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每年10月中旬,全世界的疼痛工作者都在行动起来,举办“疼痛日”、“疼痛周”,或者叫做“抗痛日”(对抗疼痛),“抗痛周”活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把2005年10月世界疼痛日开始的一周定为“疼痛周”。2006年10月16日是第三个“世界镇痛日”,10月16—22日是今年的“中国镇痛周”。为了让广大患者了解疼痛、认识疼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预防疼痛,远离疼痛困扰,中华疼痛学会、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于日前发起了“第三次世界疼痛日暨中国疼痛周系列活动”。而今年世界疼痛日和中国镇痛周的主题是关注老年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能够对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造成怎样影响。方法采取护士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课题实施方法,通过以问卷方式,了解在培训前后,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疼痛程度变化进行调查。结果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发现患者在过去24h内疼痛程度,直到调查时。大部分患者对疼痛护理、疼痛患者、护理反应速度都表示满意,在照顾的满意程度上,相比培训之前提高。而患者对医生的疼痛处理在满意度上没有变化。对护士所讲解的药物副作用、病情讲解、疼痛控制、止痛方法的满意度,相比之前有所提高。结论护士在通过疼痛知识的相关培训后,提高了患者在疼痛控制上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高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48-349
骨折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感到疼痛,有些患者因为害怕疼痛而不敢进行恢复锻炼从而影响功能恢复。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减轻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因此,了解疼痛的原因、掌握疼痛的特点,对做好骨折患者疼痛护鲤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骨折后疼痛的机制和影响因素,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10月15日是第四个“世界疼痛日”,国际疼痛学会提出的主题是“关注女性疼痛”,中华疼痛学会将10月15日~21日确定为2007年“中国镇痛周”。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的人忍受着慢性疼痛的煎熬,而女性疼痛又约占其中的60%~70%。由于生理解剖特点及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性改变.女性对疼痛的反应敏感、程度严重、疼痛范围广泛且持续时间长。从年轻时代的痛经直到老年慢性退行性改变,疼痛问题几乎会伴随女性的一生,很多时候是女性独自忍受痛苦。为了让更多女性了解疼痛、认识疼痛,中国医药指南杂志推出专版,旨在帮助女性朋友更好地应对和预防疼痛,远离疼痛困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疼痛信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2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疼痛信念及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的疼痛症状,且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感到疼痛很神秘”、“认为会持续疼痛”、“认为疼痛不可解除”等疼痛信念呈正比。结论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患者的疼痛信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即越认可“感到疼痛很神秘”、“认为会持续疼痛”、“认为疼痛不可解除”等疼痛信念,其疼痛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每3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2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症状的人,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疼痛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从2004年开始,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中国医学界把每年十月的第二周作为“中国镇痛周”。日前,就疼痛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樊碧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临床100例疼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明确疼痛原因,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或缓解患者的疼痛。结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观察疼痛特征,指导患者及家属减轻疼痛的方法,采取预见性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秋金玲 《自我药疗》2013,(11):47-47
人的一生中,身体难免会出现各种疼痛,牙痛、落枕、急性腰扭伤、关节炎等等的病症都会带来疼痛。对于对疼痛,不要害怕,而是要去面对它,消灭它。疼痛,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9.
王保国 《家庭医药》2013,(12):49-49
疼痛诊疗为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临床许多专科,所以专业范围相对广泛,凡是慢性的、长期的、困扰人们生活健康的疼痛,都可到疼痛科或疼痛中心诊治。  相似文献   

10.
赵一帆 《首都医药》2014,(19):38-39
200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将每年10月的第3个周一定为“世界疼痛日”,提出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的口号;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也将之后的一周定为“中国疼痛周”,以唤起人们对疼痛性疾病的重视。2007年7月,卫生部签发了关于《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项目的通知文件,确定在二级以上医院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可时至今日,人们似乎对于这个并不算新生事物的疼痛门诊仍觉陌生,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医院里还有这样一个科室。已存在多年的疼痛门诊作用何在?其接诊哪类患者?疼痛门诊的医生与其他科室的医生又有何不同?是否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日前,记者走进了北京几家三级医院的疼痛门诊,与患者和医生交流解惑。  相似文献   

11.
