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因素,为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8-9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3个月以上、尿素清除指数(Kt/V)>1.2、资料完整、年龄≥40岁的患者64例,并选择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18名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法、改良定量SGA法(MQSGA)及人体测量学、血生化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价炎症状态.根据年龄将MHD患者分为中年组(年龄<60岁)29例,老年组(年龄≥60岁)35例,进行营养相关指标比较,了解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因素.结果 采用SGA、MQSG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标准,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0.90%、71.88%、33.81%、44.32%、79.69%、40.63%;以其中至少一种评价方法存在异常作为营养不良标准,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00%.应用SGA、MQSGA法分别评估MHD患者中年组和老年组营养不良发生率,老年组为74.29%和82.86%,均显著高于中年组的44.83%和58.62%(x2=5.782,P=0.016;x2 =4.608,P=0.032).老年组MQSGA积分为(14.97±5.98)分,显著高于中年组的(11.86±3.07)分(t=2.679,P=0.01).MHD患者中年组和老年组的血红蛋白(Hb)、ALB、上臂围(MAC)、MAM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老年组ALB、PA、握力(GS)、透析前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均显著低于中年组(P <0.01、P<0.05).老年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PA、GS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老年组hs-CRP浓度为(5.03±4.13)mg/L,显著高于中年组的(2.37±2.90)mg/L和对照组的(1.21±0.99)mg/L(P<0.05、P<0.01).结论 中老年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相关指标普遍欠佳.老年组MHD患者营养状况较中年组更差,炎症反应更明显,老年MHD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采用改良主观综合评估法(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和人体成分检测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BCM)对我院MHD1年以上的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采集近6个月的实验室数据,调查3天饮食情况及统计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ietary protein intake,DPI)。结果 87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49例。以MQSGA进行评估,87例患者中营养良好占66.67%、营养不良占32.18%;以BCM进行评估,营养良好占60.92%(53/87)、营养不良占39.08%(34/87)。两种方法对营养状况的评估结果是高度一致的(kappa=0.768)。87例患者中49例完成饮食调查,DPI为(1.05±0.30)g/(kg·d)。以MQSGA评分进行分组,营养良好组(58例)与营养不良组(29例)患者的白蛋白(albumin,Alb)、尿酸(Uric acid,UA)、血肌酐(serum creatine,SCr)、尿素清除指数(Kt/V)、肌肉组织指数(lean tissue index,LTI)、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DPI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MQSGA评分与年龄(P=0.000)、白蛋白(P=0.018),BMI(P=0.001)独立相关。结论 MQSGA和BCM对营养状态的评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年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BMI是影响MHD患者营养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导致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以期改善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5例,收集血透前的血液标本,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aemoglobin;Hb;HGB),血清白蛋白(又称清蛋白,albumin,Al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生化指标;测量患者透析前十分钟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TSF)、上臂围(mid-upper arm circumference,MAC)、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采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对患者实施营养评价。并以MQSGA得分进行分组,比较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存在贫血现象占38.5%,微炎症状占47.4%,前白蛋白低于300 mg/L的患者有31.1%,MQSGA评价显示需要进行营养干预的患者高达48.1%。以MQSGA得分分组,结果显示营养不良与患者的年龄、透析龄、TSF、MAMC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其中年龄大、透析龄长是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骨骼肌萎缩,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及早发现并进行个性化饮食营养教育和运动康复指导,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健康对照者、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前白蛋白(PA)等指标。并根据CAPD患者CRP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CRP〈10mg/L),异常组(CRP〉10mg/L),观察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尿毒症非透析组和CAPD组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14±5.92)mg/L与(13.92±4.67)mg/L比(5.37±2.15)mg/L,t=8.16,t=12.95,P〈0.001],CAPD组CRP水平高于尿毒症非透析组[(13.92±4.67)mg/L比(12.14±5.92)mg/L,t=2.70,P〈0.01]。CAPD患者CRP水平与营养不良指标Alb,Hb,PA成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4,P=0.007;r=-0.57,P=0.002;r=-0.36,P=0.010),CRP水平与改良定量的整体营养评估(MQSGA)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26,P=0.048)。