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单盲随机化控制的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了10个血清标本混合,筛检抗-HCV的可行性。为保证每个标本加样量及每孔液体总量与EIA要求相同,只改变被测混合标本同所加标本稀释剂之间量的比例,其它操作方法与试剂盒说明书一致。结果显示:以逐个检验法为对照,混合血清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6%,假阳性率为2.4%,Kappa值为0.95(P<0.05)。收益分析发现,应用混合血清法筛检抗-HCV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作者认为,在用EIA检测抗-HCV的实验中,将10个标本混合进行抗-HCV筛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不同人群及各型肝炎病人庚型肝炎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抗HGV、HBsAg、抗HBs、抗HBc和抗HCV,对抗HGV阳性的部分标本进一步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检测HGVRNA。结果各类人群及肝炎病人抗HGV阳性率分别是:一般人群10%(4/395),献全血员36%(10/278),某单采浆点人群129%(70/541),静脉毒瘾者135%(22/162),血透析病人214%(12/56),HBsAg携带者120%(3/25),慢性乙型肝炎病人262%(11/40),慢性丙型肝炎病人125%(17/136),肝硬化病人364%(4/11),慢性非甲戊型肝炎病人188%(3/16)。提示献血员、静脉毒瘾者、血透析病人及HBV或HCV感染者是HGV感染的高危人群;HGV常与HBV或HCV重叠/联合感染,也可单独感染;HGV是非甲戊型肝炎的致病因子之一。抗HGV阳性者中HGVRNA检出率为66%(64/97),提示抗HGVEIA可用于HG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地区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佑春  庄辉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1):657-658
用蛋白工程的方法,合成了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NS3区一段多肽,并用该条多肽初步建立了抗GBVC/HGV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IA)。用该法检测我国部分地区2870份HBsAg和抗HCV均阴性的健康献血员血清。结果:抗GBVC/HGV的流行率为3.48%(100/2870)。其中100份抗GBVC/HGV阳性血清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GBVC/HGVRNA的阳性率为62.0%(62/100)。  相似文献   

4.
临沧和昆明地区海洛因依赖者HIV及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酶免疫测定(EIA)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云南省临沧和昆明地区海洛因依赖者353例血清标本的抗-HIV,用EIA法检测319例甲、乙、丙、丁4型肝炎病毒(HV)的感染指标。结果,全部标本均未检出抗-HIV。4种HV总感染率为78.11%,混合感染率为40.07%。抗-HAV-IgM、HBVM、抗-HCV、HDAg和/或抗-HD-IgM阳性率分别为1.57%、63.97%、51.85%和5.79%。H  相似文献   

5.
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炎中的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辉  庄辉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0):589-590
为研究临床诊断为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炎患者中的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应用逆转录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法检测其血清中的HGV/GBVCRNA和HCVRNA,并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BVDNA。采用合成肽抗原作为固相,以EIA法检测抗GBVC抗体;应用HCV不同功能区抗原,分片段检测抗HCV抗体。结果表明,临床诊断为非乙非丙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1.04%(1/96)为HBVDNA阳性;10.42%(10/96)为HCVRNA或抗HCV阳性;27.08%(26/96)为抗HGV/GBVC阳性或HGV/GBVCRNA阳性。研究提示庚型肝炎病毒是临床非乙非丙型慢性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还可能存在非乙非丙非庚型慢性肝炎的致病因子;HCV感染的检测水平有必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抗体筛检异同性与EIA试剂质量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采用和参照检测2NCU/ml抗HCV定值血清C.O.I.是否>1.0、以及检测HCV血清盘按预期结果计算和评价真实性和预示值及调整一致性和约登指数等各项指标,比较与血清盘预期结果列为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的不一致性和错位现象,计算与比较检出血清盘阳性和阴性OD值的X—±2SD与C.O.值的差值和比值,表明商售抗HCVEIA药盒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有不同的两种类型,提示供血筛检和临床免疫诊断,宜各取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两种厂牌试剂,采用配对并联筛检试验方案作双次检测,以减少漏检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工合成HCV核心区多肽(HCV-P(25))的抗原性,结果表明:P(25)优于参照CP(10)和SP序列合成的多肽片段,与美国第二代抗-HCVELISA试剂盒比较,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94.44%,总符合率为93.33%。用其检测输血后肝炎,其结果与国内第二代抗-HCVELISA基本相同.但优于C100-3.且重复性和线性均较好。因此.可单独或合并非结构区抗原用于抗-HCV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戊型肝炎病毒(HEV)颗粒,对戊型肝炎进行特异的诊断。方法采用基因工程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抗原作为免疫源,用ELISA间接法以纯化的人工合成多肽抗原检测。结果研制出4株稳定分泌抗HEV的单克隆抗体(McAb)5B12、5F1、5B9和4G10,所制备出的抗HEV单克隆抗体与抗HEV阳性血清可产生抑制反应;亦可与HEV病毒颗粒特异地结合,形成在电镜下清晰可见的病毒抗体复合物。结论这种方法制备的McAb特异性高,可用于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相似文献   

