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志强 《北方药学》2018,15(7):47-48
目的:研究对比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过程中应用奥美拉唑和替普瑞酮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将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1日我院收治的9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47)与对照组(n=48),对实验组实施奥美拉唑给药治疗,对对照组实施替普瑞酮给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08%)与实验组(93.62%)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83%)明显高于后者(6.38%).结论:将奥美拉唑与替普瑞酮应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均能获得一定疗效,相比替普瑞酮,奥美拉唑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勇 《中国实用医药》2014,(23):149-150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在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老年患者来说,应用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疗效较单一用药更加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组)患者40例,采用奥美拉唑(对照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且差异有显著性(P〈O.05)。治疗前后平均症状总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短期使用替普瑞酮对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消化道溃疡再出血的疗效,并分析患者外周血液CD4+、CD25+及Treg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56例长期使用NSAIDs药物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23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经胃镜喷洒止血药物后随机分为2组,其中替普瑞酮组28例,服用替普瑞酮50 mg/次,3次/d,同时加用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疗程共8周;奥美拉唑组单纯服用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共8周。观察两组患者8周内的不良反应、出血再发生率、随访40周后出血再发生率。另外,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D4+、CD25+及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替普瑞酮组、奥美拉唑组治疗8周后的再出血率分别为7.1%、21.4%,40周后再出血率分别为0、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病例组患者的CD4+、CD25+及Tre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个病例组CD4+、CD25+及Treg水平明显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替普瑞酮组较奥美拉唑组下降明显(P<0.05);40周后,替普瑞酮组CD4+、CD25+及Treg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仍然高于上述两组(P<0.05)。结论替普瑞酮联合奥美拉唑可以及时预防和治疗NSAIDs所致的溃疡和出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可以显著降低NSAIDs患者血中CD4+、CD25+及Treg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91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n=45)给予替普瑞酮,对照组采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0.4%,X2值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9.6%,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提高疗效,基本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使用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治疗对患者胃黏膜修复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焦煤中央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1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入院后针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均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使用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胃黏膜修复效果、EGFR表达情况及治疗后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EGFR表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占比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1年复发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效果确切,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理想,EGFR表达提升,远期复发率低,且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联合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6,(1):153-154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增给予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6.36%(P<0.05),且治疗后上腹胀痛、烧灼感和反酸的临床症状积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联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疗优于奥美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6,(1):148-150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SLE患者11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即CD3(+)、CD4(+)值以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LE疾病活动度按文献[6]方法评分,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用治疗可有效地改善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老年人中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行以替普瑞酮进行治疗所具备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老年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行以西咪替丁治疗,实验组行以替普瑞酮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0 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参照组为6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人中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行以替普瑞酮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叶文峰 《抗感染药学》2019,16(6):943-946
目的:评价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联用对老年隐性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联用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联用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随访24月不同时间段的梅毒滴度(RPR)转阴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值则低于治疗前(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月的RPR转阴率高于治疗后6月、12月(P<0.05);联用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的RPR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苄星青霉素与头孢曲松联合治疗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且提高了RPR转阴率。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4):868-870
目的:评价胃康灵胶囊与奥美拉唑对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患者共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康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为72.73%(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3.03%和9.09%均低于对照组为24.24%和33.33%(P<0.05)。结论:胃康灵胶囊与奥美拉唑联用治疗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显著,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n=3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2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率90.63%、零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75%和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转阴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及对慢性炎症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应用替普瑞酮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慢性炎症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炎症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于慢性胃炎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慢性炎症评分,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晋  马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2):1921-1924
目的观察甘海胃康胶囊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接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饭后口服替普瑞酮胶囊,5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甘海胃康胶囊,6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修复和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和93.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修复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述评分降低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海胃康胶囊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方法检测替比夫定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应答组8例,部分应答组19例,无应答组4例,分别检测患者基线,治疗12、48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替比夫定治疗后,在完全应答组及部分应答应答组中,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值均升高。完全应答组中,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值在治疗12、48周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部分应答组中,CD4+、CD8+T细胞数、CD4+/CD8+值在治疗12周无变化,但在治疗48周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无应答组在治疗12周及48周后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值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T淋巴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替比夫定可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有无Hp感染分为两组,Hp阳性组46例,Hp阴性组44例。均予替普瑞酮50mg,3次/d,饭后口服,疗程为8周。8周后复查症状、胃镜、病理和副作用。结果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治疗后替普瑞酮对临床症状缓解上腹饱胀总有效率为94%,对恶心为80%,嗳气为84%,烧心为84%,反酸为79%,上述症状总有效率为94%。而Hp阴性组总有效率90.8%,Hp阳性组总有效率93.2%,两组症状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8周后经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黏膜炎症明显改善,而不良反应轻微。Hp阳性组治疗后仍为阳性,对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不明显。结论替普瑞酮作为一种胃黏膜保护剂,是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赵晓娜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14-1216
目的:评价匹多莫德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用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宫颈HPV感染患者98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经阴道置入后穹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即CD4、CD8、CD3、CD4/CD8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为81.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NF-α、IL-6、CRP、CD4、CD8、CD3、CD4/CD8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IL-6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3和CD4/CD8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匹多莫德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用治疗宫颈HPV染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00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西咪替丁作为本次治疗药物,实验组患者选择替普瑞酮作为本次治疗药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68.68±4.11)分高于对照组的(57.73±3.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77,P=0.000<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疾病患者,选择替普瑞酮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更为理想,而且还不易增加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经胃镜诊断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均在福清市中医院于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总计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对照组(50例,奥美拉唑治疗)和观察组(50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结果 观察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纳差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核转录因子水平、临床病理积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恶心、呕吐、头晕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胃溃疡患者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77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溃疡的愈合质量、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7%( P ﹤0.05);S2期获得率观察组为66.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27%( P ﹤0.05);观察组患者恶心、腹痛、腹泻、皮疹发生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胃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用可明显提高胃良性溃疡的治愈率,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还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