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龙芽楤木皂苷(As)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As低剂量干预组(30mg.kg-1)和As高剂量干预组(60mg.kg-1)。比较各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10d时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P〈0.01),血清ALT、AST活性、肝脏脂质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给予不同剂量As后,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均升高(P〈0.01),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As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芍药苷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肝功能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芍药苷组(PF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16只。I-R组、PF组和NS组采用肝脏缺血60min进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F组于模型制备前7d通过尾静脉连续注射芍药苷30mg/(kg·d),共7d;NS组于模型制备前7d通过尾静脉连续注射0.9%Nacl注射液30mg/(kg·d),共7d。于再灌注6h后经心脏采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取肝组织测定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AI);制备肝细胞单细胞悬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提取肝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三态呼吸速率和四态呼吸速率(氧浓度降低值/实际时间),计算呼吸控制率(三态呼吸速率/四态呼吸速率)和磷氧比。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PF组大鼠AI、ALT、AST和四态呼吸速率水平明显升高,三态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磷氧比和△Ψm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PF组大鼠AI、ALT、AST和四态呼吸速率水平明显降低,三态呼吸速率、呼吸控制率、磷氧比和△Ψ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在脂多糖(LPS)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6~8周雄性野生型和ANGPTL8敲除小鼠,通过腹腔注射LPS(10 mg/kg)诱导脓毒症小鼠模型。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肝脏组织和免疫荧光检测HepG2细胞中ANGPTL8的表达;分别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组织TG、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分析肝组织脂滴形成;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RNA-seq分析肝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差异基因。结果 LPS刺激小鼠48 h后,肝脏ANGPTL8明显上调;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NGPTL8敲除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脂肪变性和细胞凋亡显著减轻,血清中ALT、AST以及肝脏TG、MDA的水平显著降低;ANGPTL8敲除可上调LPS诱导的肝脏中小窝蛋白1(CAV1)的表达。结论 LPS促进肝脏组织ANGPTL8的表达和分泌,ANGPTL8通过抑制CAV1促进肝脏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BCG2.5 mg静脉注射致敏小鼠,第10天给于LPS 7.5μg静脉攻击造成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灌胃(ig)给予PNS(100、200、400 mg/kg)连续10 d。进行肝、脾脏器指数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LT、AST浓度以及肝匀浆中MDA、SOD、GSH-Px的含量;放射免疫分析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HE染色法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研究TGF-β1、核因子(NF)-κB p65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NF-amRNA表达。结果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肝脏中MDA明显升高而SOD、GSH-Px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NS灌胃能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脾脏指数(P<0.05,P<0.01),降低血清中升高的ALT、AST含量,降低肝匀浆中MDA水平,同时升高其低下的SOD、GSH-Px水平;抑制TNF-α、IL-1β水平;HE染色法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PNS能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PNS也能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TGF-β1和NF-κBp65在肝脏中的强烈表达;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TNF-amRNA表达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肝损伤患者血清中miR122/155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并通过动物实验挖掘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ST、ALT、DBIL、TBIL、γ-GT、ALP、TBA水平;qPCR法检测血清miR122/155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TLR4/NF-κB表达。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AST、ALT、γ-GT、ALP、miR122/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ST、ALT、ALP与miR122表达呈正相关(P0.05),AST、γ-GT、ALP和miR155表达呈正相关(P0.05)。