9.
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两针法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健 《应用预防医学》1999,5(2):103-104
为探讨国产规范化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免疫两针的抗体水平和适宜程序,将6 ̄10岁的抗HAV-IgG阴性儿童分为A、B两组。分别按0,6程序和0,12程序进行接种(疫苗滴度为10^6.75TCID50)。于第2针免后1个月要血,用Abbott公司的IMxmEIA试剂及相应的自动检测仪检测血清抗HAV-IgG和滴度。结果,两组的抗体阳转率均为100%,0,12程序组的GMT(3145.4mIU/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原发性肝癌(HCC)、肝硬化、慢性肝炎及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等患者血清HBsAg及抗HCV的检测结果。探讨HCC与HBV及HC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06例HCC病人中,96例血清HBsAg阳性(占90.6%);11例抗HCV阳性(占10.4%);HBsAg与抗HCV均阳性者7例(占6.6%),表明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关系密切;抗HCV阳性率(10.4%)低于日本及欧美报道的结果(65~90%),提示在我国HCV感染与HCC的关系远不如HBV感染与HCC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检测732名产妇血中HCV标记,抗HCV(ELISA)和HCVRNA(PCR)均阳性者33例(33/732,4.5%),其所生的33名新生儿中有23名的脐血检到HCVRNA(23/33,69.7%)。对其中27例新生儿的随访(平均19.6月)表明,母婴传播感染的22例新生儿,HCV病毒血症在出生后逐渐阴转,血清HCVRNA阳性率(KaplanMeier法计算)6月龄时为81.8%,12月龄时为45.0%,18月龄时为30.0%,30月龄为16%,提示这些新生儿的HCV感染发生于产前或分娩时的可能性。新生儿体内来自母体的IgG类抗HCV抗体出生后3个月即已基本阴转;婴儿本身在随访期间未检到有此类抗HCV的产生。随访婴儿血清ALT水平均正常,提示HCV母婴传播感染的婴儿呈亚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吸毒人员HIV,HBV,HCV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浙江省吸毒人员HIV、HBV、HCV感染情况,收集浙江省戒毒人员血浆182份,其中静脉吸毒者(IVDUs)64份,非静脉吸毒者(NIVDUs)118份。用ELISA法检测抗HIV,用EIA法检测HBV标志物和抗HCV。结果发现,浙江省吸毒戒毒人员抗HIV阳性率为0%,IVDUs组HBV总感染率为67.18%(43/64),HBsAg携带率为10.93%(7/64),HBeAg阳性7.81%(5/64),抗HCV阳性21.88%(14/64);NIVDUs组HBV总感染率为71.19%(84/118),HBsAg携带率为15.25%(18/118),HBeAg携带率为15.25%(18/118),HBeAg阳性5.93%(7/118),抗HCV阳性0.84%(1/18)。HBV标志物阳性率IVDUs和NIVDUs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HCV阳性率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提示,浙江省为HIV感染低发区,为HBV感染高流行区,静脉吸毒为HCV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严格双盲,随机分组内对照的方法。对我国研制的H2株,L-A-I株两种甲肝减毒活疫苗进行同质基础上的免疫效果比较研究。共接种观察了经严格筛选后6-10岁学龄儿童1220名,采取免疫后2.4.8周血1210人份,用ELISA竞争抑制法检测HAVAb,计算Cutoff值,各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甲肝疫苗安全性良好,副作用低,但免疫后2,4,8周血检出的抗HAVAb50%抑制  相似文献   