CAPD患者CRP水平升高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CRP正常组(?2=3.86,P〈0.05),CRP水平与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后度(LVPWT)呈正相关(r=0.315,P=0.028;r=0.252,P=0.049;r=0.297,P=0.035;r=0.349,P=0.020)有统计学意义,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281,P=0.04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PD患者存在CRP水平升高的炎症反应,且高于尿毒症非透析患者,CAPD患者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与慢性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 MHD)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营养状况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232例行MHD的ESR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13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MH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EF)和A峰E峰流速比值(E/A);两组治疗期间胸闷、乏力、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TP、Alb、PA、Hb及E/A、EF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TP、Alb、PA及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A、EF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胸闷、乏力、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MHD的ESRD患者在透析期间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心功能,减少透析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帕罗西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症患者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对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10 mg/d治疗8周,治疗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SGAN),对患者分别进行抑郁状态、炎症和营养不良的评估,同时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22.14±7.23 vs14.25±6.51、hs-CRP(10.58±4.53)mg/L vs(6.42±2.45)mg/L及营养不良评分(MS)18.74±6.58 vs 13.26±5.33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lb、PA、SF、Hb、BUN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1,P<0.05),而SCr、Ca、P及iPTH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别(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均可耐受。结论小剂量帕罗西汀能有效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血清白蛋白、改良SGA法(MQSGA)和MIS评分预测腹膜透析(PD)患者住院风险的差异。方法横断面及回顾性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57例病情稳定的腹膜透析患者,对其进行改良SGA和MIS评分,以及血清白蛋白等各项临床指标检测,记录患者1年内住院情况,分析不同评估方法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判定及其与住院风险相关性的差异。结果 13种营养评估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诊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由低到高分别为:血清白蛋白(57.9%);MQSGA评分(70.2%);MIS评分(100%)。23种营养评估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显著(P0.01);MQSGA和MIS评分与住院频次和各项临床营养指标的相关性显著(P0.01)。3以PEW为标准,血清ALB、MQSGA和MIS评分对营养不良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28、0.966、0.961。4住院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住院组(P0.05),住院组患者的Hs-CRP水平以及MQSGA和MI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住院组(P=0.000)。5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QSGA与腹膜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对危险度最高[RR=2.559,95%CI(1.498~4.372),P=0.001]。结论 MIS评分诊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MQSGA与MIS评分具有相似的营养评估效果,MQSGA与MIS评分都具有预测腹膜透析患者住院风险的价值,MQSGA对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对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进行干预治疗,为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腹膜透析中心随诊治疗的CAPD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测定其iPTH浓度,同时测定所有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测量人体指数学指标:肱三头肌皮褶(TSF)、肱二头肌皮褶(BSF)、上臂中部周径(MAC);使用改良整体主观评估法(MQ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析iPTH与各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对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低磷饮食,并补钙治疗),1,25(OH)2D3治疗组[常规低磷饮食,补钙治疗及1,25(OH)2D3干预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服用前后各组iPTH与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iPTH与Hb、Alb、PA、MAC呈负相关(P〈0.05);与MQSGA呈正相关(P〈0.05)。45例CAPD患者中40例存在SHPT;1,25(OH)2D3治疗组治疗后iPTH、MQSGA均降低,Hb、Alb、PA、MAC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PTH及各营养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iPTH是参与导致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1,25(OH)2D3可通过降低CAPD患者的iPTH而改善其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洪丽梅 《当代护士》2021,28(5):116-119
目的 探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慢性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应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转铁蛋白(TRF)(2.68±0.52)g/L、血清白蛋白(ALB)(35.55±5.72)g/L、血红蛋白(Hb)(132.15±11.42)g/L、前白蛋白(PA)(212.45±12.59)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2±0.64)g/L、(29.12±5.62)g/L、(118.42±10.29)g/L、(185.20±10.52)mg/L,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感染率、营养不良率、贫血发生率及透析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期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水平与营养状况及心室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MHD患者 72例 ,所有患者均稳定透析 3个月以上 ,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透析前空腹hs -CRP ,同时测定所有患者透析前血红蛋白 (Hb)、血清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甘油三酯 (TG)及总胆固醇 (T -Ch) ,透析后采血测定血浆尿素和下次透析前尿素 ,计算尿素清除指数 (Kt/V)、蛋白分解率 (nPCR)及体重指数 (BMI) ,并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心房前后径 (LAD)、左心室前后径 (LVD)、室间隔厚度 (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根据hs-CRP水平分为升高组 (hs -CRP≥ 3mg/L)及正常组 (hs-CRP <3mg/L) ,分别观察hs-CRP与血清营养指标及心室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升高组Hb、Alb、PA、TF均低于正常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升高组心室结构指标LAD、LVD、IVST、LVPWT ,均大于正常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血hs-CRP水平与Hb、Alb、PA、TF呈显著负相关 ,与LAD、LVD、LVPWT呈正相关。