动物实验中,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P、miR122/155表达升高(P0.05);同时,模型组肝组织TLR4、NF-κB表达上调(P0.05)。结论 CP患者可发生肝损伤,这种变化可能与miR122/155调节的TLR4/NF-κB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乙醇脱氢酶在各类肝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lydrogenase,简称ADH)的系统名为:乙醇:辅酶I氧化还原酶(alcohol:NAD+oxidoreductase)。ADH催化乙醇氧化生成的乙醛,可在体内进一步氧化成乙酸,并氧化成乙酰辅酶A,或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供能,或作为某些物质(如脂酸,胆固醇等)的合成原料。体内ADH的分布有较高的器官特异性,除肝脏含量丰富外,其他组织如视网膜、胃、小肠黏膜及肾的ADH含量甚微,多数器官如心、胰、骨骼肌及红细胞等均不含此酶。肝内ADH主要位于细胞液(占80%-90%),少量位于微粒体(3%-12%)和线立体(4%-6%)。这些活性的95%分布于肝小叶中心区。本人对我院住院的各类肝损害患者的血清ALT AST GGT ALP ADH进行检测,以探讨血清ADH与ALT AST GGT ALP活性的相关性及ADH各类肝实质损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骨髓原间充质千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研究分离培养小鼠MSC,并建立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在ConA静脉注射后立即给予MSC静脉输注,24小时后进行小鼠血清转氨酶、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并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内炎症介质表达变化。结果显示,ConA静脉注射后立即给予MSC静脉输注,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降低(p〈0.05),肝脏坏死和肝细胞凋亡减轻,肝脏组织内TNF—α、IFN-γ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iNOS、IL-2和IL-10的表达水平基本不受影响(P〉0.05)。结论:静脉输注MSC能减轻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在N-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野生型(WT)和ANGPTL8敲除(ANGPTL8 KO)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DEN(50 mg/kg)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15日龄各组32只,8周龄各组14只)。利用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和肝原代细胞中ANGPTL8的表达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ALT、AST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肝原代细胞活性氧(ROS)累积差异;ELISA检测血液中炎症因子IL-6、IL-1β含量;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DEN诱导3 d显著上调肝脏中ANGPTL8表达;与WT小鼠相比,ANGPTL8 KO可显著下调DEN诱导小鼠血清中ALT和AST、IL-6和IL-1β水平;ANGPTL8KO小鼠肝小叶紊乱程度、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淤血、空泡样变和坏死程度较轻;ANGPTL8 KO小鼠显著改善DEN诱导的肝细胞ROS累积和凋亡。结论 DEN上调肝脏中ANGPTL8表达,ANGPTL8进一步促进肝脏急性炎症期ROS累积、炎...  相似文献   

9.
抑肽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观察光镜下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抑肽酶可明显减轻血清ALT、AST酶活性增高,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可减轻小鼠肝脏坏死性病理改。结论提示抑肽酶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大勇  陈健  杨科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63-2265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基酸转移酶(AST),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的变化。观察光镜下肝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经盐酸戊乙奎醚处理的C组血清ALTAST和MDA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对照组)而高于A组(假手手术组);C组光镜下肝脏病理形态改变较B组轻微。【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莹  彭隆  胡成 《新医学》2021,52(7):508-512
目的 探讨银杏红曲维生素组方(MGM)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混合型高脂血症SD大鼠模型,灌胃给予25 mg/kg、50 mg/kg剂量的MGM和阳性对照品32 d后,评价MGM的调脂效果。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评价23.2 g/(kg·d)的MGM单次给药72 h后对BALB/c小鼠与SD大鼠2种啮齿类动物的急性毒性。结果 MGM及阳性对照品给药32 d后较给药前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的含量(P均< 0.001),其中25 mg/kg的MGM的调脂效果与50 mg/kg剂量的阳性对照品相当,表明MGM的复方优于阳性对照品的调脂效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MGM对大、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为23.2 g/(kg·d),相当于人体推荐口服剂量的1933倍,在该剂量下观察小鼠与大鼠心脏、肝脏、肾脏的病理切片结果未发现损伤性病变。结论 MGM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在推荐量范围内服用MGM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和IL-6、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利多卡因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利多卡因组采用三阶段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负荷量(1.5mg/kg持续输注5min)、3h维持量[2.3mg/(kg·h)]和21h维持量[0....  相似文献   

13.
