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机化初期脓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接受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30例机化初期脓胸患者为全胸腔镜组,并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行开胸手术治疗的28例机化初期脓胸患者为开胸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5.0±8.1) min,短于开胸组的(128.2±10.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4.2±20.0) ml,少于开胸组的(149.0±38.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的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分别为(7.3±2.2)、(10.6±3.2)、(7.5±2.1)d,明显短于开胸组的(12.4±4.5)、(15.7±5.8)、(10.9±5.5)d;胸腔引流量为(450.2±33.9) ml,少于开胸组的(509.8±40.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机化初期的脓胸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5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开胸组和VATS组各25例。开胸组实施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VATS组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VAT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开胸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治疗纵隔肿瘤对机体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囊性病变和肿瘤直径〈5cm的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共施行23例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取腋中线第6或7肋间切口约1.5 cm作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3或4肋间3~4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所有手术均通过主操作孔在胸腔镜下完成。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95.3±22.7(45~1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8.5±27.9(20~110)mL,术后胸引管平均引流量124.6±88.3(110~320)mL,术后胸引管平均保留时间3.5±1.6(2~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2.2(6~11)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中转开胸3例,中转开胸率13.0%。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1~26个月,无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的患者,失访1例(4.3%)。结论对于直径≤5.0 cm的纵隔肿瘤,单操作孔全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采用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32.35%(P〈0.05)。结论纵隔肿瘤采用完全胸腔镜手术切除,可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效果,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8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VAS疼痛评分、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对纵隔肿瘤进行切除治疗,创伤小,出血量少,能有效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54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电视胸腔镜组(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胸组(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电视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常规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剖胸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n=53)采用传统的剖胸手术进行肿瘤切除,而治疗组患者(n=55)则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纵隔肿瘤进行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平均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差异,比较两种手术方法下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半年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6.27±11.48)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51±2.37)d,而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8.12±22.28)m L,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169.24±35.17)min、(23.65±7.81)d、(208.54±73.69)m L;另外,治疗组患者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82%(1/55),随访半年无1例死亡,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高达16.98%(9/53),随访半年死亡率为3.77%(2/53),可见治疗组的手术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应用于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较传统的开胸手术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选择胸腔镜手术或者开胸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异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血气胸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和优越性。方法25例自发性血气胸患者中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9例为胸腔镜手术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16例为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留置胸引管天数等因素。结果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7±16.8)min,术后留置胸引管(5.6±5.6)d,术后住院(10.2.±5.4)d,有1例因术后持续漏气需要二次手术。小切口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68.4±13.6)min,术后留置胸引管(3.5±1.9)d,术后住院(7.8±2.5)d。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胸引管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血气胸复发。结论对于自发性血气胸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孔电视胸腔镜与标准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 将霍山县医院普胸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2例周围型NSCLC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60例)和标准开胸肺叶切除术组(6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效果(淋巴结清扫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日平均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产期死亡;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率、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03.9±40.3)mL,术后胸腔引流管日平均引流量为(79.722±20.676)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223±1.312)d,术后镇痛时间为(2.671±0.912)d,平均住院时间为(11.887±3.071)d;标准开胸组术中出血量为(254.554±87.158)mL,术后胸腔引流管平均日引流量为(126.363±33.741)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3.181±3.257)d,术后镇痛时间为(9.453±2.176)d,平均住院时间为(20.092±5.514)d,两组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周围型NSCLC能达到标准开胸手术的根治要求,且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