结论 超敏C -反应蛋白作为慢性炎症反应状态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 ,可以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并可以用来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量表(MQSGA)、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健康行为量表(HPLP)对128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进行调查,根据MQSGA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及营养不良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DN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与营养状况的关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N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128例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50%;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MQSGA评分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总评分、合理饮食、规律透析和健康行为中总评分及营养管理呈负相关(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60岁、血清白蛋白40 g/L、透析不充分是DN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自护能力高水平、健康行为高水平则是DN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DN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水平,将有助于降低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郝晓萍  邬碧波  唐琦  张黎明  俞华  贾洁爽 《临床荟萃》2010,25(18):1589-1592
目的 观察口服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相关营养、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2例,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口服羟苯磺酸钙(2片,每日3次)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主要人体学指标、改良主观总体评价(SGA)评分、血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丙二醛(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总半胱氨酸(tHcy)、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透析充分性(Kt/V>和蛋白分解代谢率(PCR).结果 ①治疗1个月后,MHD患者的干体质量、上臂肌围(MAMC)即有上升;治疗6个月后,患者平均干体质量、MAMC平均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改良SG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②治疗6个月后,MHD患者的血Alb治疗后(40±5)g/L较治疗前(37±5)g/L升高(P<0.05),PA(292±33)mg/L和血红蛋白(Hb)(95±14)g/L治疗后较治疗前(247±23)mg/L和(88±12)g/L明显升高(P<0.01).③CRP、IL-6、TNF-a、MDA、tHc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④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PCR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Kt/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MHD治疗且透析前血磷1.78 mmol/L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使用醋酸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饮食干预,对2组患者血磷水平及高磷血症发生率、营养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高磷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通过降磷药物配合中西医饮食干预可更好的控制血磷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维生素E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83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左卡尼汀治疗组(B组),维生素E治疗组(C组),两药联用治疗组(D组).在每次透析结束时B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C组每日给予口服维生素E 400 mg,D组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和维生素E.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结果 A组3个月末时MDA较透析前增加[(4.81±0.08)nmol/L与(4.62±0.06)nmol/L(P<0.05)],第3个月末时GSHPx降低[(72.02±2.05)μmol/L与(74.62±1.46)μmol/L(P<0.01)],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在3个月时MDA明显低于A组[(3.86±0.06)、(3.81±0.19)nmol/L对(4.81±0.08)nmol/L(P均<0.01)],而GSHPx、NO则显著增高[(92.11±1.62)、(92.14±1.37)μmol/L对(72.02±2.05)μmol/L;(64.24±1.72)、(64.35±1.67)μmol/L对(49.91±1.19)μmol/L(P均<0.05)].在第3个月时,患者的Hb、Al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D组效果优于B、C组(P均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营养现状、人体成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HD患者123例,应用人体成分检测仪(body composition monitoring,BCM)、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评估患者营养和人体成分分布。结果 36.6%的MH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组患者瘦组织指数(1ean tissue index,LTI)显著低于营养良好组(11.598±2.700比12.958±2.531,t=-2.801,P=0.00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升高是患者低瘦组织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31,95%CI=1.136~5.201,P=0.022);而握力是瘦组织指数的保护因素(OR=0.219,95%CI=0.097~0.497,P0.001)。结论营养不良MHD患者的人体成分表现为瘦组织量不足。瘦组织量的下降可能与炎症有关;握力可作为MHD患者肌肉量下降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与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方法使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表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测定94例血液透析患者和7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结果血液透析半年、1年患者分别与肾移植术后半年、1年患者营养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2年患者与肾移植后2年患者营养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半年与肾移植术后半年H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1年与肾移植术后1年H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值血液透析患者及肾移植术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在短时间内与肾移植术后患者差异不大,血液透析新技术、个体化透析的开展为更多患者行移植术前准备赢得更充分的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比血液透析患者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基酸腹膜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40例,依据不同的腹膜透析液分为氨基酸腹膜透析组和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每组各20例。