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禁食禁饮流程优化对骨科大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匹配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禁食禁饮,观察组行禁食禁饮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禁食时间、术前禁饮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进水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前禁饮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1d血糖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1h、术后1h血糖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3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67%,均低于对照组的13.33%、1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禁食禁饮流程优化在骨科大手术中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改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杨敏 《现代保健》2010,(9):144-144
传统的外科手术前,患儿需禁食8h,禁饮4h,这是预防术中反流误吸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患儿在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普遍过长。由于禁食禁饮的时间过长,导致患儿情绪紧张、哭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直接影响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及患儿术前的舒适感,术后的恢复,间接影响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缩短腹部择期手术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将187例全麻下腹部择期或限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6小时,实验组根据患者需要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2小时饮用水、果汁、茶或低脂饮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低血糖的发生率,术前胃液量,术前患者口渴、饥饿程度,术中呕吐或误吸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前胃液量、术中呕吐、误吸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前低血糖发生率,口渴、饥饿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并未增加患者术前胃液量、术中呕吐、误吸的发生率,因而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可减轻因禁食、禁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低血糖及口渴、饥饿等不适。增加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缩短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中的作用,评价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行腹部手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2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收治的59例为实施QCC活动前,2021年5月13日-2021年6月2日收治的61例为实施QCC活动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实施QCC活动后,腹部手术患者尿管留置时间由(34.84±8.74)h缩短至(21.54±4.9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QCC活动前,3例患者发生CAUTI,QCC活动后未发生CAUTI;与QCC活动前比较,患者首次下床时间缩短(P<0.05),术后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CC活动后,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和谐度均呈正向提升。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了腹部手术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缩短了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整个活动过程增强了医...  相似文献   

5.
<正>麻醉前应禁食禁饮,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麻醉前禁食禁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麻醉和手术可能会引起呕吐。当胃内有食物或液体时,手术和麻醉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呕吐,增加误吸的风险,严重时可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二是禁食禁饮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麻醉和手术对身体是一种刺激和负担,容易导致术后恶心、呕吐,而术前的胃饱胀和胃内容物反流会加剧恶心、呕吐症状。通过限制饮食和液体摄入,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老年休克患者急诊手术100例麻醉临床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该医院收治的老年休克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手术种类主要是开颅止血清除术、截肢术、胃大部切除术、脾脏手术、肠道手术、胆道手术等,手术时间在45~180min左右,麻醉前禁食禁饮12h,对100例老年休克患者实施局麻12例,静脉复合强化麻醉20例,硬膜外麻醉68例。结果手术患者麻醉时间在60~120min左右,手术过程患者平稳。术后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满意85%、较满意14%、不满意1%,满意率为99%。结论对于进行急诊手术的老年休克患者而言,他们的麻醉处理就应该是将各种维持生命治疗方法与抗休克、麻醉术相互结合,而不能只是单纯的麻醉术+单纯的抗休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目前全麻下腹部手术病人术前实际禁食禁饮时间以及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长短对病人造成的影响.方法 对102例全麻下腹部手术病人采用术后访视,调查禁食禁饮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全麻腹部手术病人术前平均禁食禁饮时间分别是13.6h、12.9h,禁食禁饮后术前有饥饿感的44例(43.14%);98例出现口渴感(96.08%)其中有明显口渴感58例(56.86%);出现低血糖反映的8例(7.84%).结论 全麻下腹部手术病人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对病人的生理、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和康复,应加强医护合作和术前教育,改进传统医嘱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中对需要行全身麻醉辅助手术的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程对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1年来收治的需采取全身麻醉辅助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参照常规全身麻醉术前标准,在12h指导患者禁食,4~6h禁饮,实验组在术前2h可视患者的基本情况提供饮水,术前禁食6h。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麻醉起效与手术时间指标上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短,在术中出血量上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少,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患者在术中低血糖、饥饿、虚弱与口渴的发生率分别为3.33%、40.00%、0、50.00%,对照组分别为20.00%、66.67%、13.33%、80.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术中误吸发生上,实验组为3.33%,对照组为6.67%,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需采取全身麻醉辅助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若禁食禁饮时间过程会对手术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调整禁食禁饮方案,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缩短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从手术结束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把握和解析,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结果腹腔镜子宫切除 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从13.02小时缩短至6.12小时。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在患者受益的同时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缩短外科手术接台时间中的应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外科手术接台延时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外科手术接台时间由71 min下降至42 min。