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MRI)形成三维立体定位解剖成像。通过MRI对比肿瘤体积及信号强度变化,MRI在宫颈癌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价值。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MRS)能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反应肿瘤细胞在治疗中的变化。MRI技术能早期预测局部晚期官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精准评估是肿瘤影像学研究的关键点。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信号处理方法的不断进步,利用磁共振功能成像结合影像组学方法在肿瘤诊断中受到广泛关注。MRI直方图分析是从标准影像数据中通过高通量算法提取定量参数特征来分析肿瘤整体的异质性,进一步开发诊断、预测与预后模型,为临床医生诊疗过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近年来MRI直方图在头颈部肿瘤异质性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预测方面进行综述,并强调了不同磁共振成像技术直方图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常规影像技术及消化道内镜等检查对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早期疗效预测准确性不高,而PET-CT、MRI弥散加权成像等功能成像及放射组学可先于形态学变化反映肿瘤功能代谢情况,弥补了传统诊断检查方法不足。本文就早期预测食管癌放化疗反应性成像技术应用现状做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直肠癌准确的术前评估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最常用影像学方法之一.本研究总结国内外有关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应用PubMed、万方及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MRI,直肠癌,分期,新辅助治疗”为关键词,检索2011-01-2016-05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 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2)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与再分期中的应用;(3)MRI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与预测.排除标准:综述、著作和会议汇编等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文献50篇.结果 MRI在直肠癌定位、T分期中准确性较高,特别是对于环周切缘及壁外血管侵犯的评估,MRI是目前公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MRI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术前预测存在困难,一些淋巴结特异性对比剂如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的应用可能提高预测准确性.直肠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MRI再分期对于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反应的影响,再分期的准确性不高.MRI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对直肠癌NCRT疗效进行有效评估与预测.结论 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胶质瘤侵袭性行为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胶质瘤的侵袭常沿着有髓神经纤维和血管基底膜途径进行。MR功能成像包括MRS、PWI和DWI.具有一定的分子成像的能力。MRS代谢物浓度变化可以明确瘤体和瘤周的代谢物变化。Cho/Cr值自近瘤周区向远瘤周区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NAA/Cr则有升高趋势.符合胶质瘤沿白质纤维自近向远侵袭性生长的特点。MRI灌注成像rCBV对胶质瘤分级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MRI弥散成像通过反映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特性反映脑内肿瘤的病理变化,常以扩散张量成(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白质纤维柬追踪~(V13来间接反映胶质瘤的生物学侵袭性特点。MR功能成像在评价脑胶质瘤侵袭性上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医生应把传统MRI与多种功能成像技术联合应用来提高MRI对胶质瘤侵袭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MRI对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预测价值。〔方法〕42例食管癌患者均作MR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成像,并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MRI均显示出食管癌的准确部位、外侵范围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其中5例还发现有其他器官转移。〔结论〕食管癌术前行MRI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判断其能否手术切除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分期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前经直肠指诊进行临床分期及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病理分期结果,评价诊断性实验结果。结果:直肠指诊临床分期和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02)。临床分期和MRI分期对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预测(PPV)分别为63.3%和80.9%;对浸润包膜及包膜外肿瘤的预测(NPV)分别为50.0%和88.9%。MRI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预测更具有特异性和较高的准确性,能更好的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P=0.023)。结论:MRI较直肠指诊能更好地预测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以外浸润的肿瘤能进行更准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病灶的识别和淋巴结转移的区分具有敏感性,可用于预测和评价宫颈癌的疗效。在宫颈癌的诊治过程中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DWI扫描,将有利于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乳腺癌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其肿瘤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在AI技术协助下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在病灶检出、分割、诊断、病理及分子分型、病情预测、疗效评估等临床需求方面均有显著进展,本文就AI在乳腺癌MRI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钆喷酸葡胺多期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预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PLC患者,常规MRI检查后开启多期增强MRI检查,患者接受钆喷酸葡胺多期增强MRI扫描,2 ml/kg,经外周肘静脉团注,速率是2.0~2.5 ml/s,注射后使用20 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成像模式下PLC、PLC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种成像模式诊断PLC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常规MRI扫描诊断PLC、PLC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2.86%,经钆喷酸葡胺多期增强MRI扫描准确率为95.71%,钆喷酸葡胺多期增强MRI扫描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MRI扫描(P<0.05);使用钆喷酸葡胺多期增强MRI诊断PLC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常规MRI(P<0.05)。结论 钆喷酸葡胺多期增强MRI可提升诊断原发性肝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准确率,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CT和MRI目前虽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访,但对诊断颈部小淋巴结转移、鉴别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反应等方面仍有不足.MRI弥散加权成像可提供更微观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鉴别病灶的良恶性,协助淋巴结分期,早期预测放化疗疗效,区分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反应,对头颈部肿瘤治疗策略的选择和优化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将近10年来弥散加权成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邓吉飞  付旷 《现代肿瘤医学》2022,(14):2629-2632
