分析可见界定范围内D组骨体积率最高,A组与C组次之,B组最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6抑制剂Tocilizumab可控制种植体愈合期炎症性骨吸收,可增加种植体周围骨体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即刻负重种植体应用平台转换基台与平齐对接基台时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变化。方法:beagl e犬5只,拔除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PM4)。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并立即接入基台以保证即刻负重。采用自身对照,实验侧采用平台转换设计基台,对照侧采用传统的平齐对接基台。术后当日及3个月时拍摄X线根尖片,测量X线根尖片上种植体近中及远中边缘骨吸收量。结果:植入后3个月时,即刻负重成功的4只实验动物,种植体螺纹与骨组织结合紧密,但种植体颈部骨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在实验侧近中平均值为0.41mm,远中平均值为0.15mm;对照侧近中平均值1.44mm,远中平均值1.42mm。结论:即刻负重采用平台转换技术,可有效地减少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吸收,有利于即刻负重后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采用非翻瓣式或小翻瓣微创技术植入单件式锥状种植体后即刻修复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四川大学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成都华西牙种植医院的牙缺失采用微创技术植入单件式锥状种植体后即刻修复5年以上,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效果做出评价。结果:124例共169枚单件式锥状种植体,平均观察年限9.4年,种植体存留率95.27%。其中有4枚种植体颈部折断;1枚种植体颈部弯曲失效;3枚种植体颈部螺纹暴露;其余种植修复体周围牙龈组织健康,种植体颈部无明显骨吸收。结论:单件式锥状种植体适合用于前牙缺失区域的即刻修复,其中远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ITI种植体即刻负重与延期负重行永久修复前牙槽嵴的吸收变化.方法:选择上前牙区植入时最大扭矩大于35的种植体20颗.随机分为两组:即刻负重组10颗,种植体植入后连接临时基台并行临时冠修复;延期负重组10颗,种植体植入放置愈合螺丝延期修复.在两组种植体植入时及1周,2周,4周,8周,16周后,进行X线检查,测量牙槽嵴骨吸收量并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ANOVA).结果:种植体无一失败.牙槽嵴的吸收随时间逐渐增加,即刻负重组和延期负重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讨论:对即刻负重的长期效果应对两组种植体行永久修复后继续观察牙槽嵴的吸收变化.结论:ITI种植体行即刻负重与延期负重于永久修复前牙槽嵴骨吸收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拟对牙列缺损患者应用NobelSpeedy Replace种植体即刻修复进行临床评估,评价其的短期存留率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初步探讨可能影响牙列缺损即刻修复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O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牙列缺损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手术采用一期手术即刻临时修复方案,种植体植入扭矩大于35Ncm且不超过45Ncm,手术当天戴入临时义齿,术后3个月永久修复.即刻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复诊.记录各个时期的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水平等临床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评价各个指标在不同随访时期的差异.结果:32例患者共植入52枚即刻修复的NobelSpeedy种植体,累积观察6-12个月.两例单牙缺失患者中共2枚种植体失败脱落,累积存留率为96.2%.其中单牙即刻修复存留率为88.2%,多牙即刻修复存留率为100%.所有种植体平均植入扭矩为41.1±4.7 Ncm.负载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的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为分别为0.64mm、0.68ram和0.69mm.讨论:即刻修复应选择咬合正常、骨质优良、骨量充足的患者及自攻性较强的种植体保证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以限制过度微动.NobelSpeedy种植体优异的骨挤压性能和微螺纹设计使其适用于多种骨质条件下即刻负载的应用.然而,单牙即刻修复因没有种植体间的相互稳定作用,失败的风险会更高.结论:NobelSpeedy Replace种植体即刻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的短期存留率.单牙缺失即刻修复的风险高于多牙缺失.严格的病例选择,合理的咬合调整和密切的术后随访是保证即刻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翻瓣即刻种植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拟行种植修复的患者65例,患牙拔除后行不翻瓣即刻种植术,共植入种植体86枚.随访24~48个月,通过临床、X线检查,分析种植体植入后牙龈情况、种植体松动度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86枚种植体中2枚因松动拔除,其余种植体周围牙龈无异常,种植体无松动,X线片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影区,获得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保持完好,美学效果满意.种植体2年成功率为97.7%.结论 不翻瓣即刻种植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种植义齿即刻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依据即刻修复种植理论,对种植固定义齿进行即刻修复以恢复美观和功能。方法 对单个牙缺失患者植入Replace螺旋型种植体后即刻修复,定期进行临床及X线片观察。结果 20枚种植义齿随访6~36个月,种植体无松动,X线片显示骨一种植体结合良好,种植体颈周骨吸收小于1.0mm。结论 单牙即刻修复近期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郭吉来  邓悦  赵俊 《口腔医学》2009,29(6):298-299