肿瘤疼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肿瘤疼痛具有不同于其它慢性疼痛的独特机制。近几年已建立了多种小鼠、大鼠肿瘤疼痛模型,模拟临床肿瘤侵入神经或骨转移产生的疼痛,以及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变性疼痛,且成功用于治疗肿瘤疼痛药物的评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疼痛机理的深入理解,细胞和基因水平的镇痛治疗作为新的干预手段,已成为传统三阶段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宋娜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5):158-159
疼痛门诊有别于普通门诊,普通门诊的患者多因某一组织或器官不适而就诊于本专科,诊疗范围很少跨越本专业,而疼痛门诊患者的症状可涉及全身各器官,病情复杂,诊治难度大。疼痛门诊的护理除了分诊、叫号、维持就诊秩序、统计工作量、准备医疗物品等工作外,由于患者因疼痛需即刻治疗,具有独特之处。这就要求疼痛门诊护士必须不断钻研新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一定的疼痛治疗技术及对患者进行高层次的护理,才能使患者解除焦虑,缓解疼痛,配合治疗加速康复。因此,我们组织学习了人性化护理、护理心理学及疼痛治疗学,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积极发挥作用。尽管疼痛的彻底解决有赖于病因治疗,但是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我院疼痛治疗门诊自开业以来,接诊了大量的疼痛患者,经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许多患者的顽固性疼痛获得缓解或消失,现将疼痛治疗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丹东医药》2009,(4):F0003-F0003
丹东市疼痛医院于2009年8月28日在丹东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是辽宁省首家疼痛专科医院,是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疼痛治疗及专家培训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疼痛诊疗医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89例行急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不进行疼痛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2.1±0.5)分,优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3.9±0.8)分,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疼痛-是身体遭受伤害和患病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人为地减轻疼痛,对于提高生命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指在疼痛难忍同一强度的疼痛刺激,对于不同生理和心理状态的人来说,其反应也是不同的。明显地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与个人的心理环境密切相关,积极的调整心理状态,可以减轻疼痛的感觉。下面针对疼痛的心理护理以及疼痛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鲍仕慧  郑映  吴伟明 《医药导报》2007,26(11):1376-1377
目的 为临床工作中有效治疗疼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跟踪调查方法对286例以疼痛为主诉,或是伴有疼痛的患者,按年龄、性别、病种、使用镇痛药的品种、镇痛效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镇痛药应用情况及效果。结果 急慢性炎症、创伤性疼痛、代谢性疾病导致的疼痛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0.07%,17.48%,16.43% ;强度以二级、三级疼痛多见;急慢性炎症、创伤性疼痛、代谢性疾病疼痛缓解率分别为45.35%,46.00%,57.45%,癌性痛和中枢神经系统疼痛缓解率佳,分别为86.67%和89.47%;不同类疾病使用的镇痛药情况不一样。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有效镇痛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用药方案,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翼状胬肉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翼状胬肉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眼科术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观察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的发生率(66.70%)较对照组疼痛的发生率(93.30%)明显降低,疼痛严重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对于降低翼状胬肉术后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严重程度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镇痛药临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90,自引:6,他引:184  
讨论了临床评价镇痛药的方法,用以考虑其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介绍了记录疼痛强度的0 ̄10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和0 ̄4度疼痛缓解分级法。推荐了介临床疗效的疼痛强度差、总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总疼痛缓解度、2度以上疼痛缓解率、镇痛分和总镇痛分等判定指标,对不良反应用肯定有关,可能有关,肯定无关,可能无关和无法判定五级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术后疼痛可以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持续疼痛能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严重的心理变化,与疾病的转归有着非常密切关系,随着对疼痛机制的认识深入,人们已将疼痛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特征。近1年对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控制其术后疼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邵鸽  陈俊峰  赵倩 《江西医药》2023,(1):100-102
目的 分析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中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行临床对照研究,共72例,以抽签法为随机分组工具,形成对照组(n=36例,行常规疼痛康复)、观察组(n=36例,行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康复),采取麦吉尔疼痛问卷表(MPQ)利用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评估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疼痛康复治疗对于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降低痛感、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