直肠癌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为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及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估提供了更精细的解剖结构、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精准定量评估参数。本文就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其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分期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病理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手术前经直肠指诊进行临床分期及MRI分期预测术后前列腺病理分期结果,评价其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诊断性结果。结果 本组32例前列腺癌中,临床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期)30例,1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有前列腺包膜及包膜外浸润,1例左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36.7%(11/30)病例临床分期偏低,2例临床分期为C期病例术后1例为B期,临床分期偏高。而MRI诊断的30例前列腺癌中,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期)21例中,4例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诊断为C期,19.1%(4/21)的病例MRI分期偏低;9例MRI分期为C期病例1例术后为B期,分期偏高,另1例术后为D1期,分期偏低。直肠指诊临床分期和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02)。临床分期和MRI分期对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预测(PPV)分别为63.3%和80.9%;对浸润包膜及包膜外肿瘤的预测(NPV)分别为50.0%和88.9%。MRI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预测更具有特异性和较高的准确性,能更好的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P=0.023)。结论 MRI分期较直肠指诊临床分期能更好地预测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以外浸润的肿瘤能进行更准确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分期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病理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手术前经直肠指诊进行临床分期及 MRI 分期预测术后前列腺病理分期结果,评价其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诊断性结果。结果本组32例前列腺癌中,临床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 期)30例,1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有前列腺包膜及包膜外浸润,1例左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36.7%(11/30)病例临床分期偏低,2例临床分期为 C 期病例术后1例为 B 期,临床分期偏高。而 MRI 诊断的30例前列腺癌中,分期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B 期)21例中,4例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诊断为 C 期,19.1%(4/21)的病例 MRI 分期偏低;9例 MRI 分期为 C 期病例1例术后为 B 期,分期偏高,另1例术后为 D1期,分期偏低。直肠指诊临床分期和 MRI 分期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02)。临床分期和 MRI 分期对局限于前列腺内肿瘤的预测(PPV)分别为63.3%和80.9%;对浸润包膜及包膜外肿瘤的预测(NPV)分别为50.0%和88.9%、MRI 对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预测更具有特异性和较高的准确性,能更好的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结果(P=0.023)。结论 MRI 分期较直肠指诊临床分期能更好地预测局限于前列腺内的肿瘤,对前列腺包膜及包膜以外浸润的肿瘤能进行更准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15.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cT 3-4或cN+)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前准确评估淋巴结状态以及新辅助治疗后的淋巴结再分期对临床医师的诊疗决策以及患者的预后评估有着重要意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VIM-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以及影像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MRI精准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开辟了新途径。DWI、IVIM、DCE-MRI等功能MRI成像可以从扩散与灌注角度对淋巴结进行定量与半定量分析,但不同参数之间存在重叠,不同中心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联合多种临床预测因子建立的诊断与预测模型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也显示出了良好的预测潜能,但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多种影像技术的结合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才是提高淋巴结诊断准确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以及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再分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经迅速应用到放射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旨在简要介绍MRI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与放疗相关的内容:肿瘤可视化和成像特点、模拟定位以及外放疗中的影像引导作用。关注点在于还原放疗中MRI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T分期在膀胱癌的治疗方式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进步,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多参数成像及功能成像的优势,现已成为评价膀胱癌T分期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本文着重就多参数MRI成像及其相关新技术在膀胱癌T分期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张颖  王觉  张东波 《中国肿瘤》2013,22(3):202-206
[目的]比较超声光散射成像与核磁共振(MRI)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乳腺病灶,术前均行超声光散射成像及MRI检查,比较两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超声光散射成像与MRI对乳腺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10%、77.30%、79.78%及95.24%、97.87%、97.27%。两者在灵敏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MRI要优于超声光散射成像(P<0.001)。对于乳腺不典型增生的检测方面,两者的灵敏度分别为50%及0(P<0.001)。[结论]超声光散射成像能够对病变的结构信息和功能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不典型增生有潜在的预警价值。MRI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有良好的准确性,但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可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韩哲  陈涓  陈敏 《癌症进展》2016,14(6):517-520
直肠癌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准确的术前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磁共振成像(MRI)因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等优势,是直肠癌术前诊断的重要方法。同时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快速发展,直肠癌相关的MRI功能成像已经在诸如新辅助治疗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临床及科研两个角度,对盆腔MRI在直肠癌诊治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成像(MRI)自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以来,日益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由于MRI的软组织对比高,可以多断面成像,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