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应用1. 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接受0. 491%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Ch)、转铁蛋白(Tri)、高密度脂蛋白(HD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一般生化指标、血肌酐(Ccr),透析液尿素-肌酐(R-Ccr)、腹膜-残余肾总尿素(Kt/v)等透析效能指标和前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等营养状况指标。结果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Tri、HDL、CO2-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Ch、Tri水平高于治疗前(P 0. 05);但治疗前后的HDL、CO2-c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相较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在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Ch、Tri水平均明显较低(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Ccr、R-Ccr、Kt/v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8. 7±6. 8) g/L、(2. 53±0. 36) g/L、(461. 4±70.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41. 5±3. 8) g/L、(2. 86±0. 13) g/L、(479. 6±75. 2) g/L;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7. 7±4. 6) g/L、(2. 50±0. 46) g/L、(460. 1±76.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38. 6±5. 7) g/L、(2. 40±0. 52) g/L、(351. 6±52. 4) g/L。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TF、P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结论氨基酸腹膜透析能够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一般生化指标、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MHD患者67例(透析龄>6个月),血透前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C反应蛋白(CRP)、血浆B型尿钠肽(BNP)、红细胞压积等,分析BNP与其他指标的关系;并分别根据营养状态指标和3个月干体重变化情况分为2亚组,分别比较两组的BNP情况。结果:67例MHD患者的Alb为(36.6±3.8)g/L,Pre-Alb为(0.36±0.11)g/L,CRP为(15.8±6.7)mg/L,BNP为(248.9±197.8)ng/L。BNP与体质指数(BMI)、Alb、Pre-Alb、红细胞压积、每周血透时间、3个月干体重变化呈负相关,与血透前平均动脉压、血透间期体重变化及CRP呈正相关。营养不良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组,3个月干体重下降组BNP水平显著高于3个月干体重升高组。结论:血浆BNP水平与营养不良及炎症状态密切相关,营养状态、炎症状态在MH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血浆Adiponectin(ADPN)水平,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健康对照组20例,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腹膜透析患者30例,ELISA方法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浆ADPN,每例透析患者测定血清白介素IL-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计算KT/V,主观营养综合评估(SGA)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①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浆adiponecti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9),较血液透析组明显升高(P=0.007)[(2.335±1.673)mg/L Vs(1.442±0.632)mg/L Vs(1.256±0.613)mg/L],而血液透析组血浆ADP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膜透析患者体重指数(BMI)≥25kg/m2较BMI<25kg/m2其ADPN水平明显升高(P<0.01),SGA评分营养良好者较营养不良ADPN水平明显升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ADPN的独立影响因素是BMI,回归方程为Y(ADPN)=-3.451 0.611X1(BMI);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液透析患者ADPN水平与年龄负相关(r=-0.478,P=0.01),与透析充分性Kt/V正相关(r=0.518,P=0.016),与SGA评分负相关,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Kt/V是血液透析患者血浆ADP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回归方程为Y(ADPN)=2.263-0.556X1(年龄) 0.403X2(Kt/V);④所有透析患者的血浆ADPN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IL-6和TNF-α无显著相关,与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无显著相关.结论肾功能与透析治疗对血浆ADPN的水平调节只起很小的作用,腹膜透析患者的ADPN与体重指数正相关,血液透析患者的ADPN与年龄负相关,与透析充分性正相关.所有透析患者的营养水平与ADPN正相关,但不是独立影响因素,ADPN与透析患者炎症反应和血脂水平亦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可用来评估营养状况[相位角(phase angle,PA)]及容量状态[人体多余水分(over-hydration,OH)],本研究通过BIA评估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容量状态,探讨CAPD患者PA的影响因素及预估营养不良。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CAPD的门诊患者200例,入选患者开始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3个月后行BIA检测,根据PA的参考值,分为营养不良组(PA4.5°)和营养正常组(PA≥4.5°),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探讨影响CAPD患者PA的相关因素,并预测营养不良的最佳临界值。结果200例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55.50%,营养不良组的患者较营养正常组OH升高(Z=-5.984,P0.001),而白蛋白、肌肉组织指数(lean tissue index,LTI)均下降(t为3.823和6.719,P均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与白蛋白(r=0.232,P=0.003)和LTI(r=0.556,P0.001)呈正相关,与OH呈负相关(r=-0.583,P0.001)。根据ROC曲线结果 ,当OH大于2.85L或LTI小于12.85kg/m2或白蛋白低于35.05g/L时,CAPD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可能性大,此时的特异性(分别为67.50%、74.70%、40.30%)及敏感性(分别为71.40%、67.10%、86.30%)都相对较高。结论在CAPD患者中营养不良的现象普遍存在,可结合OH、LTI及白蛋白水平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CAPD患者的营养不良,不仅要对患者予以营养支持,同时要积极纠正患者的容量超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