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新疆某地不同工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进行调查,为减轻职业紧张,提高心理健康选择合适的时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新疆某地区职业人群,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中除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全国水平,其余因子均低于全国常模和新疆职业人群常模(P0.05);不同工龄的职业人群在恐怖以及精神病性两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2.509,3.213;P0.05);在职业紧张各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Z=-7.417~2.612,P0.05);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存在相关性(r=0.345~0.374,P0.001)。结论:工龄短的人群应是职业紧张和心理健康的干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某工作场所职业人群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工作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大型食品集团公司某厂区在岗员工725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焦虑及抑郁分量表、工作内容量表(JCQ)和自编工作环境状况调查表进行。结果:焦虑因子得分均值为(1.46±0.56)分,6.4%的被调查者存在焦虑倾向;抑郁因子得分均值为(1.46±0.58)分,19.5%的被调查者存在抑郁倾向。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工作性质对焦虑和抑郁的标准化总效应分别为0.29和0.32;55.1%的被调查者临时性工作较多,49.6%的被调查者无或少加班费,以上两者为主要的不良工作性质。结论:该工作场所职业人群焦虑、抑郁状况较轻。不良工作性质、职业紧张和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善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母亲孕期及产后抑郁与子代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1980-2017年,收集相关文献,由2位研究员独立交叉筛选文献及提取资料后,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产后及持续性抑郁得分与子代行为问题总分的合并OR值分别为1.83(1.35~2.47)、2.49(2.13~2.92)、1.93(1.24~2.99),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母亲产后抑郁与子代内隐性行为问题得分合并OR值为2.23(1.66~3.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外显性行为问题得分合并OR值为1.32(0.77~2.28),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妊娠期、产后及孕产期持续性抑郁可能增加子代行为问题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4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与日常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45岁及以上人群中抑郁影响日常活动能力的队列研究。检索数据库包含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PsycINFO、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NOS量表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对6分的文献予以剔除,利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OR和RR和HR值及95%CI值。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15 342例45岁及以上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抑郁是非抑郁人群发生日常活动能力受损约2.5倍(OR=2.42,95%CI=1.43~4.09)。亚组分析显示,较高年龄(OR=1.99,95%CI=1.12~3.54)、男性(OR=1.76,95%CI=1.47~2.12)、抑郁症(OR=3.30,95%CI=1.35~8.11)、欧美地区(OR=3.05,95%CI=1.87~4.97)、研究跟踪时长较长(OR=1.71,95%CI=1.44~2.03)均与日常活动能力相关。结论:本研究显示,抑郁是日常活动能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2012-2018年发表的关于我国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病学的文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抑郁症状检出率,并对地区、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居住地、量表等分类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37篇文献,调查88 598例中学生,其中23 589例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28.4%(95%CI:24.4%~32.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西部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中部和东部(23.8%,22.9%vs.22.7%),普通中学生高于重点中学生(36.9%vs.21.9%),女生高于男生(27.1%vs.25.5%),高中生高于初中生(28.4%vs.26.8%),农村高于城市(33.3%vs.27.5%),用SDS量表所得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46.1%)高于其他量表。结论:我国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不同地区、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居住地、筛选量表间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成年期抑郁的影响,评价社经地位相关的健康的代际不公平效应.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情况,以儿童期父母受教育水平与职业作为社经地位变量,运用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法分析社经地位与抑郁分布的不平等状况.结果:儿童期父母社经地位越高,子代抑郁水平越低(β=-0.300,P=0.002),较高的抑郁水平在来自较低收人家庭的人群中堆积(CI=-6.24%,P=0.008).结论:儿童期社经地位对成年期抑郁具有长期、持续的影响,并存在代际不公平效应,该社会问题应以较低社经地位人群为优先关注点,通过多部门合作来减少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 Psys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中截至2021年2月3日发表的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杀行为关系的观察性研究。采用Stata 16进行分析,计算合并OR(95%CI)值。结果:从检索的8287篇文献中纳入31篇文献,共包含619 71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横断面研究中,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呈正关联(合并OR=1.63、1.57、1.89);在队列研究中,青少年睡眠问题可以预测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合并OR=1.35、2.40、1.61)。在队列研究的亚组分析中显示,控制抑郁后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杀行为仍存在关联,且控制抑郁后睡眠问题预测效应更强(OR=2.30,95%CI:1.09~2.41,P<0.001)。此外,青少年睡眠问题预测自杀未遂的能力受随访时长的变化影响,随访时长≥2年的预测效应更强(合并OR=2.43 vs.1.19,P<0.01)。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索2000-2015年发表的关于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的相关文献,探讨分析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年龄、性别、地区分布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留守儿童抑郁情绪/症状的相关文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检索纳入的文献应明确定义抑郁症状是心理或精神病学术语,为忧郁情绪、精力下降、感到绝望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结果:最终共纳入19篇分析研究文献,总样本量为14 708人。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合并值为28.9%(95%CI:23.7%~34.1%)。男性与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vs.24.2%,P0.05);7~13岁检出率高于14~18岁(27.3%vs.19.7%,P0.05);西部省份抑郁症状检出率(33.8%)高于其他地区省份(P0.05)。结论: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年龄和地区省份分布差别,年龄越小,抑郁症状检出率越高,西部省份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性别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规范化培训新护士职业紧张与其安全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某2家三甲医院手术室轮转的161名规范化培训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职业紧张量表和护士安全行为量表进行在线调查,了解其职业紧张和安全行为状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室规范化培训新护士职业紧张总均分为(66.04±10.00)分,职业紧张的检出率为65.22%,护士安全行为总均分为(46.68±7.60)分,职业紧张总分与安全行为总分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459,P<0.01),职业紧张中的付出(r=0.157,P<0.05)、回报维度得分与安全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558,P<0.01),超负荷维度(r=-0.181,P<0.05)得分与安全行为得分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他人推荐的专业选择方式(t=-2.471,P<0.05)、存在职业紧张(t=4.829,P<0.01)是手术室规范化培训护士安全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16.3%(调整R2=0.163,F=16.550,P<0.01).结论:手术室规范化培训新护士的职业紧张处于较高水平,其安全行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选择方式、职业紧张可影响其安全行为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手术室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职业紧张并积极干预,以提高其安全行为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职亚紧张人群在相同职责条件下性别与职业紧张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以中学毕业班任职教师为对象进行职业紧张因素、缓解因素、心理健康等因素的研究.结果 无论是否担任班主任,男性教师对工作相关因素控制程度、职务提升机会高于女性,而躯体不适、抑郁症、获得家庭支持是女性高于男性.在班主任教师中,男性的工作责任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