目的探讨美学区域即刻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14例患者美学区域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22颗种植体并行即刻临时修复,3-6个月后制作终义齿,临床观察8-22个月。结果22颗种植体永久修复后6-12个月,X线观察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均小于1.5 mm,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保证种植体良好的初期稳定性,行无功能的临时修复,美学区域行即刻种植修复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牙滞留患者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特点及可行性。方法 10例15颗滞留乳牙拔除后即刻植入Ankylos或X ive根形种植体,术后单冠修复,随访1年,评价疗效,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临床检查15颗种植体均无动度,X线片上种植体周围无透视影像区,种植后无持续性疼痛、感染、感觉异常。按Jem t种植义齿美学标准评分,平均分(10.53±1.92)分,患者对功能及美学效果满意。结论乳牙滞留患者可以采用拔牙后即刻种植以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12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全颌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经牙周治疗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拔除剩余牙齿后同期植入种植体并采用全颌种植义齿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12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控制病情后,拔除剩余牙齿并同期植入种植体,5~6个月后行全颌种植义齿修复。根据临床、X线检查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共计108枚种植体植入20个牙弓,其中37枚种植体即刻植入拔牙窝内。种植体平均承载3年,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2枚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有进行性骨吸收,其中1枚为即刻植入拔牙窝内的种植体。除2枚有进行性骨吸收的种植体外,其余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高度平均为(1.33±0.10)mm。108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8.1%,37枚即刻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7.3%。结论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后拔除剩余牙齿并同期植入种植体,采用全颌种植义齿修复,可减少牙槽骨的吸收、缩短种植修复疗程,在定期的口腔卫生维护下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可行性、技术特点及观察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对94例失牙患者215枚种植体进行植入后即刻修复,即在1周或更短时间内完成树脂冠或烤瓷冠修复。结果:追踪观察3~30个月,215枚即刻修复的种植体中5枚丢失,其余无松动,无感染,种植体周围未出现X线透射影,未见明显骨吸收。近期留存率97.67%,效果较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种植后即刻修复,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即刻种植与种植体早期加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与种植体早期加载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37例,拔牙后即刻植入64枚种植体。36枚为Ⅰ期完成手术,其中无牙颌患者覆盖义齿的种植体17枚均即刻加载;14枚种植体于术后1~2个月早期加载,22枚种植体于3~4个月加载。28枚3~6个月后行Ⅱ期手术,常规修复。结果全部种植体稳定无松动,种植体周围无炎症。X线片未见明显骨吸收,即刻加载和即刻修复的病例与常规方法修复的种植体周围龈袋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即刻种植与种植后早期加载缩短了种植修复疗程,其疗效与常规方法修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单纯锥度固位种植体在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后5~7年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行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患者共38名,53枚种植体,均为深部植入(骨下≥2 mm),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追踪观察60~90个月,记录并分析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健康状况。结果 随访5~7年间,有1枚种植体失败脱落,种植体存留率为98.1%;种植体修复后5~7年近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16±0.94)、(-0.01±1.29) mm,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与修复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种植位点炎症、吸烟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锥度固位种植体扩宽了后牙区即刻种植适应证,其骨下深部植入方式(骨下≥2 mm)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种植体受到外界刺激干扰及种植体颈部基台暴露,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长期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修复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治疗及2--3度松动牙拔除后所导致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所采用的单冠,联冠,全颌种植义齿修复的远期疗效.方法:共计十例患者经完善的牙周治疗,病情稳定后延期植入80枚种植体,即刻植入16枚植体,5---7个月种植义齿修复,根据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X线影像,牙周袋深度及临床检查等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负载后的修复效果.结果:96枚种植体中,其中两枚即刻种植于术后3周脱落,即刻种植成功率87%,种植体的平均存留率为97%,承载3.5年后骨吸收高度平均为1.73+0.13mm.结论:对中重度牙周炎进行牙周治疗,采取慎重态度,运用正确的种植方式,修复方法,则可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并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同时要坚持定期的口腔护理,但对这类患者的骨吸收还需进一步的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前牙区即刻种植同期行唇侧GBR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患者共26颗种植体,外伤牙,残根残冠微创拔出并即刻植入种植体,并根据骨缺损情况同期植入骨粉及生物膜。种植体愈合时间较各类型种植体常规愈合时间延期1个月,后行上部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12个月,进行定期的临床及X线片检查。结果:种植体唇侧牙龈形态良好,牙周探诊深度均在2-3mm。X线片示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颈部边缘骨吸收小于1.5mm。结论:前牙区即刻种植并且同期行唇侧GBR的临床方法可行,近期临床效果良好,美学效果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