邓钧  曾丽珊  刘乐  陈烨 《新医学》2021,52(8):566-57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与美沙拉嗪在治疗小鼠结肠炎中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选取6 ~ 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硫酸葡聚糖(DSS)组、DSS+美沙拉嗪组、DSS+二甲双胍组,每组8只。Control组小鼠自由饮用高压灭菌双蒸水,并每日予0.2 ml 磷酸盐缓冲液(PBS)灌胃。采用3%DSS诱导C57BL/6雄性小鼠结肠炎模型。DSS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每日予0.2 ml PBS灌胃,DSS+美沙拉嗪组、DSS+二甲双胍组自由饮用3%DSS溶液,予100 mg/(kg·d) 的美沙拉嗪或100 mg/(kg·d) 二甲双胍灌胃。评估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肠道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与DSS组相比,DSS+二甲双胍与DSS+美沙拉嗪组均可降低小鼠结肠炎所致的体质量丢失、疾病活动度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肠道炎症因子表达水平(P均< 0.05),但DSS+二甲双胍组与DSS+美沙拉嗪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其疗效不亚于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HDN组(浓度分别为500、250、125mg/kg),联苯双酯组。HDN组分别灌胃不同浓度的HDN悬液,联苯双酯组灌胃等量联苯双酯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各组1次/d,连续10d。末次灌胃后禁食不禁水,2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APAP(150mg/kg)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6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脏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HDN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肝匀浆MDA水平,提高肝组织中GSH活性,改善肝组织损伤程度。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HDN可以抑制HMGBl的转录和释放。结论HDN对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HMGBlmRNA转录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三叶青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叶青对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静脉注射BCG和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在注射LPS前,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三叶青(10、15、20mL/kg),连续10d后,取血清,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不同剂量的SYL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活性及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且肝组织损伤不同程度地减轻。结论:三叶青对BCG和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闪  吴丹  范俊柏 《新医学》2022,53(4):287-291
目的 观察下肢止血带术中恒速泵注甲氧明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甲氧明组和对照组各30例,前者在平面固定后静脉泵注甲氧明[2μg/(kg·min)],后者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于松止血带前(T0)、松止血带后10 min(T1)、松止血带后30 min(T2)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 IL-6及Apelin-13水平,观察患者T0~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氧明组T0~T2的HR和MAP更平稳,心电图ST-T段改变的发生率更低(P均 < 0.05)。2组患者T1、T2的血清cTnT、MDA、IL-6水平均升高,血清Apelin-13水平降低;甲氧明组T1、T2的血清cTnT、 MDA、 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Apelin-13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 < 0.05)。结论 恒速泵注小剂量甲氧明能够在下肢止血带术中维持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吴丹  杨闪  丁毅  范俊柏 《新医学》2022,53(2):118-122
目的 研究小剂量硝酸甘油对合并高血压并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氧化应激及apelin-1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硝酸甘油组在气腹开始至手术结束泵注小剂量硝酸甘油[0.10~0.25 μg/(kg·min)],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T0),气腹开始30 min(T1)及手术结束后1 h(T2)抽取外周肘静脉血,比较2组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IL-6及apelin-12水平变化和ST-T改变。结果 组内相比,随着气腹时间的增加,血清Ang-Ⅱ、IL-6水平逐渐升高,apelin-12水平逐渐降低;同对照组相比,硝酸甘油组T1、T2时间点的血清Ang-Ⅱ和IL-6水平上升幅度明显降低,apelin-12水平下降幅度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2组ST-T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小剂量硝酸甘油可以缓解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术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激反应,apelin-12可能协同一氧化氮延缓氧化应激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肝脏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黄酮类化合物落新妇甙可作为递氢体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可能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发挥作用。目的:观察落新妇甙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干预组和大剂量干预组。干预组小鼠于缺血前24h和1h分别给予10或40mg/kg的落新妇甙腹腔注射,然后建立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ELISA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含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结果与结论:落新妇甙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干预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上升(P〈0.01);干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较模型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小、大剂量干预组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比较渐次降低,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落新妇甙保护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显示出剂量-效应关系趋势。结果提示,落新妇甙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四氯化碳(CCh)致息性肝顿伤小鼠模型。测定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对藤梨根不同提取部位抑制ALT升高的作用比较,筛选出具有拮抗肝损伤作用的提取部位。方法:取藤梨根原药材。经过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过聚酰胺柱洗脱,得不同提取部位,分为X部位、Y部位、Z部位:小鼠预防性给药2d.以CC14橄榄油混合物(1%)2mL/kg腹腔注射造就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第3天给药后摘眼球取血,测血清中ALT活力。结果:乙酸乙酯部位、X部位、Y部位均具有拮抗CC14致惠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升高的作用,其中X部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结论:含有黄酮类化舍物的藤梨根提取X部位,具有拮抗CC14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