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缩短接台时间,优化接台流程,提高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骨科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改进。结果骨科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85%降低至活动后的0.59%,构建了多学科协作链式管理。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骨科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改善了手术患者的照护结局,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改变传统体位及禁饮时间对促进骨科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患者的舒适情况。方法:将90例骨科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的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开始给予垫枕平卧位、间断小剂量饮水。比较二者的舒适度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提高,头痛、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骨科腰硬联合麻醉术后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垫枕平卧位、小剂量多次饮水,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加,促进患者舒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实际禁食、禁饮时间以及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对106例择期手术病人采用术后面对面访谈。结果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平均禁食、禁饮时间分别是14.6小时、13.7小时,禁食、禁饮后出现口渴的占90%,饥饿的占45%,虚脱的占3.2%,低血糖反应的占7.5%。结论目前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普遍过长,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对病人的生理、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和康复,应加强医护合作和术前教育,改进传统医嘱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构建疾病管理模式促进胸痛患者规范化诊疗,缩短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时间,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为医院及地区解决胸痛患者规范诊疗问题。方法:选定该期品管圈主题为“医联体下胸痛患者规范化诊疗模式的构建”,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十大步骤依次开展,评价活动前后成果。结果:活动实施后,A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由改善前182 min降至改善后104.6 min;非PCI基层医院内延误(DIDO)时间由改善前126.2 min降至改善后23.5 min;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由改善前28.35%降至改善后4.36%;出院准备度由改善前5.53提高至改善后8.62。此外,通过该活动,全体圈员品管手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结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构建疾病管理模式促进胸痛患者规范化诊疗中非常适用,能有效缩短本地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挽救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眼科患者手术交接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缩短眼科患者手术交接时间"为主题,对200例眼科手术患者交接时间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对策。结果手术患者交接所需时间从原来的12.4 min缩短到7.2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缩短眼科患者手术交接时间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术间利用率,降低手术间开放成本,并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将禁食不禁饮方法应用于胸部手术患者,观察其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禁食禁饮方法: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术后24h后饮水、进流食;观察组采用禁食不禁饮方法(即:术前禁食,围术期不禁饮,术后早期进食):术前禁食4 h,不禁饮,术后全麻清醒,半卧位,饮水,10~12 h根据病情适当进流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术后48 h不良反应和术后7 d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比较差异显著(P 0. 05);术后48 h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1);术后7 d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93. 10%)较对照组(65. 52%)高(P 0. 05)。结论:禁食不禁饮方法保证患者生化指标平稳,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rrjk》2017,(16)
目的 :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根据我院品管圈活动开展时间为界限,随机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这两个时间段中各80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者为对照组(未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者则是实验组(应用品管圈活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以及护理人员各项评分。结果 :经数据统计分析可知(1)实验组80例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5%(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85%(68/80),并且二者对比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其包括业务技能、素质、输液质量以及岗位职责等方面评分均相较于活动实施前有着不小地提升,并且差异也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工作上,品管圈活动地应用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与此同时也可以促使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提高,所以品管圈活动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组各45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仅给予全身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与手术结束时SBP、DBP、H,睁眼时间、术中出血量、应答时间,麻醉前及术后1、6、12 h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麻醉前后SBP、DBP、HR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睁眼时间(19.7±7.6)min、术中出血量(283.8±41.5)ml、应答时间(19.2±4.3)min少于B组[睁眼时间(23.6±8.2)min、术中出血量(305.3±46.9)ml、应答时间(21.5±4.9)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 h认知功能评分低于麻醉前(P0.05),术后6、12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术后1、6 h认知功能评分低于麻醉前(均P0.05),术后12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科老年患者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于我院行全麻下老年骨科手术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麻醉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研究组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为(19.64±5.08)min,低于对照组的(34.79±5.86)min(P0.05);研究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缩短全麻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认知功能受麻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威海市妇幼保健医院自2014年5月15日-6月30日(活动前)收治的3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8月1日-8月31日(活动后)收治的2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合格率由54.83%提高到85.71%。结论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间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共同协调的能力,更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创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