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为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5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信息采集表进行信息采集。按术后是否感染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658例患者中,剔除47例不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611例,其中发生感染50例,感染率8.18%;急诊手术、有植入物、手术间开门次数、手术间人数和无菌手套使用时间≥4 h是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把握人工植入物的使用指征,控制手术间人数和手术间开门次数,要求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在手术持续时间≥4 h时更换无菌手套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做好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措施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7例颅脑损伤手术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原因,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措施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原因较为复杂,本次并发感染原因:10例手术时机不当,18例术后引流管导致,10例脑脊液漏,9例切口皮下反复积液,总结患者颅内感染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患者感染情况改善,护理质量评分提升,患者满意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了解患者的并发感染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预防感染发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策略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1 0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观察组(A组),同时匹配2013年6月-2014年12月1 0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对照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术中血糖监测及术中体温监测的落实情况,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感染相关指标的合格率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以及术中监测血糖、体温的执行率的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A组环境卫生和物体表面清洁的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表浅切口和器官腔隙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而且能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策略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1 0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观察组(A组),同时匹配2013年6月-2014年12月1 0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对照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术中血糖监测及术中体温监测的落实情况,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感染相关指标的合格率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以及术中监测血糖、体温的执行率的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A组环境卫生和物体表面清洁的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表浅切口和器官腔隙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而且能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降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效果,为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护理提供可靠方法,以提升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更好恢复。方法 本次纳入2022年1—10月颅脑外伤手术患者91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参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以及生存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 0,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PACHE-II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56%,高于参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4 1,P<0.05)。结论 综合护理降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效果较好,患者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例数分别为6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特殊的无菌手术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术室中在传统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无菌手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患者切口的感染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22)和未感染组(n=38)。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的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脑脊液漏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术后AL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3 h、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48 h、术后ALB<35 g/L、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3 h、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48 h、术后ALB<35 g/L、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原因,为临床制订防控和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患者90例,其中发生颅内感染的4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颅内感染的4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调查分析发生颅内感染的原因,对可能影响颅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P0.05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主要疾病诊断、慢性病、意识程度、手术时长、激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主要疾病诊断、慢性病、意识程度、手术时长4项。结论影响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原因较广,相关因素复杂,需要进一步探明其他影响因素,制订具有针对性的防控和护理措施,以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实践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则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的应激反应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未见明显改变(P0.05),但干预组患者术后SAS和SDS评分较术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减少胃肠道术后切口感染.方法 208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8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1%;观察组切口感染率2.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7%;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胃肠道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减低切口感染率,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为临床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 000例需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 00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中接受改进的护理干预,包括手术室内温度监测及调节、患者保暖、手术器械管理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和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00%、感染率为0;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7.00%,有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0.50%;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术中监测、调节手术室空气温度、患者保暖和严格的手术器械管理等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和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俞雪英 《现代保健》2014,(35):87-8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受手术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采用系统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02%,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2.98%;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07%,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71.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的患者来说,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控制手术室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因此应当在临床实践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措施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措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术后24h、48h以及72h疼痛情况、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h、48h以及72h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疼痛药物使用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内固定手术中定时更换外科手套的破损率和术后感染等情况进行比较,以降低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108台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中对主刀手术人员直观下未破损的手套不以更换的54台手术纳入对照组,将在植入髓内钉前对主刀手术人员的手套进行更换的54台手术纳入观察组,收集各组术中更换和术后主刀手术人员的手套各74只,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结果观察组总的破损率为47.30%,低于对照组总破损率(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套破损人员分布情况比较(P 0. 05);观察组中术者、一助、护士破损率分别为65. 22%、46. 67%、55. 00%,均明显高于二助破损率12. 50%(P0.05);两组手套破损部位比较(P0.05);观察组右手破损率高于左手,且拇指、食指、手掌高发部位;两组手术中医护人员损伤比率与感染比率比较均(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1.85%,低于对照组12.96%(P0.05)。结论股骨内固定手术中手套破损率较高,术中应及时更换手套,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细节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感染中的作用,探讨控制手术室感染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以细节护理干预施行前后划分,抽查消毒物品、手术室空气以及医护人员各90例(人),比较干预施行前后消毒物品、手术室空气以及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情况;同时选择干预施行前后类似手术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施行后消毒物品、手术室空气以及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常规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推行细节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与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30例行开颅手术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230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4例,感染率10.43%;24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占62.50%,革兰阳性菌9株占37.50%;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与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3.33%、86.67%,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55.56%;经单因素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次数、手术入路方式、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及术后低蛋白血症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由多种因素造成,临床上确诊应依据药敏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尽快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肺部感染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7 6),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4 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并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回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和满意度调查,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72h内使用止痛药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h时VAS评分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24h和48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在72h内观察组使用止痛药的人数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94.5%)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无菌手术患者中纳入68例为对象,用单盲法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结合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2例(5.88%)比对照组8例(23.53%)低,X~2=4.2207、P=0.0399 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无接触式与传统式戴无菌手套法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更适外科手术的戴无菌手套方式。方法选择同期外科手术病例130例,随机均分为无接触式组和传统式组,无接触式组采取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方法,传统式组采取传统式戴无菌手套方法,比较两组手术医师戴无菌手套的术前效果、术中效果及手术医师的临床评价情况。结果两组戴无菌手套方法所需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手套无菌面触及皮肤例数、手术30 min与1 h无菌手套边出现反转处(手背侧)菌落数、术中手术医师袖口暴露例数、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士专业素养评分、手术室护士信任度评分和医护之间配合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法均显著优于传统式戴无菌手套法。结论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法并不会增加手术医师的操作时间,但可以显著减少术中感染机会,提高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士的认可水平,利于两者更好的配合手术,应在临床大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