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福华  李华  孙祥 《江西医药》2012,47(7):604-605
目的 观察潘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6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108例急性脑血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给予潘托拉唑钠注射液4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疗程5>d,对照组除不用潘托拉唑钠外,其余同治疗组,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潘托拉唑钠注射液能有效的治疗ACVD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7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5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A~D分别给予①泮托拉唑40 mg静滴,qd,②泮托拉唑40 mg静滴,bid,③奥美拉唑40mg静滴,qd,④奥美拉唑40 mg静滴,bid。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A~D的出血率及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A、B、C、D之间两两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泮托拉唑可用来预防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潘托拉唑与复方铝酸铋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06—2008年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7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47例、女20例,年龄47-85岁,平均(73±12)岁,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1)、潘托拉唑组(n=61)和复方铝酸铋组(n=55)。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观察3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潘托拉唑组13.11%、复方铝酸铋组20.0%、联合治疗组3.92%。联合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与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更加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泮托拉唑与法莫替丁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勇 《江西医药》2005,40(9):526-527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方法随机分组法,将80例应激性溃疡患者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组与法莫替丁对照组.结果泮托拉唑治疗组病人呕血、大便隐血、疼痛、反酸、烧心、腹胀症状明显改善,与法莫替丁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泮托拉唑较法莫替丁相比具有更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方法为泮托拉唑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与对照组发生率(10%)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后均能取得较好临床成效,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泮托拉唑治疗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对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40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各7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泮托拉唑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出血率、止血时间、止血效果、24h内pH>4的持续时间比例及病死率。结果泮托拉唑组出血率、病死率均低于奥美拉唑组,止血时间短于奥美拉唑组,止血效果总有效率及24h内pH>4的持续时间比例均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能抑制脑出血后胃酸分泌,预防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但泮托拉唑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7.
142例危重病人应激性溃疡出血防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亦称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或严重心理应激状态下所引起的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部位急性糜烂、溃疡,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Stress ulcer bleeding,SUB)是危重病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危害极大,对预后至关重要。2005年以来,我们对142例危重病人,分别应用潘托拉唑和法莫替丁进行预防性治疗。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特点。方法对收治的13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的43例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从脑血管病类型、出血时间、有无消化系统疾病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机率大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时间多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7d内。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一旦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信号,及早应用抗酸剂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58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45例与法莫替丁组13例,分别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和法莫替丁20mg,观察术后患者呕血和黑便情况,同时进行胃液隐血和大便隐血检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泮托拉唑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8%和97.8%,法莫替丁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8%和6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在预防肝胆手术术后应激性溃疡而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潘托拉唑与复方铝酸铋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06—2008年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67例纳入本组研究,其中男147例、女20例,年龄47-85岁,平均(73±12)岁,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1)、潘托拉唑组(n=61)和复方铝酸铋组(n=55)。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方法相同。观察3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潘托拉唑组13.11%、复方铝酸铋组20.0%、联合治疗组3.92%。联合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与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更加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1.
洛赛克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是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一种征象,死亡率较高,文献报道可达50%~78.6%以上。我院对5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洛赛克针剂预防应激性溃病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注射用潘托拉唑钠对大鼠和小鼠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同时观察幽门结扎大鼠胃酸分泌情况.结果 静脉注射潘托拉唑钠5,10,20mg·kg~(-1),对小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具有减少溃疡发生的作用,4,8,16mg·kg~(-1)对幽门结扎大鼠的胃溃疡面积具有明显的缩小作用,两者均呈剂量依赖性.对胃酸的分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胃蛋白酶活性也具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与同剂量的奥美拉唑比较作用相似.结论 注射用潘托拉唑钠对大鼠小鼠实验性急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泮托拉唑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险平 《安徽医药》2007,11(1):25-25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分别使用泮托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观察患者的呕血、黑便、潜血试验的变化情况.结果 泮托拉唑组较法莫替丁组的治疗有效率高,止血天数短.结论 泮托拉唑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吴燕燕  郭勇  邹妤婕 《中国药房》2011,(28):2650-2652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后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酒精中毒后急性胃黏膜损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泮托拉唑40 mg.d-1,q12h,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采用西咪替丁0.6 g,bid,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用药72 h内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率为26.7%,总有效率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后胃黏膜损伤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潘托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潘托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潘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其中观察组预防采用泮托拉唑,对照组预防采用西咪替丁,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用药前后pH值变化。结果观察组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66%,对照组为19.5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例死亡,对照组8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0.01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出血效果显著,应激性溃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应用西咪替丁预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上消化道出血(AUGH)的疗效。方法将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予无肝素血液透析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0例予泮托拉唑治疗,B组为18例予法莫替丁治疗。结果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与法莫替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时予泮托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应用生长抑素联合潘托拉唑治疗,对照组60例单独使用潘托拉唑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6%(χ2=6.309,P=0.043)。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确切,止血迅速,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急诊的5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莫替丁.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672,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应用泮托拉唑,可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每组60例.泮托拉唑组患者使用100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40mg泮托拉唑,静脉滴注40min,2次/d,治疗5d.法莫替丁组患者使用100ml 0.9%氯化钠溶液溶解20mg法莫替丁,静脉滴注40min,2次/d,治疗5d.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行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静脉滴注3d之内,泮托拉唑组55例患者止血(91.7%),法莫替丁组患者止血21例(35.0%);4~5d止血两组分别是3例(5.0%)、8例(13.3%).泮托拉唑组止血的总有效率比法莫替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不良反应患者2例(3.3%),法莫替丁组19例(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从药物经济学比较来看,泮托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应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