14.
HCV主要通过输血传播。为确保血液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本文对1997年度29458名献血人员血清中抗HCV进行了检测分析。材料与方法 (1)检测对象:1997年度公民义务无偿献血人员13864人,来自全市18个县、市、区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健康人群。个体献血员15594人次为郊县农民。(2)样本采集:前臂静脉血20ml,分离血清后随检。(3)检验方法: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IA检测乙型肝炎抗体试剂盒,检测抗HCV。(4)判断标准:CutoffV…  相似文献   

15.
人工合成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多肽检测抗—HCV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工合成HCV核心区多肽(HCV-P25)的抗原性,结果表明:P25优于参照SP序列合成的多肽片段,与美国第二代抗-HCV ELISA试剂盒比较,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94.44%,总符合率为93.33%。用其检测输血后肝炎,其结果与国内第二代抗-HCV ELISA基本相同,但优于C100-3,且重复性和线性均较好,因此,可单独或合并非结构区抗原用于抗-HCV检测。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现状。方法应用酶免疫测定法和固相酶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了140名医务人员血清中的HBsAg、抗-HBs、抗-HCV和HEV-IgG、HGV-IgG。结果医务人员HBsAg、HCV、HEV和HGV感染率分别为7.8%、1.4%、7.1%和7.1%,其中4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23.5%;临床料组与非临床科组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3.3%和1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临床科组的HE  相似文献   

17.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壮族自然人群中采集血清标本1776人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HCV、HBsAg,PCR技术检测HCV-RNA、HBV-DNA,并对HCV-RNA阳性的69份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研究人群中HCV-RNA阳性率为3.88%;(2)流行的HCV基因以I型或与其它型别的混合感染为主;(3)I型感染者中LAT的异常率高于其它型别的感染者;(4)当地HCV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多肽合成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HEV)的结构区内的开放读码框(ORF)-2和ORF-3区合成了P1、P2二条具有明确抗原表位的合成多肽,作为EIA法抗-HEV诊断试剂的固相抗原测定抗-HEV。在78例急性甲型肝炎中抗-HEV检出率为7.8%,慢性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2.9%,志愿献血员为1.4%,急性输血性丙型肝炎检出率为0。本室抗-HEV诊断试剂的精密度检测CV值为6.8%~9.1%。优于部颁体外诊断试剂CV值≤15%的标准。抗-HEV的灵敏度测定P1合成肽为1∶1600,而P2合成肽1∶12…  相似文献   

19.
1992年随机抽取329名健康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抽血检测ALT和抗-HCV。结果抗-HCV阳性8人,标化阳性率为4.64%,均无输血史。男性抗-HCV标化阳性率为2.43%,女性标化阳性率为4.1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检测10岁以前儿童83人,无1人抗-HCV阳性;以后随年龄增长抗-HCV阳性率升高,提示HCV感染主要发生在成长过程中,垂直传播的意义较小。ALT均正常。检测丙种球蛋白8批、白蛋白10批和血浆1批,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00%、27.27%和1/1,流行病学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加热与洗涤法对HBV,HCV血清标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经60℃10h加热的HBsAg、HBeAg、抗-HBC及抗-HCV阳性血清和洗涤4次的RBC洗涤及放散液的血清标志及HBVDNA、HCVRNA进行了检测。结果,60℃加热10h用ELISA检测血清标志均由强阳性转为阳性,PCR检测HBVDNA及HCVRNA均为阴性;洗涤液用ELISA和PCR检测血清标志及HBVDNA、HCVRNA均呈阴性反应,放散液用ELISA检测阴性,用PCR检测HCVRNA10份标本9份阴性,1份阳性。提示60℃加热10h和洗涤RBC可灭活或去除血清中大部分HBV、HCV及其血清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